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允鋒
分層走班制教學意味著打破原有固定編班制、統(tǒng)一開設必修課的舊秩序,建立行政班與教學班并存、必修課與選修課兼有、師生雙向選擇的教學新秩序。這項本質性的變革必然引發(fā)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有認識問題,也有實際問題。我校始于2011年的分層走班制教學在破解矛盾和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已經(jīng)基本形成比較成熟的教學新秩序。
進入高二之后,隨著分層教學的推進,教師與學生主觀方面也產(chǎn)生過一些問題。例如:2012年9月27日,我們檢查了第二單元數(shù)學走班情況,AP1 班83人,AP2 班81人,提高1 班42人,提高2 班22人。而原分班時人數(shù)基本是每班56人,這種“跑班”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打破原來的班級平衡,造成有的教室“高朋滿座”,有的教室“門可羅雀”,物理化學班也有此現(xiàn)象。經(jīng)過調查問卷及座談,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分層走班后一個教師要教原來七個教師教過的學生,學生自有比較,學生也在潛意識中根據(jù)老師的能力與特點給老師分了層,特別是提高班的學生產(chǎn)生自滿感不愿意呆在原層次學習。又因為一個單元7個班同時上課,為學生“跑班”提供了可能。
這一現(xiàn)象不但造成了一定的混亂,更打擊了個別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針對這個問題,學校分層走班研究小組經(jīng)過多次集體討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將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
1.設定了一套科學合理的升降方案
學生的層次設定與選擇實行“四個結合”:一是結合自己的入學成績和過程性檢測成績;二是結合自己的個人意愿;三是結合班主任和原任課教師指導;四是結合各層次課程設置、培養(yǎng)標準和授課方式。通過“四個結合”,進行合理化選擇,填寫選課申請表,充分體現(xiàn)生本思想。
學生層次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jù) “層次設置標準”,每學期調整1-2 次。調整時遵循“三個依據(jù)”:依據(jù)測試成績,達到AP 水平的學生調整到AP 班,降到提高層次的學生原則上必須到提高班;依據(jù)分層基礎,即在調整時只調整升降的學生,其他學生保持原班不變,以保持穩(wěn)定;依據(jù)學生選擇,即升降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去向,但如果某一班級人數(shù)超過65人,則按分數(shù)從高到低調整。學生調整時先提交申請表,經(jīng)“分層教學管理委員會”審議通過,成績提高達到更高層級標準的可以選擇升級。這樣,既保持了“分層走班制”教學的規(guī)模與優(yōu)勢,更能調動學生拼搏進取的能動性。
2.教師加強自身能力的提升
各教學層次任課老師加強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能力,總結經(jīng)驗教訓,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數(shù)理化學科的學習水平和學習心理進行研究和嘗試,尋找適合該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法。課余多與學生溝通,讓學生了解數(shù)理化知識的重要性,課堂教學采用多角度、多樣化、多變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分層走班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復雜的多,學校在教師安排和課表編排方面下足了功夫,確保了“分層走班制教學”的順利實施。
1.因需定師
在施教層次的安排上,我們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同時考慮不同教師的執(zhí)教風格,本著“量才而用”、“因需定師”的原則安排教師。AP 班安排有教學特色、思維活躍、課堂駕馭能力強的教師;提高班的教學要求穩(wěn)中求進,因此安排一些基本功扎實、教風穩(wěn)健的教師;強化班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較差,則更多地安排一些耐心、細致,善于與學生溝通的教師。考慮到一些家長擔心強化班的學生受到不公平對待的疑慮,學校特意安排一些優(yōu)秀教師到強化班任教并擔任強化班層次學科負責人,對強化班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在施教班級的安排上,我們按照“跨單元不跨層”的原則安排教師?!翱鐔卧笔侵改骋唤處熞欢ㄒ才旁诓煌膯卧握n,保證同一單元內同一時間能夠同時上課?!安豢鐚印笔侵改骋焕蠋煴M量安排教同一層次的學生,目的是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和保證教學質量。
2.優(yōu)化課表
“單元組合”。教師以單元為單位形成“組合”,課表以單元為單位結合教師的“組合”情況進行編排。單元內,實施分層教學的科目安排同一時間上課,以保證同時走班上課成為可能。
