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凡例的修訂及啟示

    2013-02-23 01:26:50蘇新春邱燕林
    辭書研究 2013年2期
    關鍵詞:現代漢語詞典異體字單字

    蘇新春 邱燕林

    “凡例”是一部詞典的綱。詞典內容包羅萬象,將如此豐富的內容打造成一個井然有序的整體,讓讀者能由詞形而及音義,由單詞而及所有詞目,由單義而及整個詞義系統(tǒng),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其規(guī)則、其方法,全有賴于“凡例”?!胺怖敝谠~典,即“綱”、即“領”。《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第5版“凡例”共有五大類30條,第6版“凡例”修改的有26條。排除重復者,內容各不相同的修訂多達50多處。修改范圍之廣、數量之多,為歷版之最。修訂內容包括語言表達層面及編纂條例與細則。下面對此做一詳析,并談談修訂工作給詞典編纂與詞匯研究帶來的啟示。

    一、語言表達的精密化

    第6版“凡例”在語言表達上做了很大的修訂。不是個別字詞的調整,而是對長期以來沿用至今的文字表述做了較為徹底的調整。涉及字詞的斟酌、語句的改動、標點符號的調整、術語的變換,在語言表達上更加規(guī)范、得體、嚴密、統(tǒng)一,在概括與表述上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一)字詞的變動

    例1,用“【】”代替文字敘述。5版凡例“1.1”:“多字條目按第一個字分列于領頭的單字條目之下”,6版改為“多字條目放在【】內”。這里用“放在【】內”代替了“按第一個字分列于領頭的單字條目之下”,雖然語言表達的獨立性有所下降,但一對照詞典原文就一目了然,簡潔明白。

    例2,將“右肩上”改為“右上方”。5版凡例“1.2(a)”:“關于單字條目……形同音同而在意義上需要分別處理的,也分立條目,在字的右肩上標注阿拉伯數字,如‘按1’……”“1.2(b)”:“關于多字條目……形同音同,但在意義上需要分別處理的,也分立條目,在【】外右上方標注阿拉伯數字,如:【大白】1、……”這里一個是“右肩上”,一個是“右上方”,6版將前者中的“右肩上”改成了“右上方”,使其保持一致,也更明白、規(guī)范,語體風格也更為貼切。

    例3,將“但在”改為“而在”。5版凡例“1.2(b)”:“關于多字條目……形同音同,但在意義上需要分別處理的,也分立條目……”6版改為“形同音同而在意義上需要分別處理的”。這里一是將“但”改為“而”,二是刪除了逗號,使轉折的意味降低了,同時也與對“單字條目”的敘述保持了一致。

    例4,將“順序”改為“次序”。5版凡例“1.3(a)”為“單字條目按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筆畫相同的,按起筆筆形……的順序排列”。6版將后一個“順序”改為“次序”?!按涡颉迸c“順序”的意義相當接近,后者還多了一個動詞義。在這段話中用的是同一個意義,使用同一個詞會使表達更加準確嚴密。當然,這里在最后增加了“以下類推”,這大概是仿照下面的(b)而來的,其實沒有必要。因凡例所顯示的規(guī)律、規(guī)則應是具有普遍性、可類推性的。

    例5,將“字前”改為“字的左上方”。

    例6,將“加上”改為“標注”。

    例7,將“數碼”改為“號碼”。

    例8,將“時”改為“的”。

    例9,將“括號內的字”改為“括號內的附列字”。

    以上5例都見于第5版凡例“2.1”:“……括號內的字只適用于個別意義時,在字前加上所適用的義項數碼。”6版改為“……括號內的附列字只適用于個別意義的,在字的左上方標注所適用的義項號碼”。在短短的一句話中就修改了5處,稍作對比就會發(fā)現修改后所表達的意義更準確了。即使是像由“時”而改為“的”,也突出了現象的靜態(tài)與類型的特性,而淡化了時間的動態(tài)與偶發(fā)性。

    例10,將“作注解”改為“做注解”。

    例11,將“作規(guī)定”改為“做規(guī)定”。

    這兩例都見于5版凡例“2.2”:“……已有國家試行標準的,以推薦詞形立目并作注解……國家標準未作規(guī)定的,以推薦詞形立目并作注解……”6版將其中的兩個“作”改為“做”,為“做注解”、“做規(guī)定”,顯示了在“作”與“做”之間的規(guī)范意識。

