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萌 高啟然 吉林大學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將對外開放確定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在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堅持走發(fā)展開放型經濟的道路,加速了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在國際經濟的激烈競爭中贏得了主動。吉林省也是積極緊跟國家政策,終于取得了不小成就,但老工業(yè)基地的局限也影響了吉林省對外開放的速度。
從對外貿易的規(guī)模來看,吉林省的對外貿易發(fā)展整體屬于上升狀態(tài),2002年到2004年期間,進出口總額大體保持著穩(wěn)步增長,特別是2004年,進出口總額比2002年增加83.24%,但總體上貿易規(guī)模比較小。雖然2005年吉林省進出口總值達到526.85億元,比上年下降6.29%,但是“十五”期間,全省進出口總值比“九五”時期增長1.4倍,年均增長20.6%,其中出口年均增長14.7%。2005年之后進出口總額持續(xù)上升,2008年達到926.52億元,比2002年增長201.96%。但是2009年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吉林省進出口總額稍有回落,但在國家經濟刺激恢復政策中,吉林省進行積極地調整,截止到2010年末,進出口貿易總額恢復上升的發(fā)展趨勢,進出口總額達1140.42億元,相比于2002年增長了2.72倍。
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戰(zhàn)略實施以來,吉林省實際利用外資額呈現逐年遞增的走勢,特別是從2004年開始,實際利用外資增長率均在16%以上,2010年吉林省實際利用外資額為2003年的8.23倍。說明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戰(zhàn)略實施以來,吉林省積極開展對外開放,加強招商引資,實際利用外資的能力正在逐年增強。
根據吉林省商務廳數據統計,2002到2010年,吉林省對俄、日、韓、蒙中方協議投資額呈增長態(tài)勢。吉林省對俄羅斯協議投資額于2007年達到最高值,為1.59億美元,2008年、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投資額有所下降,但是,2010年投資額重新大幅提高,比2009年增長8.28倍。吉林省對日本投資僅發(fā)生在2007、2009和2010年,2009年中方協議投資額為985萬美元,占10年來吉林省對日本協議投資額的98.5%。吉林省對韓國協議投資額在2010年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達到347萬美元,同比增長10.02倍。吉林省對蒙古協議投資額僅發(fā)生在2005年到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以來,并未繼續(xù)對蒙古進行投資。
吉林省近十年來具有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資格的公司數量呈持續(xù)增加的趨勢,從2002年的41家,增長到2010年的91家,2007年和2010年雖數量有所減少,但是變化幅度并不大。這說明吉林省近十年來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實力正在逐漸增強,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意愿也在提高。
截至2010年底,吉林省累計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合同完成額為46.83億美元,吉林省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合同完成額呈持續(xù)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3%。這說明吉林省不僅具有經濟技術合作資格的公司在增加,完成經濟技術合同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這為進一步引進技術,促進新的技術合同簽訂提供了保障。
(1)吉林省對俄貿易和地區(qū)合作取得的成就
吉林省在對俄出口規(guī)模逐年增大,出口的商品逐年增加,種類也日趨繁多。2011年吉林省對俄出口63977萬美元,同比增長18.55%,是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幾年來,對俄出口商品由原來單一傳統的初級產品向低成本、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發(fā)展。
(2)吉林省對朝日韓貿易和經濟合作取得的成就
吉林省一直保持著與日本的貿易和經濟合作,2002年到現在,吉林省對日本的出口一直穩(wěn)步發(fā)展,2002年時,出口額僅為26399萬美元,但2011年就達到了58744萬美元。在相對的進口方面,隨著吉林省對日本進口產品需求量的增加,進口額已由2002年17218萬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53871萬美元。
1990年,吉林省與韓國的正式開展貿易活動,近年來,雙方貿易往來發(fā)展迅速。韓國一直是吉林省重要的出口國,其出口總額位居吉林省的前兩位。最近兩年,韓國能為即日本后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在進口方面,吉林省對韓國的進口并未大幅提升,由2002年9252萬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1465萬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吉林省對韓國的貿易一直處于順差狀況,且順差額較為穩(wěn)定,這是吉林省與韓國的經貿關系的顯著特點。
1988年,中朝兩國簽署了“關于擴大中朝邊境貿易的協議”,吉林省與朝鮮的邊境貿易開始了迅速發(fā)展。吉林省與朝鮮的經貿合作相對順利,進出口總額逐年上升。其合作內容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yè)上,2000年吉林省與朝鮮的進出口總額為11806萬美元,到2009年其上升到了61231萬美元。另一方面,朝鮮引進吉林省的進口額由1985萬美元大幅上升至16721萬美元,一舉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3)吉林對蒙古貿易和互利合作取得的成就
近幾年,吉林與蒙古共和國雙邊貿易、區(qū)域合作開始活躍。如2002年,當年雙邊貿易總額443萬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53萬美元,進口總額290萬美元;2004年吉林省對蒙古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1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額35萬美元,進口總額475萬美元。雙方進出口商品以農副產品為主??偟膩砜?,吉林省對蒙古的經濟合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待進一步發(fā)展。
