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玲玲
[摘要]目的研究音樂護理在普通外科門診手術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將120例普通外科門診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60例,常規(guī)治療加音樂護理治療;對照組60例,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中和術后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及術前和術后SCL-90評分。結果實驗組術后SCL-90評分明顯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前與術后的SCL-9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中、術后的心率與平均動脈壓明顯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中、術后的心率與平均動脈壓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音樂護理在普通外科門診手術中起到緩解緊張情緒、減輕不適癥狀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音樂;護理;門診;手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12)12(a)-0123-02
音樂護理主要是通過感官刺激影響人體,能減少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分泌激素,調整血液分布,并能緩解軀體應激狀態(tài),解除心理焦慮的狀態(tài),促進機體自我愈合。音樂可消除外界因素造成的心理緊張,提高患者應激能力[1-2]。普通外科門診手術主要治療無嚴重基礎疾病,手術操作簡單,時間較短的患者。雖不需要高標準的圍術期處理,但患者術前和術中所產生的焦慮及由此導致機體的應激狀態(tài)將明顯影響患者術中配合及術后康復的效果[3]。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接受普通外科門診手術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的生理及主觀感覺,評價音樂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1年1~12月120例接受普通外科門診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齡(56±12)歲,采用常規(guī)治療加音樂護理治療;對照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齡(50±10)歲,采用常規(guī)治療。兩組均無嚴重基礎疾病及手術禁忌證。
1.2方法
參照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測試評分(選取軀體化、抑郁、焦慮因子為分析對象)。手術開始前30min內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術前心理狀態(tài),并與術者共同解釋手術過程及注意事項。實驗組術前詢問平時喜歡的音樂類型(以輕音樂為主),備術中播放,播放采用外置型音響,音量以患者及術者舒適為宜。對照組則僅進行術前常規(guī)心理疏導及術中監(jiān)測。收集術前及術后SCL-90測評數據資料,收集及詢問兩組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心率、平均動脈壓,進行分析。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術前心率、平均動脈壓及SCL-90評分均高于正常值,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術后SCL-90評分明顯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前與術后的SCL-9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實驗組術中、術后的心率與平均動脈壓明顯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中、術后的心率與平均動脈壓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普通外科門診手術主要針對無嚴重基礎疾病,手術操作簡單,時間較短的患者。其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患者在醫(yī)院就診時間,避免產生過重的生理及心理上的負擔。由于對于就診及治療知識的匱乏,患者往往對于接受手術治療存在恐懼,這就會導致患者就診和治療過程中產生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適,具體可表現(xiàn)為心率及平均動脈壓升高、精神緊張、焦慮等不適癥狀出現(xiàn)[4]。雖經過術前耐心溝通,緩解效果亦欠佳。這將直接影響術中患者對于治療的配合及術后切口恢復乃至后期的心理恢復。如何有效緩解這種生理及心理上的壓力,將明顯改善門診手術患者診治過程的精神面貌,進而有助于患者傷口及精神上的康復[5]。
音樂作為一種身心并調的手段,具有影響生理及心理的獨特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承受能力,緩解軀體和精神痛苦;能使患者心境平和,調節(jié)內分泌,腎素-血管緊張素分泌減少,平均動脈壓下降;能緩解軀體的應激反應,解除心理扭曲和緊張,和諧的音樂旋律具有安神寧心的作用,能轉移人的注意力,使人放松,減輕緊張、焦慮狀態(tài),從而調節(jié)呼吸、循環(huán)、內分泌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6]。有研究表明放松性音樂對于原發(fā)性高平均動脈壓病患者有即時降壓的作用,并能改善臨床癥狀[7],本研究中實驗組均采用播放輕音樂,對緩解患者生理及心理壓力起到了顯著效果。
目前“以患者為中心”的醫(yī)療模式要求醫(yī)護方將患者作為一個整體治療,需要同時顧及到生理及心理上的因素。除直接的溝通和講解就診細節(jié)外,需要提供能讓患者在就診過程中自然放松的環(huán)境,這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進入到接受治療的角色中,不僅生理上得到更好的診治,心理上也能很輕松地接受治療,在遠期恢復中亦不會產生心理陰影,有利于身心健康。音樂護理不依賴任何藥物,是利用人與音樂的特殊關系來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為患者創(chuàng)造愉悅的心情,并且不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能盡可能地貼近患者日常生活,患者容易接受,并能積極地配合診治過程。通過音樂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提高適應能力,減輕生理及心理的應激反應,起到緩解心理焦慮、穩(wěn)定生理狀態(tài)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瓊.急診手術病人心理問題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0):117-118.
[2] 于希香.術前心理干預復合音樂療法對全麻下婦科手術患者心理應激反應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8):3-5.
[3] 王奇,王欣.圍手術期音樂輔助療法[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8,17(5):240-241.
[4] 董穎潔,郝麗穎.門診病人的心理護理[J].吉林中醫(yī)藥,2006,26(10):49-50.
[5] 肖美云,姜云,俞彩紅.背景音樂在子宮切除術患者圍術期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0):5-6.
[6] 崔靜,趙繼軍.音樂療法及在護理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護理,2007,13(25):2421-2423.
[7] 高秋文,王海云,泳浩.播放音樂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麻醉后恢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3):217-219.
(收稿日期:2012-03-05 本文編輯: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