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穎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 燒傷整形科,河南 鄭州450006)
臨床上兒童燒傷較為常見,為有效地預防兒童燒傷,對燒傷原因、特征分析很有必要。自2004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12歲以下(含12歲)燒傷患兒127例,下面就燒傷原因、特征進行分析,旨在為兒童燒傷預防及治療提供臨床依據(jù)。
127例兒童中,男78例,占61.42%,女49例,占38.58%,男女之比為1.59:1.00。燒傷年齡:最小為出生后5天;0~1歲(不含1歲)7例,占5.51%;1~3歲81例,占63.78%;4~6歲(含4歲)22例,占17.32%;6歲~12歲(含6歲)以上兒童17例,占13.39%。
熱液和非熱液燒傷。
輕度:5%TBSA,Ⅲ度面積0;中度:5%~15%TBSA,Ⅲ度面積5%;重度:15%~25%TBSA,Ⅲ度面積5%~10%;特重度:25%TBSA,Ⅲ度面積>10%[1]。
以熱液(包括沸水、熱湯、熱油 )燙傷最多,共106例,占83.46%;非熱液性熱損傷(火焰、電燒傷等)21例,占16.54%。
本組120例為家庭生活(吃飯、洗澡等)燒傷,占總數(shù)的94.49%;其余7例的燒傷地點在戶外公共場所占5.51%。
農(nóng)村患兒103例,占81.10%;城鎮(zhèn)患兒24例,占18.90%。
本組兒童燒傷患者燒傷總面積為2%~43%TBSA。輕、中度燒傷共114例占89.76%,重度燒傷11例占8.66%,特重度燒傷2例占1.57%。熱液燒傷是輕、中度燒傷;火焰燒傷和熱物燒傷以輕度燒傷為主;電燒傷所致輕度燒傷比例最低。相比于其他類型燒傷,火焰燒傷和電燒傷更易導致特重度燒傷。
小兒熱液燒傷51例,占40.16%,發(fā)生率較高,其中以6月份14例,占11.02%最為突出?;鹧鏌齻?~2月份高發(fā);化學燒傷在5~7月和11月份高發(fā);而電燒傷主要集中發(fā)生于8月。
小兒的全身多處和四肢燒傷最為常見,分別占52.11%和33.24%?;鹧鏌齻饕霈F(xiàn)在四肢和頭面部,火焰燒傷導致的多部位損傷也以四肢和頭面部為主;特殊部位燒傷以眼燒傷最多;化學和電燒傷主要發(fā)生在四肢。
本組88例小于3歲的燒傷患兒,占69.29%,其中0歲~1歲患兒7例占5.51%,1歲~2歲患兒60例占47.24%,2歲~3歲患兒21例占16.54%,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
由于男孩性格活潑好動、好奇心以及模仿能力強等,其燒傷發(fā)病率高于女孩,與國內(nèi)外研究結果一致[2]。
兒童燒傷主要發(fā)生在1歲~3歲(包含3歲)低齡兒 童,國內(nèi)[3]報道 占 52.38%,國 外[4]報道占56.5%,我們統(tǒng)計結果也顯示了這一規(guī)律,其中1歲幼兒的燒傷風險最高,和有關研究結果一致[5]。隨年齡的增長,兒童燒傷的發(fā)生風險逐漸降低。發(fā)育和智力等逐漸成長,3歲以后開始接受學齡前教育,對危險判斷能力提高,自控能力加強致兒童燒傷發(fā)生率明顯下降。
熱液燙傷仍是兒童燒傷的主要原因[6-7]。患兒中熱液燙傷占83.46%,遠遠高于其他原因燒傷,且多發(fā)生于年齡較小的兒童[8],隨著年齡的增長,熱液燒傷的發(fā)生率也逐漸降低。熱液燙傷絕大多數(shù)是在家中致傷的,最常見的是小兒跌入放置不妥的熱液中,較大兒童拉倒熱水瓶致傷者也不少見。還有不少是洗澡時先倒熱水,在大人取冷水時小兒自己進入盆中燙傷。本組患兒輕、中度燒傷114例,占89.76%,與文獻[9]結果一致。重度、特重度燒傷發(fā)生率比例低。
火焰燒傷在年齡較大兒童中所占比例較高[8]。隨著年齡增長,火焰燒傷的比例逐漸增高[10]。兒童在春節(jié)這段時間燃放煙花爆竹慶祝節(jié)日較易導致火焰燒傷,寒冷季節(jié)取暖用火增多,也是導致火焰燒傷高發(fā)的原因之一。火焰燒傷多發(fā)生在四肢和頭面部,易造成眼睛燒傷。
