沈加君
(淮海工學院東港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69)
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的文化沖突
沈加君
(淮海工學院東港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69)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兩種文化的影響:管理文化影響學校和教職工的行為,大學生群體文化則影響學生的行為。作為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這兩種文化有其一致的一面,同時也存在著差異乃至矛盾的一面。這種差異和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觀念、角色和價值三個方面的沖突。
高校;學生管理;文化;沖突
“管理是以文化為轉移的”。[1]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兩種文化的影響:管理文化影響學校和教職工的行為,大學生群體文化則影響學生的行為。這兩種文化都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因而受到同樣的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有其一致的一面。同時,它們又有各自不同的主體和歷史發(fā)展軌跡,因而必然存有差異,甚至是矛盾。一致性產(chǎn)生和諧,矛盾則會帶來沖突。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這種矛盾沖突有的是隱性的,有的是顯性的,主要表現(xiàn)在觀念、角色和價值三個方面。
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貫穿著管理和服務的沖突: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以管理為主還是以服務為主,或者說是把管理放在第一位還是把服務放在第一位。從強調(diào)管理即是服務的現(xiàn)代管理理念來看,似乎管理與服務并無矛盾,更談不上沖突,但在實際工作中并非如此。從高校來看,盡管提倡在管理工作中要以學生為本,強調(diào)管理的服務功能,但在具體工作中仍然是把管理放在第一位,“注重對學生的控制和操縱”。[2]造成這一矛盾現(xiàn)象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傳統(tǒng)的觀念和行為習慣的影響;二是對高校管理者來說,傳統(tǒng)的管理手段更加方便而且簡單有效,管理者特別是具體的職能部門缺乏行為改變的動力;三是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獨立能力差和少數(shù)學生存在影響學業(yè)的不良行為習慣使得“管控”成為必要并合理化。而從大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管理就是服務,高校應該盡可能滿足自己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真的認同管理即是服務的理念,高校與大學生眼中的服務也并不完全相同。這里又會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學生的要求是否合理或者說真的需要滿足;另一個是學校條件是否具備、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而“合理”“需要”和“具備”“能夠”并沒有統(tǒng)一的客觀標準,必然受到判斷者本人觀念和看問題角度的影響。
以大學生在宿舍使用“違禁電器”為例。因為對安全的考量,巨大的責任和社會影響,使高校把查收“違禁電器”作為校園安全穩(wěn)定的一件大事來抓,除了反復的宣傳教育、頻繁的檢查,還規(guī)定了嚴格的處理辦法。而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許多“違禁電器”本身是安全的,而且是必需的,能給自己帶來生活上的便利和舒適,有利于自己的學習。因此,一方面學校在查,一方面學生卻在使用,“違禁電器”禁而不止成為高校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對此,一些高校的做法也在悄悄發(fā)生轉變。2012年11月,《大學生》雜志組織各地的校園記者進行“有愛行動”大搜羅,其中就有華中師范大學在宿舍樓設置“功能室”,配備電磁爐、電飯煲等“違禁電器”以方便學生使用。[3]
觀念的沖突還表現(xiàn)在制度文化上。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往往把制度放在首位,學生則把結果放在首位。一般情況下,兩者并不會發(fā)生沖突,但在制度(包括程序)本身制訂不盡合理或者在工作人員發(fā)生工作失誤、相互推諉的情況下,就必然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由于缺少外在約束,許多時候,作為管理者制訂的制度和程序,除了考慮實現(xiàn)管理目標之外,往往還會考慮對自己有利和方便,而很少會優(yōu)先考慮被管理者的需要。
多年市場經(jīng)濟的浸淫,增強了人們的消費意識、交換意識。上大學從免費到自費,而且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學費也大幅度上漲。這些變化,打破了罩在高校和教育者身上的神圣光環(huán)。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高校管理者正從權威、教育者的角色,向服務提供者的角色轉變;大學生也擺脫了單純的受教育者的角色,消費者角色意識越來越濃。這一變化,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尊重與被尊重、管理與服從的師生關系,消費與服務、民主與平等的契約關系逐步確立。
在角色轉變過程中,大學生是主動的變化,而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則是被動的適應。大學生的主動性表現(xiàn)為不再被動地服從學校的各種安排,而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要求以及日益增強的維權意識。例如,應大學生的要求,眾多高校為學生宿舍配置了空調(diào)這個“奢侈品”,學生宿舍公寓化、舒適化成為潮流。而大學生對不喜歡的課程和課堂教學多采取逃課或者不聽講的方式回避。2012年12月12日,中國政法大學78名法律碩士研究生集體狀告母校的事件,更引發(fā)高校管理者的深刻思考。[4]
高校的被動適應主要表現(xiàn)為不愿主動改變原來的辦學模式、管理模式,仍然愿意將學校和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定位于傳統(tǒng)的模式當中。但可以想見的是,不管愿不愿意,高校必然要作出越來越多的改變。實際上,高校正在發(fā)生著各種適應性改變:各級各類高校都越來越重視招生工作,包裝、廣告等商業(yè)手段被普遍運用到招生宣傳工作中;實行大類招生,逐步推行完全學分制改革,讓學生能夠選專業(yè)、選老師、選課程,尊重學生的“消費選擇權”;組建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重視學生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把學生納入到學??己梭w系甚至是決策體系中去。例如吸納學生參與后勤管理;開展學生評教、評輔導員,并占有相當?shù)目己嗽u價權重等等。這些改變盡管還不是系統(tǒng)的、根本上的改變,但其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校之間的競爭將漸趨激烈,學生對高校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多,高校的角色轉變必然會從被動轉為主動、由局部邁向全面。
