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體華 (公安縣孟家溪鎮(zhèn)衛(wèi)生院外科,湖北 公安434322)
闌尾炎是普外科常見病、多發(fā)病,闌尾切除術是基層衛(wèi)生院最為常見的一種手術。闌尾位置一般在右髂窩內,但少數有特殊位置,其中漿膜下和腹膜后闌尾屬較少見。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年共收治漿膜下和腹膜后闌尾炎12例,手術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12例,男7例,女5例。年齡14~64歲,平均39歲。漿膜下闌尾9例,腹膜后闌尾3例。主要臨床表現(xiàn):均有轉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右下腹壓痛 (+),反跳痛 (+),腰大肌試驗 (±),可診斷闌尾炎。
經麥氏切口或右腹直肌旁切口,常規(guī)依次切開進入腹腔,尋找闌尾,絕大部分較易發(fā)現(xiàn)或循結腸帶可找到闌尾。少部分要觸膜盲腸壁或切開側、后腹膜,才能找到漿膜下闌尾或腹膜后闌尾。切除闌尾,單純結扎或荷包包埋闌尾殘端。修復盲腸壁或側、后腹膜,放置引流管。
12例手術治療,術中、術后未見明顯并發(fā)癥,均痊愈出院。術后隨訪3個月~3年,患者均無不適。
在基層醫(yī)院普外科中,闌尾炎當排第1位。闌尾切除術亦成了培養(yǎng)外科醫(yī)生入門的手術。然而,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有時也被術中尋找闌尾所困擾,操作不當易發(fā)生副損傷,因而尋找闌尾特別是異位闌尾成為手術中的一個重要步驟。
闌尾是盲腸內后壁附著的一個細長盲管,長5~8cm,直徑0.5~0.8cm,其基底部在盲腸內后側,回盲瓣下方約2.5cm處,由于腹膜包繞闌尾所形成的闌尾系膜短于闌尾本身,故闌尾形態(tài)彎曲,狀似蚯蚓,亦名“蚓突”。闌尾基底相對固定,而體及尖部則較游離 (有時闌尾體、尖部可部分固定于腹膜后),可指向各個方向[1]。一般臨床所謂“闌尾異位”包括8種情況[1],其中以壁內闌尾(闌尾位于回盲腸壁內的組織中)和腹膜外闌尾 (闌尾在腹膜壁層外位)最少見?,F(xiàn)就此兩種闌尾異位術中處理談幾點體會。①尋找闌尾時,應在良好的麻醉下,充分顯露術野,選擇右下腹直肌旁直切口為好,術中可適當延長切口。②打開腹腔后,可用左手或右手食指在回盲部附近探查,可觸及硬且腫脹的條索狀物,即為發(fā)炎的闌尾?;蛘哐孛つc壁上的結腸帶追尋,三條結腸帶匯合于盲腸頂端,即為闌尾根部[2]。③如未找到,繼續(xù)探查,應仔細觸摸盲腸壁,若能觸及硬性條索狀物,即為漿膜下闌尾??蛇m當繃緊腸壁,大膽順其縱軸切開腸壁肌層,闌尾即暴露出來了。④如仍未找到,則暴露清楚后,常可在回盲部的后腹膜下捫及發(fā)硬的條索狀物;或切開側腹膜、后腹膜,向內翻起盲腸,于結腸帶消失處找尋闌尾。此時避免損傷右輸尿管或右髂血管。采用上述幾種方法,一般都能找到闌尾,單純結扎或荷包包埋闌尾殘端;修復盲腸壁或側、后腹膜;放置引流管。本組12例,未發(fā)生并發(fā)癥,均痊愈出院。
對于位置變異闌尾炎,術前診斷對手術處理有很大幫助。有報道統(tǒng)計異位闌尾炎超聲診斷符合率為64.3%[3],超聲診斷還可用來排除闌尾周圍的病變。位置變異闌尾炎早期診斷,早期手術,可減少手術的難度,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進一步探討。
[1]張利軍,李國英 .解剖異常闌尾炎的手術治療要點 [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171-172.
[2]初永平 .闌尾切除術中如何尋找闌尾260例淺析 [J].吉林醫(yī)學信息,2006,23(1/2):7-8.
[3]畢哲明 .異位闌尾炎急性炎癥的超聲診斷 [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07,9(7):43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