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摘要]目的有效避免母嬰同室護理安全隱患,降低母嬰同室護理缺陷,確保母嬰安全。方法強化護理安全管理在母嬰同室中的應用,加強護理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和母嬰同室病區(qū)安全設置,完善、落實各項制度,對母嬰同室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進行識別和評估,及時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并通過定期的護理安全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加以整改。結果通過強化護理安全管理在母嬰同室中的應用,使護理差錯的發(fā)生率顯著減少,2年來無嚴重差錯及護理糾紛發(fā)生,一般差錯由2009年的8起下降到2011年的2起,住院產婦及家屬對住院滿意率達98%以上。結論將護理安全管理應用到母嬰同室病房中,可有效減少母嬰同室病房護理缺陷,保證了母嬰同室病房護理質量。
[關鍵詞]護理安全管理;母嬰同室;應用;護理差錯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2)12(a)-0151-02
全”,使每一位護理人員自覺樹立護理安全意識。
1.2.2加強病區(qū)管理,完善落實各項制度,保障護理安全
病區(qū)主入出口新安裝監(jiān)控探頭,并設有消防通道、應急燈、滅火器等消防設置。每個病房與護理站新安裝有傳呼系統(tǒng)保持隨時聯(lián)系,醫(yī)院保安人員定時到病區(qū)巡視。管理不嚴或失控是影響護理安全的重要因素,護理管理者應不斷加強管理力度,認真完善及落實各項規(guī)章制度如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搶救工作制度、分級護理制度等護理核心制度,對臨床各級護理人員堅持做好規(guī)范化培訓,不斷加強專業(yè)理論技術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術水平,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技術性護理缺陷的發(fā)生。對新入科護士有計劃做好崗前及??婆嘤?,嚴抓進修生及實習護士的臨床帶教工作,針對產科夜班工作特點,實行彈性排班,老中青搭配,夜間遇到棘手的護理問題能得到妥善解決,有效避免護理差錯發(fā)生,根據母嬰同室特點制定相應的安全工作制度,如母嬰同室病房巡視制度,請示匯報制度、母嬰同室病房健康宣教制度、護理安全告知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母嬰出院指導制度等,護理管理者不但要監(jiān)督以上各項制度要認真落實,而且要針對平時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斷加以完善和改進,每月召開各級護理人員針對每月護理質量進行護理安全隱患討論會,分析其發(fā)生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及時把護理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1.2.3識別母嬰同室病房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相應的有效防范措施
1.2.3.1安全隱患的識別 (1)產婦方面:產婦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為產婦分娩后身體虛弱,易出現(xiàn)體位性低血壓引起頭昏而致摔傷或傷口裂開和子宮收縮不良致產后出血。(2)新生兒方面:新生兒由于生理特點易出現(xiàn)嗆咳、窒息;由于護理不當易出現(xiàn)捂被綜合征、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摔傷、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由于缺乏醫(yī)學知識而導致挑馬牙、擠乳房引起新生兒感染;由于疏忽大意致新生兒被盜、被騙、新生兒抱錯等[3]。(3)消毒隔離措施不當所致母嬰感染。
1.2.3.2安全隱患的防范措施 (1)加強工作責任心,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健康宣教,對產后剛回病房的產婦要耐心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囑其及時進食,對于身體虛弱的產婦協(xié)助使用便器,加強巡視,對于子宮收縮等不良的產婦應及時匯報醫(yī)生并積極采取促子宮收縮等相應措施。(2)認真執(zhí)行分級護理制度,按時巡視,及時做好新生兒喂養(yǎng)、保暖及生理特點相關知識指導,指導家屬新生兒要采取側臥位。(3)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每日定時開窗通風,保持母嬰同室空氣新鮮,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及濕度,每日用消毒液拖、抹地面及物表2次,督促醫(yī)護人員、產婦及家屬做好手衛(wèi)生。(4)認真做好相關安全措施的告知義務,新生兒離開母親時,應有家屬相隨,護理人員要加強母嬰同室病房的巡視,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并積極采取相應措施。
2結果
2.1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認識和服務意識
通過強化護理安全管理在母嬰同室有效應用,把“安全第一”放在所有護理活動的首位,使所有護理人員懂得“安全第一”的重要價值,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每一位護理人員自覺樹立護理安全認識同時增強了服務意識,對每一位產婦及新生兒能及時提供所需服務。
2.2提高了護理人員識別護理安全隱患的能力和防范能力
安全隱患的識別就是要求護理人員對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潛在的各種護理安全隱患進行不斷識別和歸類,分析發(fā)生護理安全隱患的常見原因,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要求每位護士在工作中認真總結經驗,汲取經驗教訓,從而不斷提高護士識別護理安全隱患的能力,減少護理缺陷的發(fā)生,確保了產婦及新生兒的生命安全。
2.3提高了護理質量,有效減少差錯事故的發(fā)生率
通過強化母嬰同室護理安全管理,使各級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工作責任感明顯增強,防范護理安全隱患的意識和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各項規(guī)章制度得到有力落實。2年來共住院分娩3860例,搶救危重病人96例,其住院產婦及家屬的住院滿意率達98%,搶救成功率達97%,一般差錯的發(fā)生率由2009年的0.5%下降至2011年的0.1%,2年未發(fā)生一起護患糾紛,護理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
3討論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fā)生法律和法定的規(guī)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4]。護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備條件,是減少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huán)節(jié)[5]。強化母嬰同室的護理安全管理,從根本上采取有效預防措施,把差錯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增強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認識、服務意識及工作責任感,提高識別安全隱患的能力,從而有效避免護理安全隱患的發(fā)生,減少母嬰同室護理缺陷,保證母嬰同室護理質量[6-7]。
[參考文獻]
[1] 薛珍.基層醫(yī)院產科母嬰同室的安全隱患與防范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6)1073-1074.
[2] 邱敏芬.產科病區(q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風險管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9):79-80.
[3] 蔡英如.產科病房的新生兒安全管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2A):65.
[4] 潘紹山,孫方敏,黃始振.現(xiàn)代護理管理學[M].1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49.
[5] 王芳,葉志弘,葛學娣.護理安全管理研究及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1):1053
[6] 林鳳蓮,黎歡.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對策[J].當代醫(yī)學,2012,18(8):14-14.
[7] 黃江宜.護理風險分析與護理風險管理對策[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1):153-154.
(收稿日期:2012-10-08 本文編輯:袁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