    例12,將“有關”改為“相應”。5版凡例“4.2”:“……〈方〉、〈書〉……只適用于個別義項的,標在有關義項數碼之后?!?版改為“〈口〉、〈方〉、〈書〉……只適用于個別義項的,標在相應的義項號碼之后”?!坝嘘P”意義寬泛,“相應”則增加了與所指對象的關聯度。

    例13,將“三個”改為“3個”。5版凡例“5.2”:“把詞分為12大類……代詞分為三個小類……”6版改為“把詞分為12大類……代詞分為3個小類……”。這里牽涉到數字的規(guī)范。由于現有的有關數字使用規(guī)范的標準不盡一致,把握起來頗為不易,但在一個文本片段中要求一致,這是應該做到的。6版將“12大類”與“3個小類”統(tǒng)一起來處理,是值得肯定的。

    例14,刪除“任何”。5版凡例“5.4”:“……單字條目中的文言義,只給數詞、量詞、代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標注詞類,名詞、動詞、形容詞不作任何標注?!?版刪除了“任何”兩字,去除了原文中不必要且顯多余的強調意味,顯得更加平實。

    例15,將“第一義項”改為“義項①”。5版凡例“4.2”:“〈口〉、〈方〉、〈書〉等標記適用于整個條目各個義項的,標在第一義項之前”,6版將其改為“……標在義項①之前”。5版用的是文字式敘述,6版用的是詞典式敘述,更為妥帖?!?.6”的修改同上,將5版“詞類標記適合于多義項條目的各個義項的,標在第一義項之前”,改為“……標在義項①之前”。

    (二)標點符號的變動

    例16,將省略號“…”改為“……”。5 版凡例“2.2”、“2.3”、“2.4”、“3.9”、“4.4”、“4.5”、“4.6”中的省略號都為“…”。這大概與節(jié)省版面有關,但顯然不符合國家的標點符號使用規(guī)范。6版都改成了“……”,使得省略號的規(guī)范程度得到了提高,消除了標點符號使用上的“特權區(qū)”。

    例17,將“折(乛)”改為“折(乛)”。5版“1.3”所用的這個符號雖然表示的意思相同,但作為一個獨立的符號,前者只占一個字的上半部分,看起來像是偏旁、部件,而后者處于一個字的中間,更符合獨立字符的書寫要求。

    (三)語句的變動

    例18,改用“多字條目”作為主語。5版凡例“1.3(b)”:“單字條目之下所列的多字條目不止一條的,依第二字的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版改為“多字條目按首字排在領頭的單字條目之下,多字條目不止一條的,按第二個字的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同音字按筆畫排列)”。5版的主語是長結構的偏正式,定語復雜,很容易誤解為“單字條目”。6版把“多字條目”列為主語,簡潔明白。當然因為6版是所有的多字條目都跟在領頭的單字條目之下,而5版只是有多個多字條目時才獨立出來,故要以隱含、排除的方式把只帶一個復音條目的情況排除在外,使得話說得繞了些?!胺怖笔窃~典中的“詞典”,條例中的“條例”,介紹起來一定要明白暢曉,否則會給讀者帶來不必要的閱讀障礙。

    例19,改兩例合敘,變?yōu)閮衫謹ⅰ?版凡例“3.8(b)”:“……如‘沉甸甸、熱騰騰’注作 chéndiàndiàn、rèténgténg,注音后面括號中注明‘口語中也讀chéndiāndiān、rètēngtēng’?!? 版“3.10(b)”改成了“【沉甸甸】chéndiàndiàn(口 語 中 也 讀chéndiāndiān);【熱騰騰】rèténgténg(口語中也讀 rètēngtēng)”。由合敘改為分敘,顯然更加清楚明白,也符合詞典正文的本來面貌。

