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屏
師魂永駐愛心在 學子常懷教誨情
——憶恩師任繼禹先生
武國屏
我的初中語文老師是任繼禹先生,三年一以貫之,沒有再換老師。他給了我太多的教益,令我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任老師個頭不高,面容清瘦,鼻梁上常掛著一副近視鏡,上下身總穿著一襲中山裝。他性格開朗,辦事痛快,走起路來常如急事在身,健步如飛。
任老師講課和別人不同。別的老師多是搬著現(xiàn)成的教學參考書,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題思想、人物性格、寫作特點,一項不漏地講下去。他呢,另辟蹊徑,總是緊扣文本,突出重點,并盡可能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互動,作深入的探究。比如,講《雨來沒有死》,他在簡要介紹日寇大舉侵華、全民奮起抗戰(zhàn)的背景后,就引導學生通過小說情節(jié),著重分析小英雄雨來的成長環(huán)境、個性特征;講《任弼時同志二三事》,則用以事說人的方法,通過分析所選事件的內(nèi)涵,揭示革命領袖的道德風范、精神品質(zhì),并讓同學們學習作者精于選材、以簡馭繁的寫作技巧。這樣的授課,既讓學生真正領悟了范文的精髓所在,又讓同學們掌握了各類文體的賞析方法,事半功倍,終身受益。
任老師最獨特的地方是改作文。他改學生作文十分認真,可謂一絲不茍。一個詞語,一個標點,都不輕易放過。如果使用不當,他就會一一指出,并幫學生改正。在一篇寫有關魯迅先生的文章里,我在敘述了魯迅懷著愛心給車夫夾出嵌在他腳里的碎玻璃又送給他一些錢后,寫了這樣一句:“拉車的怎樣地感戴,是可想而知的?!比卫蠋熤赋觥案写鳌币辉~使用不當,并順手將“感戴”改為“感激”。在《記本校運動會》一文里,我寫自己也報了比賽項目,有這么一句:“重在參與。不管好賴吧!反正咱又不圖爭第一?!崩蠋煂⑽矣玫母袊@號改為逗號,并加眉批道:“不可隨便使用感嘆號?!币粋€時期,我不知受何種“文風”的影響,作文寫得拖泥帶水,啰里啰唆,比如,寫《“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圖片展覽參觀記》,開頭我就寫:“‘勞動’,這個閃光的字眼兒啊,對我們來說,該是多么熟悉!”遇到這樣的句子,他不僅大筆一揮,一字不剩地拉掉,還要用紅筆寫上眉批:“生硬、累贅,情感不真實。”我搜腸刮肚,慘淡經(jīng)營,自認為得意的好開頭,就這樣被任老師沒有一點商量余地刪去了。又比如,在《故鄉(xiāng)》一文里,我寫道:“1949年,太原解放了,父親帶著我們?nèi)?,回到這別了六年有余的故鄉(xiāng)。”接下來,要寫故鄉(xiāng)的變化了,我卻故弄玄虛地寫了這樣幾句:“故鄉(xiāng),似乎沒有多大改變。不!誰說沒有多大改變?”任老師毫不留情地用紅筆劃掉,并寫下“繞彎子的話”幾個大字。品讀任老師對我文章的修改,我不能不佩服他的眼光和功力。他用大紅杠劃去的地方,全是我文章中的冗長累贅之處。如果說我后來寫的文章,還能少一點廢話,還能比較簡潔明快、干凈利落的話,應該得力于初涉寫作時任老師對我的指點和教誨。
這些說的是“微觀”。一篇文章改完了,要寫批語,要從“宏觀”上來評價學生的文章了,他也從不用什么“記敘生動”“說理透徹”“結構完整”“語言流暢”或“病句連篇”“文理不通”“敘事平淡”“認識膚淺”之類的空話套話,而是從學生的文章實際出發(fā),高屋建瓴、一分為二地對文章作出實事求是的總體評價。比如前面提到的《故鄉(xiāng)》那篇文章,任老師給我寫的批語是:“夾敘述帶描寫,善于運用大眾語言,文章一起一伏,變化自如。但有些句子,顯得多余,不甚樸素。以后要力加改進。”不僅肯定優(yōu)點,也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從這樣的批語里,習作者自會悟出有關寫作的技巧、道理,寫作能力焉能不日有所進!
