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我國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步迎來了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顯然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合理的借助現代化的網絡技術提高教育的水平,提高學生的素質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如何在網絡背景下提高我國職業(yè)中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用展開了相關方面的探討。
【關鍵詞】網絡背景 職業(yè)中學 學生心理 健康教育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網絡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加大對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據相關資料指出,中學生正處于發(fā)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發(fā)育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在身體方面得到了極大發(fā)育的同時心理方面也同樣處于成長階段。中學階段的學生在行為上相對獨立,在沒有父母監(jiān)護和教師引導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依賴網絡、沉迷網絡,網絡心理病成為青少年群體在中學階段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
一、網絡背景下職業(y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成為網蟲和網民,不僅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還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一)中學生交際能力缺失
職業(yè)中學和其他的普通高中不同,職業(yè)中學的生源一般都是普通高中生源中的剩余和補充,很多職業(yè)中學生在成為學生之前都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初步形成。中學階段的學生對外面的世界是十分好奇的,上網聊天、交友以及網戀成為中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有效途徑之一,很多的學生都是本著好奇的心理瀏覽一些自己所不了解的網站,結果多數的學生都沉迷到網絡游戲和網絡交友的虛擬世界里,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的主動性越來越低,致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忽視了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人際關系越來越冷漠,在極大程度上妨礙了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影響了中學生生理及心理的健康發(fā)育
上文中提到,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性機能開始逐漸的成熟,并產生性意識,開始關注異性,對異性有著濃厚的好奇心。但是我國多數的職業(yè)中學并未設置相關的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由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對異性的探索,網絡成為學生了解異性的途徑,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沉迷于黃色網站和游戲的誘惑而無法自拔,尤其是一些淫穢、色情的畫面對正處于性發(fā)育期的青少年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據調查資料顯示,80%的中學生在接受調查時都表示曾訪問過不健康網站和玩過不良網絡游戲。很多的未成年人犯強奸罪都是受不良網站和影片影響的,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網絡對中學生性心理的健康發(fā)育產生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二、網絡背景下職業(yè)中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措施
(一)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
在網絡信息技術迅速普及的情況,職業(yè)中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大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重視程度,不僅需要加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還需要在課堂之外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在交談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爭取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愿望,將學生的注意力從上網轉移到其他方面,引導和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愛好,力求能夠有效地縮短中學學生上網的時間,減輕學生對上網的欲望。
(二)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以豐富的信息資源對職業(yè)中學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思維方位等方面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和作用。但是,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公開性和無序性很容易影響自制能力較低的學生的思想和觀念。針對這種情況,職業(yè)中學應該開展相關的健康教育工作,適當地向正處于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育的中學學生普及和滲透一些性知識,讓中學學生對性有一個健康的、正確的認識,及時地消除未成年人對不健康網站的好奇心。
(三)加強學生的自身心理健康建設
學生作為上網的主體,為了自身的健康發(fā)展,應該樹立一個清晰的、明確的學習目標,并為之努力和奮斗,不斷的培養(yǎng)和提高自身的自制能力和控制能力,加強自身思想品德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建設,主動和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在課下積極地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逐步減少上網的次數,同時,教師和家長也可以適時地給予幫助和監(jiān)督。
總 結
總而言之,網絡對中學學生的影響是既有利又有弊的,中學生正處于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育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積極的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盡可能地規(guī)避網絡對職業(yè)中學學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構建。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孟令權,孫艷華.高校構建家校信息平臺的必要性和實施方向——以一起特殊的自殺事件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1(21).
[2]王建國,陶景梅,李紅權.基于網絡信息平臺的大學師生交流關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1(18).
[3]陳澍.借助網絡——提高學生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以高職高專文秘專業(yè)為例[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