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結合多年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實踐,圍繞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問題,介紹四種實用有效的優(yōu)化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實體模型 多媒體教學 課堂練習
隨著近幾年全國高校的大面積擴招,大部分成績相對較好、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都去高中就讀了,淘汰下來的選擇上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幾乎都選擇了機械類專業(yè)。機械制圖是一門較有難度的機械類專業(yè)必修課程,課程難在看圖、畫圖和空間想象力的培養(yǎng)。對這些學生來說,由于基礎較差,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更加困難。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才能讓學生掌握這些必備的能力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出以下四種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形象藝術教學法
首先,我們要考慮到這部分學生一般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單一的課堂教學早已厭倦,為此,筆者將枯燥單調的概念與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授點、線、面投影時,筆者要同學們把黑板看成V面,地面為H面,右墻壁為W面,把老師和同學的頭看成空間點,日光燈便是空間直線段,課桌講臺面便是空間平面形;用座位的前后左右兩同學來講解空間兩點的相對位置。這樣就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空間點、線、面的投影及其規(guī)律。
二、實體模型教學法
在機械制圖的學習中,無論看圖還是畫圖都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筆者在課堂上一般通過以下幾種實物模型法來進行教學。
1.合理運用實物模型
每堂課開始,筆者都根據(jù)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先從生活中找模型,找感覺,因為空間想象力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實物。在講圓角軸測圖時,筆者就要求學生們從教室,宿舍以及生活中找?guī)A角的實例,并要求他們思考為什么要設計成圓角?接著筆者先畫長方體的軸測圖,接著切畫出圓角,這樣既省材料又安全美觀。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分析,在頭腦中構建空間感,再去畫圖,從而實現(xiàn)空間和平面圖形的有序轉化,逐步提高空間想象力。為了強化課堂教學,筆者一般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觀察,多積累。普及教學即生產,生產即生活的一體化教學思想。
2.自制模型演示教學
在機械制圖的學習中,如果空間想象力不強,很多圖形是很難想象出其空間形狀的。對于缺乏動腦習慣的技校學生,在相應課程的講授中,筆者采用了自制教具或讓同學們自制模型的教學方法。
比如在講授截交線時用蘿卜做教具,課前準備好幾個切成圓柱和圓錐形狀的蘿卜,講授的時候采取不同的剖切位置用小刀對蘿卜進行截切,讓同學們觀察不同位置的剖切面得到什么樣的截交線,剛開始上課,同學們就被這個“新穎”的蘿卜道具吸引,整堂課都聽得津津有味,使抽象的截交線與相貫線的知識變得形象易懂。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們的注意力較為集中,勤于做手工和思考,上課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多媒體課件結合法
在機械制圖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那些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無法講清或難于講清的教學內容變得簡單易懂,使抽象的視圖變得直觀。
首先,多媒體可以使學生快速地形成空間立體概念。比如在講“三視圖及投影規(guī)律”一節(jié)時,用做好的多媒體課件將三視圖的“形成”及“展開”過程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在此動畫演示的基礎上,教師只需因勢利導地講解和板書本節(jié)的“學習要點”,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其次,多媒體教學可以減小教學難度,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講“基本幾何體的投影”章節(jié)時,圓錐體和球的投影體及其表面求點是教材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內容,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將圓錐體和球的投影及其表面求點通過動畫來表達,很容易就解決了教學上的難題。對于復雜圖形的講解,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四、課堂練習教學法
機械制圖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學生要想完全地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內容,必須培養(yǎng)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和一定的表達能力。所以每堂課筆者都會布置相應的習題讓學生們去完成,并經常開設習題課,引導學生通過不斷地練習繪圖和讀圖,強化空間想象力的培養(yǎng)。
總之,在教機械制圖這門專業(yè)基礎課時,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并通過手腦并用的練習,促進學生立體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讀圖、繪圖的技能,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具有較強實際操作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