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一次,他以“我的戀愛觀”為題讓我們寫議論文。這可難住了大家。怎么寫呢?考慮來考慮去,只好沒話找話,敷衍成篇。開頭,我擺出一副理論家的姿態(tài),煞有介事地談人生觀;人生觀談得差不多了,才談戀愛觀;談及什么是正確的戀愛觀,我又一二三四分條列舉其應有之義,由擇偶條件論及人的信仰追求,最后歸結到平等互助、共建幸福家庭上來。這樣一篇文章,賺得的評語是:“按議論文來說,本篇組織結構很合體,說理也清楚、明確,認識也中肯。不過既然是談‘我’的戀愛觀,便應該就自己前后的認識,具體地現(xiàn)身說法來加以說明。從本文看,尚不能符合這個要求?!蔽业奶煅?寫這樣的文章,就初中生而言,本來就力不從心,不好駕馭,還要“現(xiàn)身說法”,要求也似乎太高了一點。且不說我一個十五六歲的毛頭小伙還不懂得什么是“戀愛”,還沒有真正談過戀愛,就算懵懵懂懂,情竇初開,有那么一丁點兒苗頭、意思,又哪敢寫在作文里,公之于眾(我的作文經(jīng)常貼堂)!
任老師生性豪爽,樂觀豁達,生活中常有出人意料之舉。學校開運動會,他的必報項目是長跑,往往成為學校運動會的一個看點。他跑,和別人不同。別人是穿著鞋跑,他是赤著腳跑。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一萬米呢,有多少圈?同學們興高采烈,熱議紛紛,不斷為他鼓掌、加油。我想,大家從心里佩服的,應該不僅是他不怕吃苦的精神,還有他那份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性和執(zhí)著。他愛好廣泛,多才多藝。單論樂器,吹口琴,拉二胡,彈三弦,樣樣拿得起、放得下。那時候我參加學校的腰鼓隊,每逢有宣傳任務,任老師總是和我們一道外出。在人多熱鬧的地方腰鼓隊表演之后,任老師總有他的拿手好戲?;蚩谇侏氉?,來一曲《歌唱二郎山》;或自拉自唱,來一段《蘇三起解》。往往博得觀眾的熱烈掌聲。他才思敏捷,能夠根據(jù)宣傳的實際需要,即興編出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合轍押韻的新段子來,并當場演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時,孝義中學宣傳隊之所以能夠享譽四方、備受好評,我想大概與擁有任繼禹、馮廣澄這樣一批技藝超群、才華出眾的組織者密不可分。
光陰荏苒。彈指一揮間,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已經(jīng)過去五十多年了。這期間,也許是教務繁忙,我和任老師只有一次難得的會面。那是我擔任學校教導主任之后的一個秋日。時近中午,我正準備回家,忽然在校園里遇到了久違的任老師。我問:“任老師,有事嗎?”他說:“給孫子送點吃的,剛剛給了他的班主任。”我說:“到家吧,吃頓飯,順便坐坐?!彼c點頭道:“好吧?!被氐郊?,我對妻子說:“這是我初中的老師。你調(diào)好面,中午吃剔尖?!蔽页鋈サ礁浇堭^要了清蒸鯉魚、腰果蝦仁、紅燒肉、過油肉幾個菜,回家后又打開多年舍不得喝的瓷瓶汾酒,滿滿斟了一杯,走到任老師座前說:“讓學生敬您一杯,感謝多年來您對我的精心栽培?!蔽覀冞咃嬤吜?,話題始終沒有離開孝中。從興建初中到擁有高中,從“文革”期間被迫解散到改革開放以來又煥發(fā)生機與活力。交談的閘門一經(jīng)開啟,話流就如滔滔江水奔涌而出,再也無法關閉。那個下午,我沒有課,就這樣,我們師徒倆,從午后兩點,一直談到太陽西斜才盡興而散。
2002年8月,孝義中學成立五十周年。孝中一至五班的第一屆初中生在孝義賓館聚會,我又一次見到了恩師任繼禹先生。任老臉上雖略顯憔悴,比起上次見面來也有些衰老,但精神矍鑠,豪情不減當年。在聽了校友們的即席發(fā)言后,他憶及當年,慷慨陳詞,并為大家清唱了京劇《明公斷》選段。然而,誰能料到,此次聚會竟成了我和他的永訣。其后不久,即傳來任老先生與世長辭的噩耗。
人,無論長壽,還是短命,終有一死。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我想,作為一名教師,學識淵博,教藝精湛,當然是重要的;但師德高尚,富有愛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忽略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卻是贏得學生尊敬乃至愛戴的更本質(zhì)的要素。
詩人臧克家有句名言:“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蔽覀兊娜卫^禹老師,就是這樣的人。
師魂永駐愛心在,學子常懷教誨情。恩師,您永遠活在學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