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擒敵拳是入警大學生學習警務技能的必修課。由格斗、擒拿和摔法組成的擒敵拳,看似簡單,卻是入警大學生訓練中的難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入警大學生身體素質薄弱。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擒敵拳訓練的必要條件,入警大學生在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方面明顯存在短板。(2)入警大學生對擒敵拳的實戰(zhàn)意義缺乏正確了解。由于教學課時的局限,入警大學生擒敵拳訓練往往徒有其表,未知其意。因此,正確引導入警大學生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的訓練,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從實戰(zhàn)角度規(guī)范擒敵拳動作,才能保證訓練好擒敵拳。
關鍵詞:擒敵拳 柔韌性 協調性 實戰(zhàn)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4-0051-03
入警大學生是公安邊防部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有關規(guī)定,每年有計劃的招收一定數量的品學兼優(yōu)的普通高等院校畢業(yè)生入伍,其目的是為公安部隊補充新鮮血液,提高文化知識結構,能夠更有效地改善干部隊伍結構,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
入伍后,入警大學生需接受部隊一系列的軍事科目訓練,以便順利完成“兩個轉變”。其中,擒敵拳是警務技能訓練的重要內容。它融合了格斗動作、擒拿動作和摔法,是一套實戰(zhàn)性很強的警拳。
對于培養(yǎng)學員勇敢、果斷、靈活等意志品質,以及掌握克敵制勝的本領有著重要作用。入警大學生所學的擒敵拳是經過改良的第三套擒敵拳,整套拳法在保留了前兩套較為實用動作的基礎上,融入了傳統武術的套路,使其變得更加實用、美觀。但也相對增加了入警大學生練習的難度,學員很難達到擒敵拳訓練的目標和要求,主要表現在對動作一知半解,徒有其形,未傳其神。
因此,探索入警大學生擒敵拳訓練存在的問題,分析其中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對于擒敵拳的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1、入警大學生的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不足是擒敵拳訓練的短板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擒敵拳訓練的基礎,沒有力量、耐力、柔韌性、協調性等作保障,擒敵拳的動作特征便無法體現。其中,身體柔韌性、協調性的作用尤為突出。根據《擒敵拳教材》的要求,警察“擒敵拳”延續(xù)了“捕俘拳”動作簡潔、實用的特點,但摒棄了軍事訓練的殺傷力,演變成以快、準、狠的動作,迅速控制或制服犯罪嫌疑人的實戰(zhàn)套路。
入警大學生由于自身素質薄弱,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較差,在擒敵拳的訓練中很難達到“快、準、狠”的動作要求?!翱?、準、狠”是以身體協調性、柔韌性以及力量為前提?!翱臁币笊眢w具有較高的協調性,協調性不好,擒敵拳的動作勢必漂浮不穩(wěn),難達到規(guī)范、準確,技擊毫無意義。“準”就要求身體有良好的柔韌性,柔韌性不好,擒敵拳的動作不到位,攻擊要害部位也無從談起。第三套擒敵拳中,肩、肘、膝、腿的動作增多,對身體的柔韌性要求也隨之提高?!昂荨币笊眢w的力量足,攻防有力。而入警大學生在擒敵訓練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問題即動作漂浮、遲緩,踢腿的空間位置模糊、不到位以及徒有其形、未傳其神。這些表現均與入警大學生的身體不協調、過于僵硬,韌帶未開,柔韌性差及發(fā)力死板有關。
針對此問題,入警大學生在日常體能訓練中應注意加強對自身協調性、柔韌性的訓練,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身體協調性的訓練,主要目的是使身體動作達到平衡、穩(wěn)定及有韻律性。結合課堂和業(yè)余訓練,可以采用縱跳、前后跳、側向交叉步、空中轉向跳、手腳方向動作等方法進行練習。協調性訓練能有效激發(fā)身體機能,使身體素質全面發(fā)展,增強身體協調性。
二是身體柔韌性的訓練,主要是對身體特定部位,尤其是腰腹、腿部、肩肘柔韌性的訓練,直接關系擒敵拳實戰(zhàn)中的有效性和成功率。柔韌性的訓練方法主要有踢腿、壓腿、搬腿、前頂膝、上頂膝等。訓練可以保證身體動作的流暢、自如以及增強關節(jié)的靈活性。
2、入警大學生缺乏擒敵拳實戰(zhàn)意義的了解。難以把握其特點和風格
擒敵拳訓練的宗旨是學以致用。每一招、每一式都源自與實踐,經過不斷的加工、提煉演變而成。因此,無論是擒敵拳套路演練還是徒手格斗,都要強調它的實戰(zhàn)性。如套路練習不僅僅指套路動作的簡單重復,其每一組動作,每一個單個動作,都包含著攻防的技法。因此,不但要知道動作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