    (四)術語的變動

    例20,改“字體”為“字號”。5版凡例“1.1”:“單字條目用比較大的字體”,6版改為“單字條目用比較大的字號”?!冬F漢》第6版對“字體”的解釋:“①同一種文字的各種不同形體,如漢字手寫的楷書、行書、草書,印刷的宋體、黑體。②書法的派別,如歐體、顏體。③字的形體:~工整勻稱?!睂Α白痔枴钡慕忉?“①表示事物次序的文字和數碼:給展品編上~。②排版印刷上用來標示漢字大小的編號。從初號到八號,初號字最大,八號字最小,最常用的是五號字?!倍谠~典中,單字條目和多字條目的字體是一樣的,都是宋體。凡例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兩者排版印刷時字的大小不一樣,義為“字號”的義項②。6版將“字體”改為“字號”顯然是正確的。值得一提的是,《現漢》第5版只有【字號】zì·hɑo這一條目,兩個義項“商店的名稱”和“商店”,而未收表示漢字大小義的【字號】zì hào??梢?,第6版“凡例”在追求準確使用術語的同時,也及時地把該術語收錄進了詞典正文。

    例21,改“筆畫”為“筆畫數”。5版凡例“1.3(a)”:“筆畫相同的,按起筆筆形……的順序排列”,6版改為“筆畫數相同的,按起筆筆形……的次序排列”?!竟P畫】(筆劃)有兩個意義,“①組成漢字的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折(乛)等。②指筆畫數:書前有漢字~索引。”雖然“筆畫”已有了“筆畫數”的意思,但在“筆畫相同的,按起筆筆形……的次序排列”這句話中畢竟缺乏足夠的區(qū)別度,改用“筆畫數”后意思就更加明確了。

    例22,改“輕聲字”為“輕聲條目”。5版凡例“1.3”談的是條目的排列方法。其中的“c”言道:“輕聲字一般緊接在同形的非輕聲字后面,如‘家’·jiɑ排在‘家’jiā的后面,【大方】dà·fɑng 排在【大方】dàfāng 的后面?!薄凹?·jiɑ)”固然可以稱為輕聲字,可“大方(dà·fɑng)”是雙音節(jié)詞,顯然不能以“字”來稱呼。6版將“輕聲字”改為“輕聲條目”是避免了不經意中造成的理論上的一大漏洞。

    例23,改“多音詞”為“多字條目”。5版凡例“3.9”、“3.10”:“多音詞的注音”,6版改為“多字條目的注音”(3.11、3.12)。“多音詞”很容易讓人理解為“不止一個讀音的詞”。而凡例所指實際是“多個音節(jié)的詞”。有學者曾建議用“復音詞”或“多音節(jié)詞”代替“多音詞”(吳漢江2008)。而“多字條目”顯然是更為合適的說法。因為《現漢》所收詞目既包括字、詞,也包括詞組、成語,甚至俗語、諺語。后者往往都是大于“詞”的單位?!岸嘧謼l目”的說法巧妙地避免了區(qū)分詞和非詞的問題。

    例24,改“比喻義”為“比喻用法”。5版凡例“4.4”:“例中用的是比喻義時,前面加‘◇’”,6版“4.3”改為:“例中被釋詞是比喻用法的,前面加‘◇’”。5版的這一說法自1960年的“試印本”就有了。韓敬體先生(2000)在對《現漢》比喻義釋義模式的研究中指出,有一類“比喻義十分明顯,獨立性差,不注出比喻義,表示出有比喻用法:a.本義、基本義注出后,再注明多用或也用于比喻,不注明何義。b.本義、基本義及其例后,用‘◇’號舉出比喻用例?!边@里兩次提到了“比喻用法”、“比喻用例”。之后蘇新春、趙翠陽(2001)做了進一步研究,認為用“◇”表示的比喻義屬語境比喻義,存在于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處于比喻修辭用法向固定比喻義過渡的中間狀態(tài)。第6版在“◇”例的凡例中采用“比喻用法”的說法,是吸收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對詞典釋義中不同類型的“比喻義”做了更準確的分辨。

    (五)例詞的變動

    第6版對例詞也做了改換、增加、刪除。如:

    例25,詞例的改換。5版凡例“2.2”:“……國家標準未作規(guī)定的,以推薦詞形立目并作注解,注解后加‘也作某’,如【辭藻】…也作詞藻;【莫名其妙】…也作莫明其妙。”6版將“莫名其妙”刪除,以“【俯首帖耳】……也作俯首貼耳”替代。這是因為詞典對“莫名其妙”的看法發(fā)生了改變。請看下面三個版本之間的變化。

