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在一些中職生的人格缺失,使很多父母感覺活得很累。從孩子上幼兒園到上大學找工作,父母不知要花費多少心血氣力,還得時刻賠小心,生怕惹孩子不高興。有的中職生甚至傷害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和他人。這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一直困擾人們。從家庭思想教育的角度,探討了如何健全中職生理想人格的問題。關鍵詞:加強;家庭;教育;健全;人格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2-0251-02
人格是由人的需要、興趣、理想信念、氣質、性格、自我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等因素構成的一個統(tǒng)一整體。塑造理想人格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一個長期的、經(jīng)歷許多階段的過程,又是一個前后連續(xù)的完整過程,是多方面教育影響的結果。健全的理想人格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體現(xiàn)。所以,其第一要務就是要學會做人,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保證今后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否則,越聰明的學生,如果沒有一個健全的理想人格,以后對社會的破壞性就越大。所以,中職學生人格教育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據(jù)《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報道:“2011年4月1日,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汪某因學費問題在上海浦東機場用水果刀捅傷前來接機的母親。在尊崇‘百善孝為先的’中國,這樣以怨報德式的行為觸動了國人的神經(jīng)和情感。先是兒子機場刺母,再是母親盡一切辦法替兒子辯護。事件一時間演變?yōu)橐粓觥袊健笎叟c教育的爭論”; 藥家鑫,本來有很好的未來,一位高校大學生,家境比較好,讀書期間能夠擁有父親贈送的汽車,在中國應該屬于富裕家庭,然而,知識的豐富、物質上的富裕,并不代表其擁有正確的人格,他在撞人之后,并沒有去施救,而是因為看到對方是農(nóng)民,想到的是農(nóng)民難纏,而且看到被害者在看他的車牌,就拿出車上的尖刀,瘋狂地刺向被害者張妙,在逃走的過程中又撞傷兩位行人,如此惡劣的思想,如此野蠻的行徑,讓他從一位天之驕子跌進了萬劫不復的地獄。這些事件發(fā)生后引起媒體廣泛關注,不少評論認為體現(xiàn)其現(xiàn)代教育的失敗,該個例也呈現(xiàn)出“中國式家長”的悲劇,折射出當前青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健全人格教育應予以重視。下面我們著重從家庭思想教育這個角度,來探討一下健全中職生理想人格問題。
一、家庭因素與中職生人格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家庭成員尤其是家長的人格形象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直接的、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里說的家長人格形象包括家長的知識素養(yǎng)、品德修養(yǎng)、待人接物、行為方式、家庭關系以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等等所組合的留給孩子的基本印象。一個好的家長人格形象,將會留給孩子好的心理動力定型,無形中引導孩子執(zhí)著地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央視播出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賢惠的兒媳,不顧一天的勞累,給婆婆張羅著洗腳,這一切被幼小的兒子看在眼里,竟也效仿媽媽的樣子,為媽媽打來了洗腳水。當“媽媽洗腳”的稚嫩之聲傳入我們的耳朵時,我們無不為這感人的一幕所打動——還有比這更生動具體的道德教育嗎?
同樣,一個不好的、有缺陷的家長人格形象,則會在孩子的幼小心靈深處留下病態(tài)的種子,并給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帶來隱患。很多時候小孩之所以有“問題”,其實與家長的家庭教育關系很大。一些家長對小孩要求很嚴格,總希望他有出息,孩子出了點問題,總愛指責學校怎么怎么樣、老師怎么怎么樣、社會環(huán)境怎么怎么樣,唯獨不對自己進行反思。有一次我們學校兩個班的學生因為打球發(fā)生了沖突,學校把兩個學生的家長請到學校里,而家長互相埋怨對方孩子的不是,結果兩個家長又打開了。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之所以有問題是與他們的家長對孩子的平時教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如果雙方都能夠查找自己的不足,就不會發(fā)生后面的事情了。作為家長,平時不注意嚴格要求自己,行為不檢點,舉止不莊重,說話不文明,這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其實,“家長就是孩子的鏡子”,這是一個樸素而又顛撲不破的真理。
(二)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父母婚姻狀況與學生人格相關程度也相當高
家庭經(jīng)濟狀況如何直接關系著學生能否順利完成學業(yè)。2012年秋之前,中職學校實行繳費上學制度,雖然國家實行減免部分學生學費和助學金政策,但對于許多農(nóng)村家庭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不得不通過借貸、勤工助學等途徑來完成學業(yè),這使得學生的心理負擔十分沉重。另外,還有少部分人,受虛榮心的驅使,不顧及父母的艱辛,與有錢的學生比闊綽、比吃穿。一部分經(jīng)濟條件優(yōu)越的學生往往生活作風懶散,過分依賴父母,虛榮心強,自高自大,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常常自吹自擂,看不起經(jīng)濟條件差的同學。在日常生活中,花錢如流水,自私自利,只顧眼前,不想將來。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沒有刻苦的精神,整日吃喝玩樂,虛度青春年華。
穩(wěn)定的家庭結構,和諧的父母關系,對中職生來講容易形成積極向上、熱誠友善的性格,他們喜歡與別人相處,積極參加或組織各種社團活動。同時,成長在完整和諧的家庭氣氛中,個體有一種安全感,因此他們的情緒穩(wěn)定而成熟,通常能夠沉著應對各種現(xiàn)實問題。父母婚姻不良的家庭,從夫妻感情破裂到準離婚或離婚的過程,都會給子女心靈帶來痛苦和抑郁,一旦父母處于離散狀態(tài)時,他們的主要精力會用于考慮自己的事情,由于對孩子的關注減少,孩子缺乏家庭的溫暖,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教育。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他們的世界觀和人格都容易發(fā)生扭曲:在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3歲時父母離異,后被寄養(yǎng)在外婆家里。母親另嫁他人,一年難得幾次看他,見了面不是給錢,就是買東西,好像對孩子的虧欠只有用錢才能補償似的。平時,外婆對他又是百依百順,他逐漸變得冷酷、自私、富有攻擊性。上小學就經(jīng)常欺負比他小的同學,他打了別人還說人家的不是。上初中時,學習一塌糊涂,因為經(jīng)常違紀而被學校開除,三年下來換了四所學校。在我們學校上課不到一年,因經(jīng)常曠課和多次打架而被勸退。在現(xiàn)實生活中,問題家庭日益增多,因而對年輕學生的健康人格形成產(chǎn)生了的負面影響。
