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傳波
通用技術課程是以提高學生技術素質(zhì)為主旨,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基礎教育課程,是國家規(guī)定的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它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技術素養(yǎng),因此教學中要求理論指導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鑒于通用技術學科的特點,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已經(jīng)不再適合通用技術教學,我們不得不重新探索尋找新的解決途徑。在近幾年的通用技術教學中,經(jīng)過實踐發(fā)現(xiàn)采用自制教具輔助教學突破難點的教學策略效果非常明顯。
教具是以傳播科技、教育人為目的的實物,是完全的科技傳媒,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器材。教具可以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引導學生從展示的現(xiàn)象上去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促進學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制作教具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科技活動,能體現(xiàn)教師的智慧和靈氣,對學生發(fā)展有著獨特的價值。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通用技術學科的教具還遠遠滿足不了教學需要,因此,通用技術必須注重自制教具的設計與應用。
山東省通用技術課程自2006年開設至今已經(jīng)有7年,但是一直以來,課程教學資源尤其是教學用具極其缺乏,極大地限制了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其使用現(xiàn)狀有以下兩個特點。
教學用具的缺乏既體現(xiàn)在教師演示用教具上,也體現(xiàn)在學科的配套實驗室器材上。很多通用技術教師基本都是拿著書本和教案在上課,最多也就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沒有用于演示的教具,更別說在通用技術實驗室進行實地操作試驗。
一些有經(jīng)濟實力的學校配備了通用技術實驗室,但是這些成本昂貴的實驗室往往使用率并不高,因為通用技術的實驗器材不像單純的物理或者化學實驗那樣有確定的實驗器材,它要求廣泛,而且不同的設計項目需要的工具也不同。
自制教具應用于教學中不是權宜之計,是對學校資源不足的最好補充。對于資源極其缺乏的通用技術課程,自制教具的實行更加有必要。
在《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里明確指出,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它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和親身經(jīng)歷,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讓學生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強調(diào)參與,從而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因此,自制教具尤其是讓學生參與設計和制作的教具更加體現(xiàn)課程的性質(zhì)與特點。
目前的高中生似乎已經(jīng)完全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他們的動手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差,更重要的是隨著動手能力的弱化,很多學生連思想也開始僵化。因此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刻不容緩。
通用技術課程設立至今并沒有專職的專業(yè)教師,很多都是兼職的,他們通常是物理教師或者是信息技術教師,并且?guī)煼秾W校里也沒有設立通用技術專業(yè),因此,通用技術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道路極其漫長和艱難。而自制教具要求教師了解課程內(nèi)容與標準,通過制作從而掌握與課程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可以說,自制教具是通用技術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一個捷徑。
這里的科學性主要體現(xiàn)科學原理、法則。教具制作不應該違背科學原則,特別對于“原創(chuàng)性”教具的設計,要避免出現(xiàn)科學性錯誤。因為是“創(chuàng)新”,沒有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因此在設計時要多加推敲,每一步制作都要有嚴格的科學根據(jù)。
教育性主要應該體現(xiàn)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nèi)容。自制教具在課堂上的使用能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增強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該從分析教材入手,找出哪些教學內(nèi)容需用自制教具,從而明確制作目的。比如說在《探究結構的強度》這節(jié)課中筆者就使用雞蛋來解釋“內(nèi)力”這一概念的含義。
教具要有針對性,“做以致用”,不要追求形式,不要為自制而自制。“多功能”教具目前很流行,在制作此類教具時,一定要做到每個功能都要有良好的演示效果,絕不能為“多功能”而生搬硬套。
自制教具是為教學服務的,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實現(xiàn)了教具的功能,初期往往結構簡單,制作方法簡單、操作簡單、取材方便、保管方便的教具才容易掌握。在自身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適當?shù)刂谱饕恍┙Y構復雜又能培養(yǎng)學生技術素養(yǎng)的產(chǎn)品。比如說在《探究結構的強度》這節(jié)課中筆者就使用了吸管來探究形狀對結構強度的影響。
教具形體要盡可能大一些,特別是演示用教具要求更大一些,如用紙板做的三視圖演示教具就要比較大,重點觀察部位要能看得清楚。在《了解結構》這節(jié)中筆者就借用了化學教學中的“分子模型”探究框架結構的受力特點。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制作,除了得到知識和技能以外,還有其他綜合性的教學效果,同時又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如用白紙做三視圖的演示教具,就可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制作活動中來。
安全是重中之重。為了保證安全,我們應該盡可能地使用易裁剪同時又比較堅固的材料。金工、鉗工中使用到的有危險性的工具,在制作前一定要經(jīng)過培訓,確保操作安全。
目前,通用技術現(xiàn)有的實驗器材還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具制作能有效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而實施的方法應該是師生共同自制教具,通過自主設計方案、選擇器材,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還能培養(yǎng)師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1]顧建軍.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通用技術學科課題組.關于通用技術學科必修模塊專用教室建設的幾點建議[EB/OL].(2009-02-03).http://blog.cersp.com/index/1000084.jspx?articleId=7563604.
[3]樂勝科.通用技術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淺談[E B/O L].(2009-04-14).http://www.zsjys.net/JYQK/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34.
[4]雷亞玲.對自制教具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幾點思考[J].吉林教育,2008(27):36.
[5]任思增.合學習在高中《技術與設計》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6]朱秀.善用教具,點亮物理課堂[J].考試周刊,2011(25):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