“交叉排課”。因為一個“組合”的教師要同時擔任至少兩個單元的授課,所以同一“組合”的教師所在的單元,在上課時間的安排上要實現(xiàn)交叉,以避免重復。
3.以點帶面
“點上突破”是指我們首先選擇有代表性的一門學科展開試點。經(jīng)過問卷調查,學情會商,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數(shù)學學科方面的能力差異最為明顯,成績兩極分化最為嚴重。以某次模塊考試數(shù)學成績?yōu)槔?20 分以上的有506人,60 分以下的達551人。鑒于此,我們于2011年12月首先在數(shù)學學科展開試點。
“整體推進”,是指在數(shù)學學科“試點”的過程中,不斷的積累經(jīng)驗,總結不足,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我校校情的“分層走班制教學”模式,并以此為模板,在數(shù)理化三科同時展開,力爭推廣到所有的學科,從而真正實現(xiàn)“由點到面”的飛躍,達到整體提升的目的。
1.優(yōu)化管理
(1)嚴格考勤制度
為加強走班管理,防止因走班流動性太強造成個別同學出現(xiàn)“逃課”現(xiàn)象或同學之間糾紛,實行“定座實名制”管理制度。教學班任課教師排定座位后,每個學生將自己的班級和姓名貼在課桌前側,上課時對號入座,不能變更,講桌上貼走班座次表,方便考勤和管理。
為了使教學班的任課教師盡快的熟悉教學班的所有學生,促進師生交流,加強課堂管理,提高教學效率,實行圖片化管理,學部要求所有的教學班按座位打印學生照片提供給任課教師,以強化考勤和促進溝通。
對學生走班上課的考勤,學部出臺了嚴格的措施,明確規(guī)定考勤分占學業(yè)成績的百分之十(10 分)??记谟捎腥握n教師和教學班班長共同負責,任課教師每節(jié)課后把考勤情況上報學部,學部通過“每日一報”一天一通報,一周一匯總,既作為個人量化的一部分,也作為班級量化的一部分。
(2)實行承包制管理
每單元設教師單元長一名,單元長由學部主任和所有教師共同推選的五名業(yè)務能力強,具有高度責任心,擁有較高的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年富力強的教師擔任,直接領導本單元的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帶領本單元任課教師,組織好本單元的教學與管理,每天收取各班的考勤情況上報學部。
(3)設立分層教學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
由學生會學習部部長兼任分層教學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會長,各單元設立分部,每單元設會長一人,各單元教學班的班長、課代表(“教師助理”)為分部成員,幫助教師單元長協(xié)調本單元的各項管理和教學,做好上傳下達工作。
2.細化教學
在“分層走班制教學”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分”與“走”僅僅是教學形式的變化,其真正的內涵還是體現(xiàn)在課堂上,課堂不改變,形式做的再好也不可能真正獲得成功。為此,數(shù)理化備課組的教師們對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精細的研究。
(1)明確分層培養(yǎng)目標
我們研究認為,強化班是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在教師和AP 課程班、提高班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本內容,學業(yè)水平考試能夠達到及格以上;提高班是智力因素較好,非智力因素差,學習習慣有待改善,但潛力較大的成績中等的學生,既能掌握課本內容,又能獨立完成規(guī)定作業(yè),并能夠積極向AP 課程班同學請教和靠攏,學業(yè)水平考試能夠達到良好以上;AP 課程班是智力和非智力素質均好,學習興趣濃,求知欲望高,基礎知識扎實,整體素質較高的學生,既能熟練掌握課本內容,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又可以主動幫助和解答提高班和強化班同學的疑難問題,學業(yè)水平考試能夠達到優(yōu)秀以上。實施分層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真正能讓AP 課程班學生“吃得飽”,提高班學生“吃得好”,強化班學生“吃得了”。
(2)明確分層知識目標
各層次教學具體內容由備課組通過集體備課討論通過,編寫各學科分層教學目標細目表手冊,分學科分層培養(yǎng)細目總表和各章節(jié)具體知識分層細目表兩部分,各層教師根據(jù)相關層次要求分層落實。
(3)制定分層教學進度
由于各層培養(yǎng)目標、知識目標要求不一樣,必然導致各層的教學進度略有不同,因此,各學科本著“大統(tǒng)一、小差別”的原則,具體制訂了各層次的教學進度。
(4)落實分層備課與上課
設立分層學科組長。教師層面,AP 課程班、提高班、強化班各設1人為分層學科組長,由備課組長或資深教師兼任,在總備課組長的統(tǒng)一協(xié)調下具體負責本層次的教學安排與落實。
開展分層備課。集體備課時,先統(tǒng)一備課,統(tǒng)一研究課標,區(qū)分各層次具體的授課內容與難度,安排相關事務。再由各層學科組長帶領本層教師到指定的地點分層備課,具體落實。開展“課前小議”活動,對上課的內容再進行簡單交流與梳理,促進方法的共享,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
