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部電視劇里有一句經典的臺詞:如果你握緊雙手,抓住的僅僅是空氣;而你張開雙掌,觸摸的是整個世界。其實,班主任工作也一樣,學會放手,學生才能自由地、盡情地展翅高飛。
從教已經十幾年了,一直以來總自認為是個非常稱職的班主任,所任教的班級雖稱不上全校最棒,但不管是在學習成績上還是在紀律方面都能贏得學校領導及同事、家長的認可。因為我對孩子始終充滿著愛心,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包括他們在學校的點點滴滴,我都會處理得有條不紊,所以孩子們喜歡我,依賴我。我曾因此而驕傲。
上學期末突如其來的一場病讓我不得不請了一個月的病假,而也正是這短短的一個月讓一向“訓練有素”的班級一下子亂了套:課堂紀律變差了,環(huán)境衛(wèi)生變臟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也正急速地下降!在家休息的一個月里,幾乎每天都會有孩子發(fā)短信給我:“老師,我們好想您!”“老師,您什么時候回來呀?我們需要您!”甚至有家長在打電話詢問病情時說:“老師,我兒子可崇拜您了,常常在我們面前夸您,您還會教他們嗎?”
這一句句本該是表達對我思念之情、喜愛之意的話卻深深地震撼了我,因為他們在無意中指出了我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讓我在抱怨孩子們?yōu)槭裁茨敲床蛔杂X的同時,對自己這十幾年來的教育教學方式產生了質疑。
開學初學校請來了教育學者張文質老師為教師們講課。張老師獨特的見解、精彩的演講讓我作為一個學習者收獲頗多,其中收獲最大的還是關于“當個好校長的三個一點:要笨一點、笑容要多一點、主意要少一點”,他還就此引申到做教師有時也應該“笨一點”: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學生,而且是一個不聰明的學生,需要很多次說明,需要學習的學生。聰明的、火眼金睛的老師能一下看到本質,所以習慣用自己的思維去固化學生的思維,習慣給學生的探究學習以隱性的暗示,習慣用教師的“先知先覺”去影響學生……可是這樣的聰明、精明除了贏得學生的敬畏還有什么?學生不是老師,教育也并不是要展示老師的聰明才智,而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
張文質老師的一席話解開了我之前的困惑。是啊,我愛孩子們,所以我盡心盡責地為孩子們著想,替孩子們解決一切問題,但這種愛的表達方式就是對的嗎?作為一個教師,我是在傳授給孩子們知識,但所采用的方式卻是在一勺一勺地喂他們,而恰恰沒有教給他們拿勺的方法,沒有教給他們進食的技能。孩子不可能一直跟著我,當他們離開小學,進入中學、大學,乃至踏入社會后,他們必須學會自己去獲得知識!
明白了這一點,我決定開始糾正自己以往的做法。正好學校規(guī)定在本月底要完成班級文化建設,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于是,在一番動員鼓勵之后,我將布置教室的任務全權交給了孩子們。孩子們也躍躍欲試,有的出點子、有的查資料、有的買材料、有的畫剪貼……不到一周的時間,班級就布置好了。雖然顯得有點粗糙,但那畢竟是孩子們的心血,回想四年級布置班級時我一人忙得暈頭轉向的樣子,我欣慰地笑了,那種感覺好極了!
看來,做班主任的過分聰明,過分勤快,不一定對學生有利。有時做個“笨一點”“懶一點”的老師也挺好的,這樣學生反而會“聰明一點”“勤奮一點”,因為他們失去了依靠,必須積極努力爭取自己解決問題。而且,因為“笨”,我們有耐心傾聽,有低姿態(tài)蹲下,有時間給予。作為一名班主任,不僅要有豐富、廣博的知識,還要時時關心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并及時地學習、吸收,這樣才能真正受到孩子們的尊敬與歡迎。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