    3版:“【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也作明”。

    5版:“【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薄啊灸髌涿睢客涿睢??!?/p>

    6版:“【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薄啊灸髌涿睢繘]有人明白它的奧妙(道理)。注意?‘莫明其妙’由‘莫名其妙’衍化而來,但二者含義略有不同:‘名’義為說明,‘明’義為理解?!?版已經將它們由異形詞語處理為同義詞語的關系了。

    例26,詞例的改換。5版凡例“3.5”:“插入其他成分時,語音上有輕重變化的詞語,標上調號和圓點,再加斜的雙短橫,如【看見】注作kàn∥·jiàn?!?版將其中的用例“看見”改成了“趕上”。因為6版在正文中已經將“看見”注為kàn∥jiàn,取消了“·”,不再把它看作有輕重音的變化了。

    例27,詞例的改換。5版凡例“4.5”:“‘也說…’、‘也叫…’、‘也作…’、‘注意?…’等,前頭有時加‘‖’,表示適用于以上幾個義項,如:【數字】①…②…③…‖也說數目字。表示①②③三個義項都可以說成‘數目字’?!?版把“數字”例改掉了,改為“【筆桿子】①……②……‖也說筆桿兒。③……。表示義項①②都可以說成‘筆桿兒’?!薄皵底帧崩c“筆桿子”例的唯一區(qū)別就在于前者管所有的3個義項,后者只管前2個義項,不管第3個義項,后者的區(qū)別度更高些。由此可見6版修訂者的思慮之密,修訂之精了。

    例28,詞例的增加。5版凡例“4.6”在介紹給外來詞標注外文時,舉的例子是來自英語、法語的例子。6版則增加來自西班牙語的“厄爾尼諾現象”詞例。

    例29,詞例的刪除。如5版凡例“3.2”在介紹“傳統(tǒng)上有兩讀,都比較通行的,酌收兩讀”時,舉了“誰(shéi又 shuí)”、“嘏(gǔ 又 jiǎ)”、“釃(shī又 shāi)”三個例子。6 版刪除了“釃”例。漢語在半個世紀的發(fā)展變化中,無論是“釃”念shī音的“〈書〉疏導(河渠)”義,還是念shī音或shāi音的“(1)〈書〉濾(酒)。(2)〈方〉斟(酒)”義,都已經退出了常用字的范圍。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的年度用字情況調查中,在10億字的語料規(guī)模中連續(xù)多年都只有兩三個用例?!胺怖睂⑺鼊h除是合適的。

    二、編纂規(guī)則的細化

    陳炳迢(1991)認為:“不論辭書的規(guī)模如何,一個嚴密的體例應該在事前定好,并在編纂前期使其完善,在以后的實踐中也應避免重大的變動。”這里肯定了體例的重要性,但卻理想化了體例的完善過程。一個嚴密的體例只有在不斷修訂的過程中才能日漸趨于完善。繼第5版增加詞類標注這一重大變動之后,第6版則在字形、注音、釋義三個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進。

    (一)異體字的處理

    對異體字的處理,5版凡例“2.1”做出了這樣的規(guī)定:“本詞典單字條目所用漢字形體以現在通行的為標準。繁體字、異體字加括號附列在正體之后;既有繁體字又有異體字時,繁體字放在前面。括號內的字只適用于個別意義時,在字前加上所適用的義項數碼,如:彩(②綵)?!毕啾雀绲陌姹?,5版的這個規(guī)定已有了明顯的改進。3版及之前版本為“異體字(包括繁體)加括號列在正體之后”。5版的變化在于將繁體字從異體字中獨立出來,從異體字下屬的一個部分變成與異體字并列。繁體字不僅分立出來,且當還有異體字時總是位于異體字之前。這就避免了將繁體字看作異體字、不規(guī)范字的尷尬。

    而6版對異體字的處理又有了新的改進。下面是(6版凡例)“2.1”所做的規(guī)定:“本詞典單字條目所用漢字形體以現在通行的為標準。繁體字、異體字加括號附列在正體字之后;異體字的左上方標注*號,帶一個*號的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帶兩個*號的是該表以外的異體字,如:輝(輝、*煇)、為(爲、**為)。括號內的附列字只適用于個別意義的,在字的左上方標注所適用的義項號碼,如:彩(②*綵);括號內的附列字還另出字頭的,在字的左上方標注△號,如:咤(△*吒)?!?/p>