二、健全中職生理想人格,家庭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一)家長要做學生的“一面鏡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就像孩子的一面鏡子,他會模仿學習。如果家長的榜樣作用沒做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清初思想家顏元有句名言: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就是說,講文明禮貌,互相尊重,必然有利于國家的繁榮昌盛和安定團結,有利于家庭關系的和睦,也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全。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言傳身教。有時,家長對教育學生的問題很迷惑:平時沒少對他們進行說理和教訓,可孩子還是我行我素,不聽家長的話,做一些令家長傷腦筋的事。言傳不如身教。很多家長所能想到的教育手段就是“講道理”。其實,心理學研究顯示,講道理無法起到實質作用,遠不如家長加強對自身的約束和管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不希望孩子發(fā)脾氣,就先消滅自己的脾氣;不希望孩子懶惰,自己就不要懶惰;希望孩子聽話,自己就不要強權,要學會“聽話”。學生的好品質是在受感染、被熏陶中潛移默化形成的,而不是靠枯燥、粗暴的說教訓斥培養(yǎng)的。殊不知,孩子們常常是通過“照鏡子”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修改”自己的言行的。家長的一言一行都要給孩子做好表率,這樣孩子才能跟在父母后面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擯除自己身上的缺點。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培養(yǎng)中職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中職生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成長的土壤。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是中職生言行舉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導者、健康成長的責任人。因此,當前開展素質教育,優(yōu)化家庭教育最關鍵的問題是必須大力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提高家長的責任,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不利因素等帶來的障礙,為子女的成長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融洽、合作和諒解,不但使中職生學會了對人的互助、互愛、合作、諒解,使他們的思維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諧發(fā)展,而且從中獲得安全感,形成樂于接受教育的自覺性。在家庭思想道德教育中,家長應以民主、平常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多給他們鼓勵和誘導,而對子女的缺點、錯誤能恰如其分地批評指正,提高中職生對自身的正確認識,改正缺點和不足。這樣就逐漸培養(yǎng)了中職生對別人坦誠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熱情、能接受批評,經(jīng)受壓力,關心他人,有獨立處事的能力??梢?,家庭思想教育的好壞對中職生個性品格、心理素質的形成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有責任去構建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掌握正確的思想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使家庭呈現(xiàn)民主、和諧、平等的融洽氣氛,才能培養(yǎng)中職生講責任、講民主、不驕不寵、自尊自強的好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三)培養(yǎng)中職生的獨立能力、強化責任意識
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通過生活、學習、社會實踐中一次次行為訓練、一次次強化而逐漸養(yǎng)成的。如果家長不讓孩子做任何事,老是替他們包辦一切,一味地寵著、護著是不能養(yǎng)成他們?nèi)魏呜熑涡牡摹<彝ニ枷虢逃谡麄€社會教育系統(tǒng)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其影響是巨大的,甚至貫穿了人的一生。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中職生責任心的教育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說,家庭思想教育首先應當培養(yǎng)中職生的責任意識,讓其懂得責任重于泰山的道理,懂得對自己的過失要承擔責任,要付出代價,而不能為所欲為,想怎樣就怎樣,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做。作為家長,平時要讓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家要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事,像洗碗、掃地、整理房間等,讓他們懂得在家里所應負的責任和義務;在校期間,要讓他們學會合理消費,不能相互攀比,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切合實際的要求,要斷然回絕,決不可一味地滿足他們。因此,這就要求家長教育學生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抓起,對小事的責任心是對大事責任心的基礎,抓緊小事不放松,日積月累,養(yǎng)成做事負責任的習慣,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通過加強對中職生的家庭思想教育,進一步堅定他們的道德意志和信念,注重自我修養(yǎng),就一定能夠完善自己的理想人格,由幼稚到成熟,由無知到明智,化腐朽為神奇。
參考文獻:
[1]潘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應處理好四個關系[J].求是,2009,(19).
[2]家庭教育與孩子心理素質關系[N].幼兒教育,2011-02-11.
[3]何善印.淺談外部環(huán)境對中職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響[EB/OL].文章評論網(wǎng),[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