編寫分層學案。各層學案基本模式要統(tǒng)一,對于考綱要求,高考目標都要保持一致。但在具體目標的要求上和具體問題的落實上要體現(xiàn)分層。
落實分層上課。結合分層備課的內容,以分層學案為載體,在課堂上,對AP 課程班學生:根據(jù)其基礎好,能力強的特點,主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重在啟發(fā)點撥,在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外,拓寬知識的廣度,加深知識的難度;對提高班學生:根據(jù)其基礎較扎實的特點,在完成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要求的基礎上,適度提高要求,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學科能力;對強化班學生:根據(jù)其基礎較弱的特點降低起點,放緩坡度,放慢課堂節(jié)奏,以弄清教科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例題為主。
評價系統(tǒng)是推進分層教學的重要保障,是激發(fā)師生潛能的重要手段。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摸索出了一整套較為科學、公正、有效的評價機制。
1.分層評價與目標評價相結合
(1)分層評價
各層自己組織檢測時,因命題難度和標準不一樣,只在各層內部進行橫向比較。評價標準是參考平均分,具體操作辦法為:假如各層的總平均分為x,各班的平均分為y,則各層教師評價系數(shù)=y/x。這個結果對縱向各層之間的評價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模塊學分認定考試等統(tǒng)一組織的考試,根據(jù)計算公式,可實現(xiàn)各單元各班各層之間的統(tǒng)一比較和評價。
計算公式為:
“AP 課程班”各班完成率=進入AP 課科班標準的人數(shù)/(本班人數(shù)×90%)。(注:AP 課程班允許出現(xiàn)10%波動空間,也就是說AP 課程班只要完成90%就算完成率為1。)
“提高班”各班完成率=(本班進入提高班以上標準的人數(shù)+本班進入AP 課程班標準的人數(shù))/本班總人數(shù)。
“強化班”各班完成率=1+本班進入AP 課程班和提高班標準的人數(shù)/本班總人數(shù)。(進入AP 課程班的1個按3人計算)
(2)目標評價
各班根據(jù)分班情況設立目標參數(shù)x,假設某次考試教學班超過目標參考分數(shù)線的人數(shù)為y,則用y/x作為評價參考系數(shù)之一。
2.優(yōu)秀率評價與提高率評價相結合
優(yōu)秀率評價。為了加大優(yōu)秀學生的培養(yǎng)力度,對于AP 班,突出學部前200名學生在評價中的權重。具體計算方法為:各AP 班進入前200名的人數(shù)/分班時前200名的人數(shù)。
提高率評價。為了進一步提高“提高班”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對于提高班,增加“提高率”(各提高班升入AP 班的人數(shù))在評價中的權重。具體計算方法為:各提高班升入AP 班的人數(shù)/各提高班升入AP 班人數(shù)的平均數(shù)。
3.教學班評價與行政班評價相結合
實行雙線評價制度,綜合評價班級時,各教學班學生同各行政班參與評價;但各行政班在評價本班教師時,實行分層教學的學科教師不按行政班成績評價,而是按照教學班成績單獨評價。
4.有效分評價與平均分評價相結合
(1)有效分評價:即“目標評價”
(2)平均分評價。為了綜合評價一個班級的整體實力,我們引入了“平均分評價”,各班取前90%的學生的平均分進行評價,具體計算方法為:各班前90%學生的平均分/本層次中前90%學生的總平均分。
5.單獨評價與捆綁評價相結合
為了加大單元內教師之間的配合與協(xié)作,在計算出教師各自評價參數(shù)的基礎上,實行“捆綁評價”,即取單元內各教師各種評價參數(shù)總和的平均值,作為本單元所有教師的評價系數(shù)之一。
學生學習的動力增強了。很多AP 班學生說:以前上課多少走點神沒多大關系,現(xiàn)在上課要全力以赴,精神高度集中,積極思考,否則就會落下,現(xiàn)在知道什么是高手云集了。AP 班學生上課要全力以赴,精神高度集中,積極思考,唯恐落下;提高班的學生有的兩個學案都做,希望提高成績調整到AP 班,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
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了。一單元提高2 班的李同學說:“現(xiàn)在又找著初中那種當‘雞頭’的感覺了”;三單元強化班的劉同學說:“我從上高中以來終于聽明白了,作業(yè)自己可以獨立解決了?!?/p>
由于不同層次有不同的作業(yè),針對性強,學生做起來更自如,作業(yè)基本上能夠做到全做全交,而且作業(yè)質量有了很大提高。
分層走班教學的針對性強,能夠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練習內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大大節(jié)約了組織教學的時間,切實提高了課堂的實效。分層走班教學之后,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積極性和參與熱情明顯提高了,每位學生都能成為課堂的主角,在每節(jié)課都有發(fā)言的機會,真正打造了適合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教育??吹綄W生學得有自信而高興,老師是累并快樂著。
