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 唐惠忠
已付諸實施的《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在“表達與交流”方面要求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表達實踐中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確實,寫作是一種復雜的思維活動,文字功夫固然要講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維訓練更為重要。而目前高中生分析、闡發(fā)能力明顯薄弱,難以達到《考綱》提出的“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事物內(nèi)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fā)性”等要求。怎么辦?在“補寫與比較”練習中學習闡發(fā)事理,是行之有效的做法。近期,筆者選取作家張麗鈞的三篇時文——《來自“泊客”的提醒》(原載2011年8月31日《中華讀書報》)、《君心可晴》(原載《散文》2009年第4期)和《我見青山多嫵媚》(收入《中學生美文:讓我在鮮美的時候遇上你》),上了一堂相關的作文訓練課。課堂教學流程如下:
首先,教師指明何謂“闡發(fā)”——所謂“闡發(fā)”,就是在敘述生活事件的基礎上,憑借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對所敘材料作點睛式的點化與升華;很多情況下,闡發(fā)得當,著力表現(xiàn)出比較深的哲理意蘊和較強的啟發(fā)性,文章才能深刻有味,給人以豁然開朗的閱讀體驗。
其次,簡要回顧高中課本中的有關范文(如《我的五樣》《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jié)選)》《我與地壇(節(jié)選)》《懷念紅狐》《絕地之音》)是如何以精辟的闡發(fā),讓讀者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和靈魂的震顫,獲得思想境界的升華的。
然后下發(fā)張麗鈞的文章——三篇佳作的相通點,在于以敘為主,并融入精要的、思想性很強的議論與抒情,其立意深邃,讀來使人漸入佳境、獲益匪淺。所以,筆者的處理是將三者的議論、抒情部分掐去,引導學生依據(jù)文章所敘故事,言簡意賅地補寫概括力強的點睛之筆。像《來自“泊客”的提醒》是先敘(前三段,敘述“來自日本的津野淑子到華東師大當一名‘延遲畢業(yè)的元曲博士生”“‘俄羅斯哥們兒帶妻子、兒子到武當山修道”及“功成名就的韓國畫家徐勇到敦煌壁畫中去尋根”三事)而后議(末二段),那就事先掐去文章后兩段。當堂補寫時,大多數(shù)同學雖能注意到文題中的“提醒”一詞,進而扣住該詞組織文字,但具體闡發(fā)時往往并未做到順勢點化而啟迪人心。例如,有些同學將“津野淑子來華求學”等三個故事割裂開來,分別揭示它們的“提醒”作用,沒有融會其共通之處;有的學生基本未能圍繞“來自‘泊客”作思考,只是泛談在今天仍應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生命力……于是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比較原文,深入反思。原文后兩段是這樣的:
盤點這些來自異邦的溫柔注視,我為自己的國度感到榮耀,同時,內(nèi)心也禁不住泛起一股酸澀。跟津野淑子、俄羅斯哥們兒和徐勇比起來,我們跨向那些祖宗遺下的寶貝的途徑更便捷,但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目光變得喜歡在更實惠的物什上逡巡。面對這些來自異域他鄉(xiāng)的“泊客”,我們會聰明地發(fā)問:元曲值得拋家舍業(yè)地研究嗎?挈婦將雛地跑到武當山修道圖個啥?把八年的青春時光扔到漆黑的石窟里是不是有點傻?我們小心翼翼地在得失之間苦苦掂量,想要魚,更想要熊掌;我們?yōu)橐粋€毫不含糊的“目的”勤勉努力著,而我們的“目的”往往能夠在心中量化為一個羞于啟齒的數(shù)字……我們怎么了?我們民族的DNA中有那么多讓外人眼紅的東西,我們的遺傳密碼在復制時究竟在哪個環(huán)節(jié)上出了問題?
感謝這些可愛的“泊客”,他們提醒我安靜下來,讓自己的心在一潭澄澈的水中靜影沉璧?!昧耍驮诖丝?,讓我跟津野淑子悄然吟哦“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讓我隨那個不知名的俄羅斯哥們兒在好山好水中靜坐觀心,體悟到“天地交泰萬物生”的妙境;讓我在徐勇摹拓過的飛天上拈得一縷千載不凋的微笑,別于鬢邊,提我精神。
一經(jīng)比較,學生一個個體會到了原文“闡發(fā)”之妙處——作家眼觀現(xiàn)實(“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目光變得喜歡在更實惠的物什上逡巡”“我們?yōu)橐粋€毫不含糊的‘目的勤勉努力著,而我們的‘目的往往能夠在心中量化為一個羞于啟齒的數(shù)字”切中時弊,催人警醒)并精于對比(“來自異邦的溫柔注視”與“我們的遺傳密碼在復制時”“出了問題”,明顯是對比),真切地抒寫了發(fā)自肺腑的“酸澀”和憂思;又緊契“可愛的‘泊客”,將“提醒”聚焦于“安靜下來”這一個點上重錘敲擊,以雋永深摯的詞句(“讓自己的心在一潭澄澈的水中靜影沉璧”“別于鬢邊,提我精神”等)以及整散有致的句式(如“就在此刻,讓我跟……讓我隨……讓我在……”)傾吐心愿,給人以怦然心動的震撼與美感。
在多篇時文的補寫與比較中學議論、練闡發(fā),學生深切感悟到:(1)進行闡發(fā)時,要直指世道人心,善于以時代慧眼發(fā)獨到見解,努力做到在議論中點亮哲思——具有現(xiàn)實針對性的評議、闡發(fā),才能引發(fā)人們深入思考;(2)闡發(fā),貴在“畫龍點睛”,即在關鍵處緊密針對所敘之事,抓住人物、事件的核心內(nèi)涵,要言不煩地點透其精神,如此方使文章熠熠生輝、形神畢現(xiàn);(3)闡發(fā),還要注意煉字煉句、反復推敲——用精警有力的詞句表達思想,才能綻放奇麗的光彩,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責編/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