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軼 李科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灌注化療與熱化聯(lián)合治療惡性腹腔積液的臨床療效、副反應及并發(fā)癥的差異。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經熱化聯(lián)合治療的惡性腹腔積液患者95例,單純化療的惡性腹腔積液患者95例,按照年齡、評分進行配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療效、Karnofsky評分、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等并發(fā)癥情況。結果熱化聯(lián)合組治療1個月后腹水控制率為66.3%,治療2個月后腹水控制率為80.0%,均顯著高于單純化療組1個月后(47.4%)、2個月后(56.8%)的腹腔積液控制率。熱化聯(lián)合組治療1個月后KPS評分上升率為59.0%,治療2個月后上升率為76.8%,均顯著高于單純化療組1個月后(32.6%)、2個月后(47.4%)的KPS上升率。與熱療相關的主要副反應為脂肪硬節(jié)(10.5%)及皮膚紅腫(49.5%)。結論熱化聯(lián)合治療惡性腹腔積液有較好療效,可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熱療;化療;腹腔灌注;惡性腹腔積液
[中圖分類號]R7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12)12(a)-0014-03
惡性腹腔積液是癌癥晚期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多數屬于疾病進展或復發(fā)的結果,控制惡性腹腔積液是提高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1]。目前多采用反復腹腔內注藥、腹腔穿刺引流劑免疫生物治療,但療效欠佳。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腹腔熱化療聯(lián)合對惡性腹腔積液的療效要好于單純化療,可降低藥物劑量,減少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2]。為進一步觀察熱療與腹腔灌注化療的協(xié)同治療作用,筆者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本院經熱療與腹腔灌注化療聯(lián)合治療、單純腹腔灌注化療兩種方法治療的惡性腹腔積液患者的療效及副反應,并進行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前瞻性的研究,患者入組的起始時間為2009年1月,終止時間為2011年12月,病例入選標準為:(1)經病理或細胞學確診,B超或CT明確有腹腔積液,腹腔積液細胞學檢查發(fā)現癌細胞;(2)年齡30~80歲;(3)Karnofsky評分>20分;(4)患者知情同意;(5)骨髓造血功能基本正常。共收集經熱化聯(lián)合治療的腹腔積液患者95例,單純化療的腹腔積液患者95例。收集資料包括患者治療前的性別、年齡及Karnofsky評分,治療后的療效、Karnofsky評分、毒副作用。由于是按照患者的年齡、腫瘤類型進行的配對設計,所以兩組年齡相近,而兩組性別、年齡、治療前Karnofsky評分情況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腹腔灌注化療
與傳統(tǒng)的排盡體腔積液的方法不同,采取適當引流積液,以減輕患者腹脹等癥狀為目的,每次引流量最少300mL,最多2000mL,平均600~800mL。然后依次將混有50℃0.9%氯化鈉溶液600mL的順鉑70~80mg、地塞米松10mg、呋塞米20mg分別注入腹腔,囑患者反復轉動體位,使藥液均勻分布至腹腔各部位。兩組均為每周灌注1次,連續(xù)2周為1個療程。
1.3熱化聯(lián)合治療
采用射頻熱療機,頻率40.68MHz,極板直徑20~30cm。囑咐患者排凈大、小便后,仰臥于絕緣塑膠床上,腹側、背側各置一圓形電極,距離皮膚3~5cm,使治療溫度控制在40~42℃,并讓電磁波投射過病灶部位并維持30~60min。熱化聯(lián)合組患者熱療每周2次,連續(xù)2周為1個療程。
1.4療效評定
治療前、治療1個月、治療2個月對兩組腹腔積液量,KPS評分及副反應進行觀察。參照OstrowskiMJ制訂的標準[3],采用B超檢查腹腔積液評定療效。完全緩解(CR):腹腔積液消失,癥狀緩解并維持1個月以上;部分緩解(PR):腹腔積液顯著減少(50%以上),癥狀改善并維持1個月以上;穩(wěn)定(SD):腹腔積液減少在50%以下,無增加趨勢,癥狀部分緩解;無效(PD):腹腔積液無減少或增加,癥狀加重。CR+PR為總有效。
1.5毒副反應觀察
治療前、治療1個月時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并記錄化療不良反應。
1.6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兩組間等級資料的比較用Wilcoxon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2結果
2.1兩組治療后腹腔積液改變情況比較
治療1個月后熱化聯(lián)合組中CR27例,PR36例,SD26例,PD6例;而單純化療組中CR12例,PR33例,SD17例,PD33例;兩組的腹腔積液改善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4.016,P=0.000)。熱化聯(lián)合組的總有效率為66.3%,單純化療組的總有效率為47.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951,P=0.008)。
治療2個月后熱化聯(lián)合組中CR35例,PR41例,SD15例,PD4例;而單純化療組中CR17例,PR37例,SD16例,PD25例;兩組的腹腔積液改善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4.165,P=0.000)。熱化聯(lián)合組的總有效率為80.0%,單純化療組的總有效率為56.8%,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790,P=0.001)。詳見表1。
2.2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1個月后熱化聯(lián)合組中KPS評分上升30分9例,20分19例,10分28例;而單純化療組中KPS評分上升30分0例,20分9例,10分22例;兩組的KPS評分上升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239,P=0.025)。熱化聯(lián)合組的KPS評分總上升率為59.0%,單純化療組的總上升率為32.6%,兩組總上升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252,P=0.000)。
