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軍,顧峰
( 河南省武陟縣第二人民醫(yī)院骨科,焦作454950)
股骨髖臼撞擊征(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xiàn)AI) 是股骨近端和髖臼 的異常接觸應力導致的關節(jié)損害,多因 股骨頭頸交界區(qū)及髖臼緣骨性形態(tài)異 常所致。以腹股溝區(qū)疼痛為主要臨床 表現(xiàn)。研究顯示[1],F(xiàn)AI 是引起關節(jié)炎 早期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 FAI 的相關治療報道很多,非手術治療 主要采用修正髖關節(jié)的運動方式,避免 過度屈曲髖關節(jié),減少運動量,減輕髖 關節(jié)的撞擊,但非手術治療只能暫緩患 者疼痛癥狀,并不能有效地阻止關節(jié)退 變的進展,治療還是以手術為主。筆者 等于2011 年10 月至2013 年1 月采取 一種改良Watson-Jones 入路微創(chuàng)治療 FAI,取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14例,均為男性; 其中7例為凸輪 型,1例鉗夾型,6例混合型; 年齡為22 ~ 41 歲,平均( 31.2 ±5.0) 歲; 患者術前均簽署手 術知情同意書,并由同一組骨科醫(yī)生進行 手術操作,F(xiàn)AI 診斷標準依據(jù)參考文獻[2]。
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患者取患側 向上的斜臥位,麻醉成功后,前固定支 架抵住恥骨聯(lián)合但不妨礙髖關節(jié)活動, 后固定架抵住髖骨以確保骨盆和軀干 的冠狀軸始終與手術床呈30° ~ 45°,屈 膝關節(jié)45°。手術切口長約7 ~ 9 cm, 切口位置自大轉子前結節(jié)開始,向髂前 上棘后外6 cm 處延伸,切口1 /4 在大 轉子上,3 /4 在近側。自大轉子的近端 摸到臀中肌、臀小肌前緣和闊筋膜張肌 后緣的肌間平面。沿臀中肌前緣打開此間隙,摸到股骨頸的前上方關節(jié)囊。 “Z”形切開前方關節(jié)囊,將兩把改良的 Hohmann 拉鉤放在股骨頸上方和下方。 牽開后即可顯露前上方關節(jié)盂唇及股 骨頸。對于凸輪型撞擊,需要對股骨頭 頸交界區(qū)進行成形術,重建頭頸交界區(qū) 的偏心距和股骨頭的圓形形態(tài)。對于 鉗夾型撞擊,可切除增生的髓臼邊緣。 頭頸成形切除骨量< 30 %。
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3 d,術后2 周拆線。術后功能鍛煉注意事項: 4 ~ 8 周內負重< 9 kg; 3 ~ 4 個月逐漸恢復正 常運動; 5 ~ 6 個月可恢復全負荷運動。
術后隨訪5 ~ 19個月,對手術成功與 否進行評定,采用國內外常用的人工全髖 關節(jié)置換術評分標準( Harris 評分)[3]。
本研究患者平均隨訪( 11. 0 ± 4. 0) 個月; 切口長度平均( 8. 0 ± 1. 0) cm; 手 術時間為45 ~ 70 min,平均手術時間為 ( 58. 0 ± 10. 0) min; 術后Harris 評分90 ~ 96 分,平均( 93. 0 ± 10. 0) 分。
髖關節(jié)鏡手術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和推崇。但其手術時間長,術中定位較 困難,手術操作空間小,病變部位清理及 修復難度大。髖關節(jié)切開手術治療可對 所有FAI 的異常髖關節(jié)結構進行直觀的 處理。FAI 的手術治療方法最早是由 Ganz 等[4]提出的。但此方法切口大,股 骨頭需脫位,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傷大,股骨 頭壞死的機率大,不利于早期功能鍛煉。
髖關節(jié)鏡手術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和推崇。但其手術時間長,術中定位較 困難,手術操作空間小,病變部位清理及 修復難度大。髖關節(jié)切開手術治療可對 所有FAI 的異常髖關節(jié)結構進行直觀的 處理。FAI 的手術治療方法最早是由 Ganz 等[4]提出的。但此方法切口大,股 骨頭需脫位,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傷大,股骨 頭壞死的機率大,不利于早期功能鍛煉。
本研究采用改良Watson-Jones 入 路微創(chuàng)治療FAI,結果顯示: 手術切口 長平均( 8. 0 ± 1. 0) cm,平均手術時間 為( 58. 0 ± 10. 0) min,隨訪( 11. 0 ± 4. 0)個月,術后Harris 評分90 ~ 96 分,平均 ( 93. 0 ± 10. 0) 分??梢姼牧糤atson- Jones 入路微創(chuàng)切口小,組織的破壞較 小,尤其對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影響小,并 且有效保留了患者術后功能康復的組織 基礎,對股骨頭血供破壞小。另外病變部 位顯露充分,可清晰地顯露整個股骨頭, 有利于手術操作,節(jié)省操作時間。
改良Watson-Jones 入路微創(chuàng)操作 注意事項: ①沿臀中肌前緣分離超過 6 cm 以上有可能損傷臀上神經,值得 重視; ②術中應避免長時間過度牽拉臀 中肌,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前緣在中立位 時緊張,如未適當屈膝和髖關節(jié)外旋、外 展,則放置拉鉤后為增加暴露會過度牽 拉,造成臀中肌的損傷[5],應引起重視。
總之,改良Watson-Jones 入路是治 療股骨髖臼撞擊征的理想手術入路。
[參考文獻]
[1] Reid GD,Reid CG,Widmer N,et al.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an underrecognized cause ofhip pain and premature osteoarthritis? [J]. J Rheumatol,2010,37( 7) : 1395-1404.
[2] 饒志濤,俞光榮,王樹青. 股骨髖臼 撞擊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 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 電子版) ,2009,3 ( 3) : 368-369.
[3] 黃必留,余楠生. 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 后Harris 評分[J]. 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 工程學雜志,2004,10( 1) : 44-46.
[4] Espinosa N,Beck M,Rothenfluh DA,et al. Treatment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preliminary results of labral refixation. Surgical technique[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7,89 ( Suppl 2 Pt.1) :36-53.
[5] 王濤,張鶴令. 改良Watson-Jones 入 路微創(chuàng)治療髓關節(jié)后脫位合并Pipkin Ⅰ,Ⅱ型股骨頭骨折[J]. 軍醫(yī)進修學 院學報,2010,31( 8) : 1005-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