    這里的變化有三點:一是繁體字和異體字不再通過前后順序區(qū)別,而是用“*”來區(qū)別;二是區(qū)分出《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內的異體字與《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之外的異體字,前者用“*”,后者用兩個“*”來表示;三是括號內的附列字另出字頭的再用“△”來標注。

    處理異體字是為了達到義有定字、字有定形的理想狀態(tài),進而實現漢字的規(guī)范化?!兜谝慌愺w字整理表》自1955年發(fā)布以來,經歷了多次調整,但是由于時代的局限,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它與《現漢》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前者對后者起規(guī)范作用,后者則依托語言文字研究的新成果促進前者的修訂調整。付曉雯、劉中富(2006)將《現漢》第5版的異體字與《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的異體字進行了比較,歸納出了異體字在二者中獨存與并存的四種類型。6版的修訂顯示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之外的異體字和異體字是否立目,這實際上是保存、鑒定了一批新的異體字,對推進異體字整理工作、推動《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的修訂或《第二批異體字整理表》的問世是大有益處的。

    (二)含西文字母的詞的注音

    “含西文字母的詞”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漢字和西文字母組合的詞,或者以漢字開頭,或者以西文字母開頭;二是完全由西文字母組合的詞。為了更好地討論,下面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現漢》幾個版本的處理,如表1所示。

    表1

    (續(xù)表)

    對比以上內容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現漢》對字母詞的處理愈來愈重視,表述也趨于清晰嚴密。具體表現為:

    1.前兩版沒有字母詞的附錄,后四版有附錄,且收錄的字母詞的數量每版都有增加。

    2.第1-2版只收了“漢字開頭的字母詞”,從第3版起還收了“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

    3.對“漢字開頭的字母詞”,第1至4版對其中的西文字母和漢字都用漢語拼音注音,對西文字母是按漢語中的讀音來注音,第5版起則對詞內的西文字母按西文音讀,也不用漢語拼音注音。對“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第3版對詞內的西文字母和漢字都不注音,第4、5、6版中西文字母按西文的音讀來讀,漢字仍用漢語拼音注音。

    4.第6版首次把第3版以來“附錄”下的“只給其中的漢字注音”的說明寫進了“凡例”正文。

    5.第6版首次提出字母詞中也包括“漢語拼音縮略詞”。

    (三)通行口語讀音的括注

    6版凡例總共31條,5版共30條,6版刪一增二。多出的兩條一條是從原條分化出來,另一條屬完全新增,即“3.3:口語中有比較通行的不同讀音,在注音后面的括號內注明口語中的讀音,如:【一會兒】yī huì r(口語中也讀 yī huǐ r);【作料】zuò ·liɑo(口語中多讀zuó·liɑo)”。

    標注口語音的如“尋短見、尋開心、尋思、尋死、尋死覓活”中的“尋”在初印本、1版、2版都注“xí n”,到第3 版都改為“xún”,括號說明“‘尋’口語中多讀 xí n”。到了第 6 版括號中的“多讀”改為“也讀”。

    又如“指甲、指甲蓋兒、指甲心兒”中的“指”,和“指頭、指頭肚兒”中的“指”在初印本、1版、2 版分別標“zhī”、“zhí”,到第 3 版都改為“zhǐ”,括號說明“‘指’口語中多讀 zhī”。3版的修訂在第6版中得到了延續(xù)。

    又如“作料、作踐、作弄、作死、作揖”也是由開始的“zuó”、“zuō”到第3版改為“zuò”,再在括號中說明口語中多讀“zuó”、“zuō”。

    看來,《現漢》之前的多個版本是注意到了語音變化的,正標的是通用音,附加說明的是口語音。只是“凡例”中一直沒有相關的說明,應該說這是一個小小的缺漏。這個缺憾在6版中終于得到了彌補,對這個長期存在的標音實踐做了概括,使凡例的內容更加完整,凡例與實際內容更趨吻合。第6版在第5版之后新增了多少以括注形式標出的口語音我們暫時還無法全面統(tǒng)計,但修訂者的這種做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四)四字成語的注音

    第5版凡例“3.9”說明:“多音詞的注音,以連寫為原則,結合較松的,在中間加短橫‘- ’;詞組、成語按詞分寫。”[1]

