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飛,周若清
(寧鄉(xiāng)縣南田坪實驗小學,湖南寧鄉(xiāng)410618)
生命安全教育就是在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向?qū)W生系統(tǒng)傳授生命、生存的知識與技能,通過針對性的預演和訓練,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危機應對水平。中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但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安全意識不強,容易遭遇意外傷害。因此,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關系到民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而以人為本,使個體煥發(fā)生機,讓生命茁壯成長,同樣是現(xiàn)代學校體育理應承擔的責任,也是體育回歸教育本義的呼喚。學校體育不僅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還要培養(yǎng)其處變不驚、沉著應對的能力。本文試從生命安全教育視角,對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及其途徑方法進行簡要探討。
生命安全教育既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迫切要求,“只有通過多種渠道、途徑,對學生進行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成長、生命與價值和生命與關懷的教育,幫助和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自然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學習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態(tài)度,學會欣賞和熱愛自我,進而學會尊重、關懷和欣賞他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保?]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載體,舍棄或漠視生命,一切都將無從談起。將對生命的關懷與尊重融入教育,立足生命存在,關注生命體驗,呼喚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質(zhì)量,應是教育的基本內(nèi)涵與責任。然而,教育界長期以來對生命安全教育關注較少,學校體育也缺乏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內(nèi)容,不能不說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大缺失。這一現(xiàn)象近年來已引起了教育界的深刻反思并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2012年廈門大學宣布在體育教學中開設爬樹課,讓學生學會某些逃生的技能,就是學校體育教學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初步嘗試。
我國社會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的同時,青少年意外傷害案例也逐年增多,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有16萬0~14歲的兒童死于意外傷害,約有64萬致殘,意外傷害成為0~14歲兒童的第一死因,全國每年的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中小學生就占30%。據(jù)統(tǒng)計,2006年全國各地學生安全事故中,近一半因?qū)W生的安全意識淡薄而發(fā)生[2]。因此,普及生命安全教育,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和中華民族的興旺,是時代發(fā)展的客觀需求。
在新課標下,體育教學目標統(tǒng)領體育教學內(nèi)容。將生命安全教育納入體育教學,既拓寬了體育課程教學資源,又開辟了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當前,個別學校為完成教學任務,只重視跑、跳、投等項目,忽視生命安全教育,造成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生命安全教育包括對自然災害的預警知識和對人為災害的防護知識。如果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相關訓練活動和游戲,使學生把生命安全默化為一種心靈的契約和自覺的習慣,把安全意識帶入體育教學課堂,從處理一些小事入手,培養(yǎng)學生生命安全意識,提高學生自救、互救能力,將使體育課程在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近些年,由于生命安全教育缺失,青少年在面對重大自然災害或突發(fā)事故時驚慌失措,釀成慘劇的事例屢有發(fā)生,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刻關注。
2009年12月7日晚9點10分左右,湖南湘鄉(xiāng)育才學校發(fā)生學生踩踏事故,8人死亡、26人受傷。事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校缺乏對安全工作的超前預見性,沒有重視安全隱患的存在,沒有切實可行的預警措施,沒有將安全工作納入績效管理,從而使學校領導和教師形成了只重教育教學業(yè)績,輕視甚至忽視安全的觀念[3]。血淋淋的事實清楚地告訴我們,實施生命安全教育已經(jīng)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
四川安縣桑棗中學校長葉志平從2005年開始堅持組織學生進行緊急疏散演練,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該校2 200多名學生、上百名教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教室中迅速撤到操場,并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chuàng)造了一大奇跡。無獨有偶是,據(jù)對唐山大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調(diào)查,其中285人采取了應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脫險,成功者約占72%。
頻發(fā)的悲劇使我們不斷反思,如果我們體育課堂多傳授一些相關的安全知識,經(jīng)常進行防災演練,災難發(fā)生時就會挽救10個、20個甚至更多的年輕生命。汶川大地震已經(jīng)過去了,下一次災難什么時候來臨我們依然很難準確預料,但我們相信,實施生命安全教育,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體育教學,利用體育教學的特點和資源,經(jīng)常演練,完全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