對大學生來說,大學的價值在于把自己培養(yǎng)成有價值的人,盡管這也是高校的辦學目標之一,但兩者并不一致。這種不一致,體現(xiàn)為一元的價值評價標準與多元的價值需求的沖突。價值涉及到評價,評價必然有標準,不同的價值追求,就意味著不同的評價標準。從高校來講,雖然已經(jīng)認識到大學生不同的個性發(fā)展需要和社會多元化需求,但傳統(tǒng)的慣性、固化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惰性,使得在管理模式、培養(yǎng)方法以及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上仍然是一元標準??荚嚦煽儍?yōu)秀、遵守紀律的好學生標準仍然是高校價值評價的基本標準或者說核心內(nèi)容。這一價值評價標準既單一而且在相當程度上與社會對大學生的價值評價標準脫節(jié)。
相對于高校單一的評價標準,大學生群體的價值需求及其評價標準則呈多元化的傾向,并趨于認同社會標準。這既與大學生最終要走上社會、得到社會承認才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有關,也說明了高校在滿足社會對多樣化的人才需求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從調(diào)查來看,大學生價值評價標準大體可分為傳統(tǒng)、功利、綜合、模糊四種類型。
一是仍然認同傳統(tǒng)的價值評價標準。高校當中,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按照傳統(tǒng)的好學生標準要求自己。遵章守紀,按時作息,認真學習爭取獎學金,努力考取技能證書,把考研、考公務員等作為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努力。這部分學生也是高校管理者和老師乃至家長眼中的優(yōu)秀學生。
二是功利標準,把能否適應社會、能否賺錢作為評價標準。高校在校生當中有一些這樣的學生:十分活躍,與許多學生甚至一些老師相熟,有的擔任校園代理或者在校園周邊租有門面房,有的有一定的社會關系,邊讀書邊做生意,有一定的收入,極個別收入可觀。這些學生往往被視作校園中有能力的“成功人士”。他們當中大多數(shù)不重視學習,也看不上成績好的同學,認為死讀書、讀死書沒出息。
三是既重視學習也重視能力的綜合型評價標準,可以視為傳統(tǒng)型與功利型的混合型。這部分大學生認識到要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知識,而且必須要有能力。高校團學組織和社團中的骨干,社會實踐的積極分子往往就是這部分學生。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高校也認識到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但因缺乏系統(tǒng)安排、相應的資源以及有效的措施,多流于表面。
四是模糊型評價標準。模糊型評價標準并不是沒有標準,而是不清晰、不明確。這部分學生對人對事往往只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一時所想作出評價和判斷,有的則是人云亦云。比如,有的學生上課不認真聽,甚至逃課,問他原因,是因為覺得這門課學了沒有用、沒興趣;有的稱老師講得不好,但自己又不想辦法學習。在這部分學生中,還有少數(shù)學生是因為養(yǎng)成迷戀上網(wǎng)等不良習慣,缺乏現(xiàn)實的價值追求。
綜上所述,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高校及其管理者與大學生群體存在觀念、角色和價值三方面的文化沖突。認真看待、正確應對這些沖突,是高校面臨的一項課題,也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關鍵所在。
[1]彼得·德魯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許是祥,譯.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81.
[2]徐峰.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6):37.
[3]方丹敏.有愛大學走過來[J] .大學生,2012(11下):10-15.
[4]金黔在線-貴州都市報[N].法大78名碩士狀告母校. [DB/OL].[2012-12-28].http://news.sina.com.cn/c/2012-12-16/085925823021.shtml.
ClassNo.:G647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OntheCulturalConflictinCollegeStudentsManagement
Shen Jiajun
(Donggang College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69,China)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is influenced by two kinds of cultures: First, management culture, which influences college and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s behavior. Second, college students’ culture, which influences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 As the components of campus culture, the two cultures have similaritie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or even contradictions. The differences and contradictions mainly exist in three aspects of concept, role and value.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culture conflict
沈加君,碩士,副研究員,淮海工學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淮海工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項課題(DS2012055)。
1672-6758(2013)05-0032-2
G6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