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過后,孩子們大都回到了自己的教室,操場上也恢復了寂靜的狀態(tài)。
繞著教學樓轉(zhuǎn)了一大圈,回到辦公室,習慣性地站在窗前享受校園里難得的安靜。
這時,南教學樓的東側(cè)小門露出三個小腦袋,左右觀察了一陣子后,幾個小家伙貓著腰,快速地沖出教學樓,在樓前的草坪上停了下來。三個人蹲在那里像是在討論什么,又像是在尋找什么。
這個時候,學生應該是在教室里參加班級活動的,這三個小家伙在搞什么鬼?值班教師的責任心和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來到了他們的身邊。
“在做什么呀?”我的突然出現(xiàn)和發(fā)問,顯然讓孩子們很窘迫。
“沒,沒什么?!比齻€孩子幾乎同時轉(zhuǎn)身面向我,靠攏身子排成一個面,似乎是為了擋住什么。
“讓我好好看看,這是什么?”透過他們圍成的小小的“防護墻”,我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小土堆,前面還插著一根吃完雪糕后留下的扁扁的木棍。蹲下來,拿起那根木棍,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幾個字:“親愛的小蝌蚪,你快活過來吧!”
“小蝌蚪死了,我們昨天把它埋在了這里,今天想過來看看它是不是復活了?!币粋€瘦瘦的男孩趕忙回答我。
“它都死了,已經(jīng)被埋在土里了,怎么還能活過來?”看來這些家伙確實是太天真了,我笑笑說。
“我爸爸就經(jīng)常把死了的花生埋在土里,然后就能活過來,還長出綠色的葉子,比原來更漂亮了?!蹦莻€一直在小心翼翼地扒著土的孩子,一邊比劃,一邊說。
“可那是植物,花生是它的種子,埋在土里長出來的該是花生苗了?!蔽冶M可能地給他們解釋說。
“老師你不懂,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說小蝌蚪長大后就會變成綠色,名字就叫青蛙了。你看,它是不是和花生一樣呀!”一直沉默不語的小胖子一副很鄙視我的樣子,大聲糾正我。
“長大了你們就知道了,它是無論如何也活不過來了,你們快回教室吧?!蔽矣X得自己無論如何也解釋不清楚小蝌蚪與花生的區(qū)別了,只好悻悻地說。
“它能活的,一定能活,花生能它就能?!比齻€孩子齊聲說。
也許,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潔白的翅膀,可以以夢的方式自由地成長。只不過,是時間的積淀把那雙翅膀慢慢磨成了手的模樣,雖然懂得了真實的觸摸、勞作、索取和收獲,卻失去了很多高傲的飛翔、遐思和夢想。
死去的小蝌蚪未必真的可以再長成青蛙,但這對孩子們來說并不重要,因為青蛙是綠的,草是綠的,希望也是綠的……
這,或許就是童心,潔凈而無瑕,容不得以成人的任何方式猜測、度量。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西郊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