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化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要高度重視生命安全教育,制定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計劃,落實專項資金,將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安全至上”的觀念。充分利用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特點,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和強化生命安全教育,挖掘體育的安全教育功能,不僅可以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體質(zhì),養(yǎng)成互幫互助的良好習慣,還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自救和互救的本領,是學生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徑[4]。
體育教師作為學校的教育者之一,毫無疑問應擔當起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義務。要當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倡導者、組織者、實施者,體育教師首先必須提高自身素質(zhì),科學合理組織好課堂教學,杜絕課內(nèi)安全事故,努力學習生命安全教育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其次要適應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時代發(fā)展潮流,不斷更新教學策略,充分利用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地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利用體育理論課生動、形象地向?qū)W生傳授各種生命安全知識,利用體育實踐課教會學生生存、逃生、自救、救人的基本技能,并將這些知識和技能與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zhì)有機結合,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體育理論課堂,教師可以適當設置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學內(nèi)容。如給學生講授學習和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安全小常識,讓他們了解地震、火災、溺水等險情發(fā)生時如何自救、互救以及險情預兆小常識,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提高學生在險情來臨時對自身安全的預判和迅速撤離現(xiàn)場的能力。教學中可安排學生上臺講述他們親自遇見或聽說的災情過程和結果,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及時進行總結并歸納險情到來時的預警、如何迅速撤離險區(qū)以及常見的自救與互救方法,教育學生身處險境時必須沉著冷靜。汶川大地震中學生死亡偏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困于廢墟中的學生缺乏情緒調(diào)節(jié)和心理疏導,在悲觀、害怕情緒影響下,喪失了求生的欲望從而加速了生命體征的衰竭。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懂得面對災難、身處險境時如何調(diào)適情緒和心理,從而贏得生存的機會。
理論課堂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通過播放唐山大地震的視頻畫面,幫助學生了解失去親人的痛苦與悲傷,讓學生懂得只有用知識、用生命安全意識以及采取科學方法才能換來家庭的長久幸福和安康;還可以通過播放嬰兒出生到成長的漫長過程,讓學生感知生命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珍愛自己。教師應在教學中適時引導和總結,既向?qū)W生傳授生命安全知識和技能,又要幫助學生樹立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任何說教都不及讓學生參與到生命安全教育的實踐過程,通過學生的自身體驗,讓生命安全教育的理念真正內(nèi)化為他們的思想意識和自覺行為。室外體育實踐課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危險情境,如地震發(fā)生等,通過游戲的方式開展,使學生在險情來臨前組織有序、互相幫助,并在最短時間內(nèi)離開“險境”。通過穿插安全知識與安全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在災難面前的判斷、自救、互救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上課興趣。
在教學中,可以開展一些安全技能訓練,如低血糖、暈厥、人工呼吸、扭傷、止血、包扎等情況的處理。在跑、跳、投等身體素質(zhì)中,可以設計學生正在“險區(qū)”穿行,當學生聽到教師緊急哨聲,明白有災情到來,馬上有序的越過障礙,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到達指定地點集合。農(nóng)村中小學還可利用當?shù)刈匀粭l件和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品質(zhì),如在烈日下、在細雨中、在風雪里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得住風雨、挫折、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進行中長跑練習時,教師用體育明星作榜樣,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和挫折,使他們充滿信心,堅持跑到終點,相信“彩虹總在風雨后,風雨后的陽光更加燦爛”。
無數(shù)事實告訴我們,生命安全教育已經(jīng)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生命安全教育的推行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學生和家長共同努力。同時,生命安全教育也必須滲透和融入到具體的課程教學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產(chǎn)生實質(zhì)性的育人效果。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生命安全教育使學校體育具有了新的內(nèi)涵,不僅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教會學生多種應急、逃生、自救、救人等技能和方法,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輻射整個社會的目的。生命安全教育廣泛地應用于學校體育也會促使人們?nèi)シ此紓鹘y(tǒng)的體育觀念和體育實踐,從而有可能引發(fā)學校體育的新一輪變革。
[1]李曉嬋.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發(fā)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2]蔣新捷.每年16萬兒童死于意外傷害[N].中國青年報,2006-03-31(6).
[3]法制網(wǎng)-法制日報.湖南湘鄉(xiāng)學生踩踏事件再敲校園安全警鐘[EB/OL].http://hi.baidu.com/ezcwuaadouacorr/item/0b528dde6a463e2f38f6f720,2009 -12 -09.
[4]李 勇,高 新.小學體育課中加強安全教育的可行性的研究[J].濟寧學院學報,2008,29(3):73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