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臺灣地區(qū)公布了《“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2008年版)》(以下簡稱《課程綱要》),經過3年的試點實驗,于2011年9月正式啟動實施。內地對2001年版的《數學課程標準》進行了修改,于2011年12月印發(fā)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本文擬就海峽兩岸的小學數學教育基本理念作一比較,指出異同,進而引發(fā)更多的關注與討論。
一、海峽兩岸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理念比較
(一)相近之處
1. 充分認識數學課程的重要性。《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yǎng)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fā)揮數學在培養(yǎng)人的理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薄墩n程綱要》也指出:“數學之所以被納入‘國民’教育的基礎教育的基礎課程,有三個重要的原因:數學是人類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是人類天賦本能的延伸?!?/p>
2. 提倡數學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墩n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薄墩n程綱要》也指出:“要把每一位學生都帶上來,是九年一貫及“國家”教育政策既有的理念。在數學教育里,強調每個學生都有權利要求受到良好的數學訓練,并充分認識重要的數學概念及提升厚實數學能力?!薄皫蟻怼笔菍祵W成績不佳的學生而言的,就是說,即便是數學成績不佳的學生,我們也不能放棄,要想辦法讓他們的數學成績提上來。
3. 注重課程的統整?!墩n程標準》的內容標準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其中“綜合與實踐”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fā)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同樣,《課程綱要》的數學課程中除了數學領域內“數與量”“幾何”“代數”“統計與概率”四個主題外,還設計了“連結”這個主題,目的在于溝通四個學習主題之間的聯系,數學與其他學科和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4. 重視計算器、計算機的使用?!墩n程標準》指出:“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fā)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薄墩n程綱要》指出:“在當前的資訊社會里,電腦與電算器已被廣泛使用于生活中。面對大量資料,如何處理并獲取有用的資訊,已成為現代生活中的重要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正面有效地使用電腦與電算器,來完成五大主題的學習?!?/p>
(二)不同之處
1. 《課程綱要》特別重視能力培養(yǎng)?!墩n程綱要》指出:“在進入21世紀且處于高度文明化的世界中,數學知識及數學能力,已逐漸成為日常生活及職場里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睆娬{“數學能力是‘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 把數學能力提升為民眾素質的重要指標,這在國際上是絕無僅有的?!墩n程綱要》把數學能力細分成演算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數學溝通能力,用大量的篇幅談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理念。關于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大約占《課程綱要》基本理念部分的五分之二。
2. 《課程綱要》特別強調情感教育?!墩n程綱要》的基本理念指出:“除專業(yè)素養(yǎng)外,教師對學童的愛與關懷,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幫助兒童渡過難關最重要的助力。老師的關懷,能讓學生對新的問題持有好奇心及擁有努力尋求問題的解答之意志力。”
3. 《課程綱要》注重指導課外學習。《課程綱要》針對學生的課外學習,也談了自己的理念:“對于想輔導學童學習數學的家長,須以‘學習數學應該是一種快樂的經驗’作為座右銘。在做家庭功課時,讓學童在專心一致的情境下學習數學,才能培養(yǎng)他們對數學的正面情緒與感覺。若心緒不集中,就容易造成計算失誤,導致過多的挫折感;而負面情緒的累積,則容易使學生放棄數學。
二、《課程綱要》對內地數學課程改革的啟示
1. 應當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多種能力??v觀《課程綱要》,課程目標轉化為分段能力指標,以分段能力指標來檢測課程目標是否達成,強調能力的開拓;將“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系”作為《課程綱要》的一個項目,突出能力本位,重視對學生的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無論在教學目標的表述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都將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這就啟示我們,需要將這種理念確實變?yōu)榻處熢谡n程教學中的行為,進而真正成為學生擁有的能力。但《課程綱要》分段能力指標過于繁瑣,不易操作,尚需改進。
2. 應當注意課程“統整”過度問題。“課程統整”是《課程綱要》的顯著特征之一。但從實踐層面來看,“課程統整”多偏重事實,缺少對學習內容的全盤考慮;學習內容停留于事實,很少發(fā)展到概念或原理,學習質量有待提升。數學課程中“統整”過度,有忽視知識學習的危機這一現象值得我們重視。我們需保持應有的警惕,對“實踐與綜合應用”要興利除弊,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
3. 應當重視情感教育。人是有感情的。數學教師關愛學生,學生對數學教師有感情,就會在輕松愉悅的心理環(huán)境里、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學習的效果肯定會好一些。
4. 應當關注學生的課外學習。小學數學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社會也有進行小學數學教育的責任。事實上,課堂教育,僅僅是將學生引入數學之門,學生真正要消化課堂學習的數學知識,把它轉變?yōu)閿祵W能力,還是要靠課外學習。所以,我們不能夠對課外小學數學教育不管不問。
(作者單位:福建省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