雖然擒敵拳僅有16組動作構成,但是入警大學生并不能清楚每一動擒敵拳的實戰(zhàn)意義。一方面,入警大學生對擒敵拳套路沒有正確了解,他們更偏好散打的實戰(zhàn)激烈,摔法的實戰(zhàn)效果,而對擒敵拳的普通套路練習卻缺乏興趣。另一方面,由于教學課時的局限,教員在教學過程中,急于將整個套路教給學員,只要求模仿,而忽略了對擒敵拳的特點和意義的講解與運用,造成大部分學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且,一旦學員掌握所有套路之后,教員便將精力全部放到學員整體動作的整齊劃一、剛勁勇猛的套路演練上,整齊了再整齊,勇猛了更勇猛。這其實對學員的擒敵拳訓練是一個誤導,誤導學員將目光只放在擒敵拳的美觀、漂亮上,而忽視了擒敵拳的實用性。久而久之,學員對擒敵拳的興趣勢必下降,也導致了擒敵拳訓練不能從根本上得到練習者的高度重視。
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1)基本功不扎實。如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基本動作不規(guī)范,攻防過程中動作定位性差。這些都是源自對擒敵拳的認識不足。良好的基本功是擒敵拳訓練的基礎,如果不嚴格訓練,基本功不扎實,則很難練好擒敵拳的一招一式。
(2)強化練習少。由于不了解擒敵拳的實戰(zhàn)意義,學員僅僅停留在依葫蘆畫瓢的學習階段,出工不出力,則耗費多少時間練習,效果都不會提高。因此,要從思想上強化學員對擒敵拳的認識,讓他們意識到擒敵拳是依據實戰(zhàn)動作編排而成。之所以用16個無序的動作組成一個擒敵拳套路,目的是將這些有效的、常用的動作抽出來多加練習,以促進學員掌握更多的實戰(zhàn)技巧,達到克敵制勝。
(3)動作華而不實。擒敵拳的套路演練講究“靜中有勢,動中有法”。在訓練中,不清楚動作的內涵及應用,未領會動作的運用技巧,只是簡單的模仿,就造成了擒敵拳徒具其形,未傳其神,更似花拳繡腿的虛招。
針對這個問題,入警大學生在擒敵拳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有意識地了解擒敵拳的發(fā)展與演變、掌握擒敵拳的特點和風格,并且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練為戰(zhàn)。
3、關于入警大學生擒敵拳訓練的幾點建議
一是培養(yǎng)興趣。擒敵拳吸取了格斗、擒拿、摔法的優(yōu)點,傳承了中華武術的精華,將16組動作嚴謹、協調、規(guī)律的組合,是公安干警擒敵制勝、打擊犯罪的重要技能,每一位入警大學生都應學習掌握。堅持擒敵拳練習,可以有效地鍛煉內臟器官、中樞神經系統、骨骼、肌肉、關節(jié)、韌帶等,提高身體機能,從而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及生活質量。擒敵拳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入警大學生的警營生活。
二是打好基礎。入警大學生尤其要加強對身體協調性、柔韌性的訓練,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擒敵拳訓練的基礎。在日常的體能訓練中,逐步提高力量、耐力、柔韌性、協調性等,身體素質越好,擒敵拳訓練越有利,要練好基本功,包括手型、拳法、肘法、腿法、步型及步法。擒敵拳的套路是基本功各種招法的有機組合,只有夯實基礎,才能為擒敵拳套路練習提供條件。
三是練好套路。擒敵拳的套路練習中,要練好一組動作再練下一組動作,宜慢不宜快,要掌握每一組動作的起止點、運行路線、著力點,掌握動作的要領。通過對每一組動作的攻防含義、方法進行分析,達到對套路動作的規(guī)范要求。其次,要注重每招每式力量、速度的運用,通過反復訓練,達到勁足力順。要有攻防意識,有假想的敵人或對手,練習中才會做到不怒自威,展現出擒敵拳的神韻和技術特點。
四是學以致用。公安機關開展的大練兵,要求學會、練好擒敵拳,主要的目的就是實戰(zhàn),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人民,打擊犯罪。因此,擒敵拳的訓練過程中,要注重貼近實戰(zhàn),達到學以致用。所謂“千招會不如一招精”,就是說在練習過程中,不能只講求數量,更要講求質量。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想象在實戰(zhàn)中如何運用,才能更好地擊敗敵人,保護自己,可以采取單人假想敵的方法,熟練后再采取雙人對練,但要注意保護,防止受傷。另外,擒敵拳區(qū)別于武術的特點是簡潔、實用、技擊性強、攻防作用明顯。因此,實戰(zhàn)中要以取勝敵人為宗旨,避免長時間打斗。
4、小結
練好擒敵拳并非難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勤學苦練,持之以恒,每個人都可以嫻熟的運用。本文從入警大學生擒敵拳訓練中存在的兩個突出問題出發(fā),闡述了擒敵拳訓練中必須要注重實戰(zhàn)意義,以身體素質尤其是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為基礎,從實戰(zhàn)的角度規(guī)范擒敵拳動作,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練好擒敵拳。希望能夠對入警大學生的擒敵訓練有所啟示,激發(fā)興趣,達到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