    第6版“3.11”改為:“多字條目的注音,以連寫為原則,結構特殊的,在中間加短橫‘-’。詞組、熟語按詞分寫。其中,四字成語結構上可分為兩個雙音節(jié)的,在中間加短橫‘- ’,如‘風起云涌’注作 fēngqǐ-yúnyǒng;不能分為兩個雙音節(jié)的,全部連寫,如‘不亦樂乎’注作 bùyì lèhū?!?/p>

    在修訂中,除了“多音詞”改為“多字條目”這樣的表述外,最主要是將前者高度概括、籠統(tǒng)的“按詞分寫”,細分出了不同類型的處理方法。具體說來有這樣幾種情況:(1)內部結構復雜的詞組、成語仍沿用了“按詞分寫”的做法;(2)“中間加短橫‘-’”的有兩種情況,一是“結構特殊的”,這個表述比5版的“結構較松的”范圍縮小了不少,二是能分出兩個雙音節(jié)構成的四字成語;(3)不能分出兩個雙音節(jié)結構的成語全部連寫。四字成語的內部結構和語義結構相當復雜,如何把握其標音方法長期以來是一個未能妥善解決的問題,據余桂林(2002)的研究,《現漢》中的四字詞的標音類型多達六種。學術界對此做過長時間的討論,提出了各種處理方法,如馬志偉和喬永先生(2009)提出的有三大類11小類的標音法,而呂叔湘先生(1984)提出的“一致、易學、醒目”的要求,應是漢語拼音正詞法和詞典編纂所應努力達到的目標。6版就是力圖在貫徹“按詞連寫”的原則下,簡化四字成語的標音方法,將加“-”標音的限于“由兩個雙音節(jié)構成”的范圍,其他的全部實行逐字連寫。這是一種很有益的簡化、規(guī)范的做法。

    當然,盡管凡例做了如此清晰的規(guī)定,將籠而統(tǒng)之的概括表述做了盡量明白的規(guī)定,但在實際操作上如何貫徹,還不盡一致。如6版“莫”字頭下的5個四字詞的注音:“莫測高深mòcè-ɡāoshēn”、“莫可指數 mòkě-zhǐ shǔ”、“莫名其妙 mòmí nɡqí miào”、“莫明其妙mòmí nɡqí miào”、“莫衷一是 mòzhōnɡ-yī shì”,里面出現了連寫與不連寫兩種形式。特別是1與3、4,內部結構完全相同,但一個分寫,一個連寫。

    (五)〈口〉標注

    《現漢》在對口語詞的標注上走過一段彎路。第1版、第2版都有將口語詞做“〈口〉”標注的內容。第3版、第4版在正文和凡例中取消了這一內容。這一做法引起了學術界的批評。(楊金華2004;蘇新春,顧江萍2004)很快第5版恢復了正文中的標注,可凡例卻沒有恢復,這應屬顧此失彼的一個失誤。6版在凡例中恢復相關內容,使凡例與正文保持一致?!翱谡Z詞”標注的恢復是值得肯定的,這使得口語與書語的語體色彩分類,口語詞與書語詞的詞匯成分分類,保持了對稱與平衡,既符合語言生活實際,語言理論上也更加合乎邏輯。(蘇新春2001:198—199)

    (六)單字條目僅帶一個多音節(jié)詞的處理

    第5版凡例“4.3”:“有些單字條目,僅帶一個多音詞,這個多音詞外面加上‘[]’,就附列在單字注中,不另立條目。如:艅 yú[艅艎](yúhuáng)名古時一種木船?!?版取消了這條規(guī)定,是因為單字條目后的單個多音節(jié)詞不再附注在單字條目的釋義之內,另立條目。如:“艅 yú見下?!焙竺媸菃为毩⒛康摹啊九勁姟縴úhuáng名古時一種木船?!?/p>

    《現漢》在處理單字條目后的單條復音詞方面,走過一段起伏之路。初印本沒給“徘”字立條,直接列出多字條目【徘徊】。之后的版本既立【徘】字頭,也立【徘徊】詞條。從第3版起只立字頭,“[徘徊]”放在單字后面的釋義內。第4、5版類似。第6版又將它獨立出來,算是恢復舊制了。由此可見,6版的修訂確實是在詞典自身編纂發(fā)展的過程中統(tǒng)籌考慮問題的。其語言表述如上文的“例1”所述,也由“多字條目按第一個字分列于領頭的單字條目之下”(5版)改成了“多字條目放【】內”。這都可以看到修訂者的用心。