分層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以2012年1月模塊考試成績?yōu)槔簭钠骄謥砜?,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平均分由分層前的87.48 分,提高到了92.59,平均提高了5.11 分,實現(xiàn)了整體提升;從高分學生來看,滿分學生由分層前的8個,變?yōu)?9個;140 分以上的由分層前的92人變?yōu)?03人,越來越多的優(yōu)生脫穎而出。
從提高率來看,提高班每班平均有8人達到AP班標準,強化班每班平均有12人達到提高班水平,實現(xiàn)了逐層遞進。
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分層教學中出現(xiàn)的挑戰(zhàn)都有利于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任課教師除了傳授課本知識,還必須加強自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更高需求,必須時刻掌握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吸引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對教學班的管理也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能力。例如年青的提高班數(shù)學韓老師,因為剛畢業(yè)不久,學生開始不是很認可,對此,韓老師并沒有氣餒,而是進行積極的學習、總結、反思。韓老師認識到:由于提高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不是很高,教師要力爭運用嫻熟的教學藝術、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上要采用多角度、多樣化、動態(tài)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興趣,與學生互動、交流;在課程設計上,注意打磨課程細節(jié),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機制如實行分組加分、競賽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用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韓老師一方面積極總結經(jīng)驗教訓,加強了教學方法的研究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加強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課余積極與學生溝通,在相互了解中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拉近了師生關系,增進了師生感情?,F(xiàn)在,韓老師的學生非常樂于在自己的班級聽課,并以自己的老師為榮,分層教學井然有序,教學成績特別突出。
實施分層教學以來,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調控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學校辦學影響力進一步提高。全國各地的許多學校,如陽信一中、湖南長沙實驗中學、青島17 中、全國教育服務中心參觀團等,紛紛就“分層教學” 問題來我校進行觀摩交流。在山東省“1751”工程第二片區(qū)工作會議上,學校還應邀就“分層走班制教學”做了專題發(fā)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家長非常贊同和支持分層教學,一個學生家長專門給學校寫了一篇名為《為分層教學喝彩》的文章,對學校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調整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學生出現(xiàn)不情愿的現(xiàn)象,如何讓學生心甘情愿的接受調整的結果是一個難題。另外調整的時間、調整的次數(shù)、調整的人數(shù)等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細化。
隨著分層教學的拓展,師資不足的問題越發(fā)明顯,尤其是物理與化學,一個教師教5個班,每個教師要面對近300名學生,全認熟都有難度,何談深入交流與輔導的問題。如果有一人請假,連代課的教師都沒有,走班時幾乎是所有教師一起上陣,同組聽課基本不可能,這樣也不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各個老師的教學風格均不相同,學生對老師的適應需要一定的時間。由于分層教學的不穩(wěn)定性,每個學生在一定階段的學習后往往會由于成績的變化重新分班,這樣就造成了教學內容的不銜接和教學狀態(tài)的不穩(wěn)定,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如果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教師上課用的教材或習題沒帶過來,學生要回原行政班拿,既浪費時間,也影響其他班級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