電燒傷多是由于使用的電器安裝的保護設備不合格,兒童觸碰電器電源導致燒傷,主要是四肢尤其是手部的燒傷。電燒傷因為電流通過人體時產(chǎn)生大量熱量,加之電流對人體的其他損傷,引起損傷的程度相對較重。化學燒傷甚為少見。
兒童燒傷大都是由于監(jiān)護人照顧不周所造成的,建議加強幼兒的管理教育,尤其對性格外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兒童要加強看管。普及燒傷預防知識,對家庭中易引起燙傷的物品,如熱水瓶、開水壺、湯盆、火爐、飲水機等應放置妥當,預防兒童拉翻及觸摸。幼兒進食、飲水、洗澡期間最易發(fā)生燒傷,建議家長給兒童洗澡時盆內(nèi)應先加冷水再加熱水。教育兒童不要到有熱液的地方玩耍,燃放煙花爆竹時應有大人陪護;教育幼兒不要玩火或玩易燃易爆的物品。學校和家長應在放假前對兒童進行安全用電教育,防止觸電事故。加強防火和滅火急救教育。針對各類型燒傷發(fā)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預防措施,對中小面積燒傷立即用冷水浸泡或淋洗,要消除傷后忌用冷水的民間傳統(tǒng)顧慮[11]。普及燒傷急救知識,加強對廣大民眾的燒傷預防知識宣傳,以降低兒童燒傷的發(fā)病率。
[1]方勇,龔永生,陳玉林.664例小兒燒傷流行病學統(tǒng)計分析[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9,15(4):387.
[2]Rimdeika R,Kazanavicius M,Kubilius D.Epidemiology of burns in Lithuania during 1991-2004[J].Medicina-(Kaunas),2008,44(7):541—547.
[3]林源,梁自乾,王潤秀.七歲以下兒童燒傷原因與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燒傷雜志,2005,21(4):303.
[4]Oludiran OO,Umebese PF.Pattern and outcome of children admitted for burns in Benin City,mid-western Nigeria[J].Indian J Plast Surg,2009,42(2):189—193.
[5]Justin TM;Rimoy G,Premji Z,el al.Causes,magnitude and management of burns in under-fives in district hospitals in Dares Salaam [J].Tanzania.East-Afr-J-Public Health.2008,5(1):38—42.
[6]遲云飛,王臘梅.北京地區(qū)3 866例急診燒燙傷小兒患者受傷原因分析[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8,33(7):916.
[7]Torabian S,Saba MS.Epidemiology of paediatric burn injuries in Hamadan[J].Iran.Burns,2009,35(8):1 147—1 151.
[8]Senel E,Yasti AC,Reis E,et al.Effects on mortality of changing trends in the management of burned children in Turkey:eight years experience[J].Burns.2009,35 (3):372—377.
[9]陸柏清.小兒燒傷828例流行病學分析.中華燒傷雜志,2002,18(3):192.
[10]Light TD,Latenser BA,Heinle JA,et al.Demographics of pediatric burns in Vellore[J].India.J Burn Care Res,2009,30(1):50—54.
[11]黎鰲,楊宗城.燒傷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4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