    (七)日語借詞的附注

    《現漢》前五版在外來詞的來源標注上考慮面還是比較廣的,有其他國家的語言,也有國內少數民族的語言,唯獨沒有對日語借詞的標注。而6版在凡例“4.5”條增加了有關日語借詞的標注:“近年來從日語借入的外來詞,漢字相同的只注[日],如:【壽司】……[日];有所不同的附注日語原詞,如:【宅急送】……[日宅急便]?!?/p>

    原版沒有標注日語借詞是有其難處的,日語借詞數量眾多,其詞形多與漢語本土詞相同,甄別起來也相當困難,而且學術界在對日語借詞中大部分的漢字詞是不是能稱為外語借詞這一問題曾有過激烈爭論。但不管難度多大,日語借詞屬于外來借詞已經愈來愈為學術界所接受,它已成為現代漢語詞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6版修訂者不回避這個問題,敢于面對,敢于嘗試。不僅加以標示,且有所區(qū)分,將與漢語本土詞的漢字相同者只注“[日]”,有所不同的還附上日語原詞,這是《現漢》第6版的一個很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實踐。

    (八)將有關離合詞的處理內容獨立成條

    5版凡例“3.5”中有一段話是關于注音時使用“∥”的說明:“插入其他成分時,語音上有輕重變化的詞語,標上調號和圓點,再加斜的雙短橫,如【看見】注作kàn∥·jiàn……”凡例“3.9”中又有一段話:“有些組合在中間加斜的雙短橫‘∥’,表示中間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如【結婚】jié∥hūn……”6版將原來分列兩處的相關內容抽取出來合并成“3.6”,使得凡例的說明更加簡潔明白。

    (九)帶“~的”或“~兒的”尾詞的說明

    5版凡例“2.4”為:“重疊式在口語中經常帶‘的’或‘兒的’,條目中一般不加‘的’或‘兒的’,只在注解前面加‘(~的)’或‘(~兒的)’……”6版改為:“狀態(tài)形容詞或某些重疊式在口語中……”前面所加的定語“某些”顯然大大縮小了重疊式詞語的范圍,突出了“狀態(tài)形容詞”。從我們的調查來看,這種反映是有價值的。5版中釋義前加“(~的)”的條目共有250條,ABB式帶后綴的形容詞占了80%多。

    三、啟 示

    考察、總結、回味《現漢》第6版的修訂,能從許多方面得到啟示。

    首先,讀者能深深感受到辭典修訂者們追求精品的科學精神?!冬F漢》享有極高的學術聲望,有著極廣的流通范圍。面對出自名家的名作,后來的繼承者們恪守舊規(guī),續(xù)貂延業(yè),還是承當所承,改不得不改。學人皆知前修未密,后出轉精,但當真的面對一部名作時能夠放開思路,卻殊為不易?!爸褂谥辽啤保Ч琶?,其實至善是沒有的。永遠不可能到達真理、窮盡真理,只能是愈來愈接近真理,這才是精益求精的本來含義?!冬F漢》至今已有過五次改版修訂,其中有的是只做了針對性修訂,如2版、4版;其他的都可算是規(guī)模較大的修訂,但從凡例的修訂來看,無論是從修改的數量、范圍,還是從花費的心思、取得的效果來看,稱6版為修訂之最是得其所的。

    其次,要編出高水平的詞典,就得開展創(chuàng)新的研究,提高語言觀察、分析、研究的能力。辭書永遠滯后于實際語言生活面貌,這話一點不假。但問題是如何使詞典更好地縮小與實際語言生活的距離,如何使詞典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具有更好的指導功能。這種觀察、分析、研究,還可以是建立在充分吸收學術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上文已經顯示,凡例的許多修訂就是建立在語言新觀察、新研究的基礎之上。小到“莫名其妙”與“莫明其妙”的分辨、“起來”對“看見”的替代,大到對日語借詞的標注、比喻義的運用、異體字的標示,背后都有扎實的分析、深入的研究在做支撐。