目前,吉林省的對外貿易在全國來講,明顯規(guī)模較小,種類較少,并且發(fā)展相對緩慢。2000年,吉林省進出口貿易在全國排名第15名,2010年卻下降至第18位,這說明吉林省的發(fā)展速度相對其他省份較為緩慢,一些之前落后的省份已經追趕上了我們的腳步。吉林省的出口產品整體附加值較低,進口產品以資本、技術密集型為主,自主品牌較少,因此,近幾年來,吉林省的對外貿易持續(xù)出現逆差,并且逆差不斷增長。
此外,吉林省的對外貿易結構不合理,支柱產業(yè)與對外貿易的關聯度較低。2009年,汽車等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yè)總產值達3111.2億元人民幣,占工業(yè)總產值的31%,而在出口貿易中,汽車及零部件產品的出口為1.76億美元,僅占出口貿易總額的0.55%。農副產品加工業(yè)生產總值達1181.9億元人民幣,占工業(yè)總產值的11.8%,但在出口貿易中,農副產品出口為1.02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3.27%。由此可見,吉林省的優(yōu)勢產業(yè)在對外貿易中占據較小的比重,沒有形成很好的產業(yè)關聯,在對外貿易中,缺乏主導產業(yè)的支撐,沒有在國際市場中樹立起獨特的品牌形象。
吉林省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方面,雖然總體上呈逐年增長的狀態(tài),但規(guī)模仍然較小,無法與發(fā)達地區(qū)相比。2010年,吉林省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2.8億美元,僅占全國的1.21%,而廣東省當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02.61億美元,是吉林省的15.83倍。除了規(guī)模較小外,其投資項目的開發(fā)也存在問題,一些項目缺乏深度和吸引力,使外商投資企業(yè)很難運行。從內部看,吉林省企業(yè)的經濟效益不佳也制約了外商投資。
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yè)分布不均衡。截至2010年末,制造業(yè)、房地產業(yè)、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與供應業(yè)、居民服務及其他服務業(yè)、批發(fā)和零售業(yè)比較愿意在吉林省直接投資。這五大行業(yè)領域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比重分別為76.2%、6.6%、5.2%、3%和1.5%,合計高達92.6%。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è)領域實際吸收外商投資的比重僅僅為0.5%,反映了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資產業(yè)分布及其不均,尤其在服務業(yè)的比重較少。
目前,吉林省各市縣都有外商投資,但利用外資情況差異較大,地區(qū)分布不均衡。長春、吉林、遼源的外商企業(yè)數約占全省總數的7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約占全省的77%,其他市州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僅占全省的23%。
雖然吉林省在海外投資方面投資額逐年上升,但仍然投資效益較低,競爭力較低,規(guī)模較小。吉林省企業(yè)在境外平均投資規(guī)模不足100萬美元,嚴重低于其他地區(qū),且大部分的境外投資企業(yè)僅投資不超過200萬美元,即使是與國內利用外資企業(yè)規(guī)模相比,也是較小的。由于在引進先進設備的資金需要較高,國內又缺乏研發(fā)能力,直接導致了市場開拓能力底下,加大了對外投資風險,總體經濟效益低下,約有55%的企業(yè)能夠贏利。
新簽對外經濟技術合同額變化頻繁。按照吉林省商務廳公布的數據,2010年吉林省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新簽合同額達5.62億美元,較2002年增加了1.75億,但是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簽訂合同額的波動性大,2002至2010年共出現過四次波動。這說明,吉林省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情況還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國際形勢和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自身實力還較差。
吉林省對俄貿易極度不平衡。雖然進口有了較大程度的增長,但出口增速遠遠高于進口增速,致使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貿易順差的持續(xù)增長加大了對俄貿易的不平衡性。從長遠來看,這為對俄貿易的不穩(wěn)定埋下了隱患。此外,吉林省對俄貿易商品結構也不合理。其中進口貨物多為資源性產品,出口商品多為紡織品、箱包、鞋類制品等低附加值的產品,機電產品出口雖然增幅較大,但所占比例仍然較小,占出口額的17%,一旦俄方貿易政策發(fā)生傾斜,吉林省對俄貿易極易受到負面影響。
吉林省對朝日韓三國的出口規(guī)模較大,但在全國的比重較低,產品種類較為單一。吉林省外派勞務主要集中在韓日兩國,但與兩國的技術合作比重卻很小。近年來,在吉林省與韓日兩國開展貿易的過程中,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貿易摩擦問題。
吉林與蒙古國開展經貿合作較晚,貿易規(guī)模較小。從投資領域來看,吉林在蒙古國的投資項目技術含量較低,涉及的領域多在消費方面,對于一些重點產業(yè)的投資微弱,出口戰(zhàn)略性投資較少,投資方式單一,投資投向分布不均勻。
[1]王爽.吉林省對外貿易發(fā)展現狀及前景探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1
[2]郭蘇漪.吉林省與朝日韓貿易結構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08
[3]孫攀.我國沿邊地區(qū)對外開放模式和效應的比較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1
[4]運奎伊.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0
[5]王蔚.中國企業(yè)對外投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市場,2011,4
[6]郭天寶,梁秉茹.“十二五”期間吉林省利用外資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