治療2個月后熱化聯(lián)合組中KPS評分上升40分4例,30分12例,20分23例,10分34例;而單純化療組中KPS評分上升30分2例,20分13例,10分30例;兩組的KPS評分上升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554,P=0.011)。熱化聯(lián)合組的KPS評分總上升率為76.8%,單純化療組的總上升率為47.4%,兩組總上升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533,P=0.000)。詳見表2。
2.3兩組治療后副反應比較
治療1個月后熱化聯(lián)合組中發(fā)生惡心或嘔吐40例,骨髓抑制12例,皮膚水泡12例;單純化療組發(fā)生惡心或嘔吐39例,骨髓抑制14例,皮膚水泡6例;這三種副反應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熱化聯(lián)合組脂肪硬結、皮膚紅腫的發(fā)生率高于單純化療組,其他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單純化療組。詳見表3。
3討論
腹腔腫瘤突破漿膜后導致腹腔種植播散是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最終可致惡性腹腔積液,是腫瘤處于晚期的一個標志,大多數已失去治愈的可能性[4]。由于惡性腹腔積液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有效控制惡性腹腔積液是改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產質量的重要舉措。應用常規(guī)穿刺、引流、注入生物反應調節(jié)劑、中藥等治療方法無明顯效果,預后較差,且反復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容易導致感染、低蛋白血癥和休克等并發(fā)癥[5]。
腫瘤熱療是用加熱方式治療腫瘤的一種方法,即利用有關物理能量在組織中沉淀而產生熱效應,使腫瘤組織溫度上升到有效治療溫度,并維持一段時間,以殺死腫瘤細胞,而又不損傷正常細胞的一種治療方法[6-7]。于忠和等[8]應用熱化聯(lián)合治療23例胸腹腔積液患者后發(fā)現胸腹腔積液控制的有效率達87%,生活質量上升率達95%。徐敬根等[9]應用熱化聯(lián)合治療32例惡性腹腔積液患者后發(fā)現腹腔積液控制的有效率達65%,生活質量上升率達56%。
本研究結果顯示,熱化聯(lián)合組治療1個月后腹腔積液控制率為66.3%,治療2個月后該組腹腔積液控制率達到了80.0%,均顯著高于單純化療組1個月后(47.4%)、2個月后(56.8%)的腹腔積液控制率。熱化聯(lián)合組治療1個月后KPS評分上升率為59.0%,治療2個月后該組上升率達到了76.8%,均顯著高于單純化療組1個月后(32.6%)、2個月后(47.4%)的KPS上升率。這些結果證明局部熱療可提高順鉑腹腔灌注對腹腔積液的控制效果,能顯著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患者的進一步治療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熱化聯(lián)合組的毒副作用主要以皮膚紅腫和惡心或嘔吐為主,其次為骨髓抑制、皮膚水泡及脂肪硬結。單純化療組的毒副作用主要以惡心或嘔吐及骨髓抑制為主,脂肪硬結、皮膚紅腫及皮膚水泡發(fā)生率較低。而熱化聯(lián)合組中脂肪硬節(jié)及皮膚紅腫的發(fā)生率仍顯著高于單純化療組,提示如何減輕熱化聯(lián)合治療的副反應是今后研究的方向。總的來說,熱化聯(lián)合治療能有效控制惡性腹腔積液的復發(fā),改善生活質量,延長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SadeghiB,ArvieuxC,GlehenO,etal.Peritonealcarcinomatosisfromnon-gynecologicmalignancies:resultsoftheEVOCAPElmulticentricprospectivestudy[J].Cancer,2000,88(2):358-363.
[2] GlehenO,MithieuxF,OsiriskyD,etal.Surgerycombinedwithperitoneetomyproceduresandintraperitonealchemohyperthermiainabdominalcancerswithperitonealcarcinomatosis:aphaseⅡstudy[J].JClinOncol,2003,21(5):799-806.
[3] AkhdarA,BronsardM,LemieuxR,etal.HER-2oncogeneamplificationassessmentininvasivebreastcancerbydual-colorinsituhybridization(dc-CISH):Acomparativestudywith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FISH)[J].AnnPathol,2011,31(6):472-479.
[4] 徐偉,呂曉萍,張艷,等.射頻熱療聯(lián)合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惡性腹腔積液近期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6,28(11):786-787.
[5] 楊巖麗,李洪云,姜偉.熱療聯(lián)合腔內化療治療惡性胸腹腔積液52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8,25(2):57-59.
[6] 康艷霞,張賀龍.腫瘤熱療機制的研究進展[J].現代腫瘤醫(yī)學,2008,16(3):473-475.
[7] 杜鋒,王苗.多西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療聯(lián)合熱療治療惡性腹水的療效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2,18(19):52-53.
[8] 于忠和,張延利,阮新建,等.電磁波射頻熱療聯(lián)合腔內化療在惡性胸腹腔積液中的療效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0,4(8):1399-1400.[9] 徐敬根,張靜.順鉑腹腔熱灌注并微波局部熱療對癌性腹水的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藥,2009,13(2):196-197.
(收稿日期:2012-10-24 本文編輯: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