    再次,要編一部好的詞典,還需要有很好的為讀者服務的意識。不僅要把詞典編好,還要編得方便、好用、簡潔、明白。如對四字成語標音的簡化處理方法,對口語音的“也讀”、“多讀”的標示。

    最后,探索詞典編纂的規(guī)律與特點,追求詞典編纂方法的進一步科學化、嚴密化,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6版的修訂給我們指出了詞典進一步完善的方向。其中某些修訂有可商榷之處,這恰恰證明詞典編纂、修訂工作是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語言不死,語言生活永恒,有源之水永動,作為語言生活的反映者——詞典,也就有了永不停息的修訂使命。

    附 注

    [1]該條后面有關離合詞注音的部分在第6版移至“3.6”條。

    1.陳炳迢.辭書編纂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

    2.付曉雯,劉中富.《現代漢語詞典》(05版)與《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異體字整理之比較.∥對比描寫與統(tǒng)計分析——《現代漢語詞典》專題研究.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3.顧江萍.漢語中的日語借詞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4.關俊紅.《現代漢語詞典》凡例對比研究.求索,2008(5).

    5.韓敬體.詞語的比喻用法和比喻義及其在《現代漢語詞典》釋義中的處理方式.∥《現代漢語詞典》編纂學術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6.李春燕.論形容詞重疊式與狀態(tài)形容詞的區(qū)別和聯系.現代語文,2009(7).

    7.李國文.漢語的無奈.語文建設,2000(4).

    8.劉涌泉.談談字母詞.語文建設,1994(10).

    9.劉中富.《現代漢語詞典》(05版)成語注音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對比描寫與統(tǒng)計分析——《現代漢語詞典》專題研究.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10.呂叔湘.一致 易學 醒目——關于漢語拼音正詞法的意見.文字改革,1984(1).

    11.馬志偉,喬永.成語注音問題研究.∥《現代漢語詞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12.蘇新春.漢語詞匯計量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

    13.蘇新春,趙翠陽.比喻義的訓釋與比喻義的形成.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5).

    14.蘇新春,顧江萍.確定“口語詞”的難點與對策——對《現漢》取消“口”標注的思考.辭書研究,2004(2).

    15.吳漢江.《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凡例”的幾個問題.漢語學習,2008(1).

    16.楊金華.淺議新《現漢》“〈口〉”標注的取消.辭書研究,1998(3).

    17.余桂林.對《現代漢語詞典》成語注音分連寫的再思考.辭書研究,2007(5).

    18.張鐵文.《現代漢語詞典》“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部分的修訂.∥《現代漢語詞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19.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1983,1996,2002,2005,2012.

    20.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五十年.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1.朱德熙.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猜你喜歡
    現代漢語詞典異體字單字
    異體字字形類似偏旁的互用類型綜合字圖構建
    河北大名話單元音韻母、單字調及雙音節(jié)非輕聲詞連調的實驗語音學初探
    偏旁省略異體字研究
    常用隸書異體字表(二)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30
    《現代漢語詞典》字母詞收錄與修訂情況分析
    關于《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新增日語外來語知曉與使用情況調查
    青年時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4:06:07
    “對仗不宜分解到單字”毋庸置疑——答顧紳先生“四點質疑”
    中華詩詞(2016年11期)2016-07-21 14:56:16
    《音同》中的異體字與訛體字
    西夏研究(2016年1期)2016-07-19 10:09:11
    鹽城方言單字調聲學實驗研究
    現代語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32
    《通鑒釋文》所反映的宋代單字音特殊變化
    西南學林(2013年1期)2013-11-22 07:19:32
    南皮县| 广州市| 镇原县| 承德市| 天水市| 南木林县| 怀集县| 建瓯市| 武鸣县| 威信县| 克东县| 海淀区| 澎湖县| 花莲县| 杂多县| 滨海县| 蒲城县| 苍溪县| 湘潭市| 滦平县| 澳门| 海伦市| 泰顺县| 景泰县| 寻乌县| 同德县| 修水县| 鄂托克前旗| 石泉县| 金堂县| 阳东县| 弋阳县| 万山特区| 西乡县| 杭锦后旗| 布尔津县| 尼勒克县| 卫辉市| 汪清县| 太仆寺旗| 七台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