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和蘇貞昌都在忙佈局,但是忙的目的卻不一樣。馬英九在忙佈國民黨的局、佈臺灣發(fā)展的局,蘇貞昌則在忙佈自己的局。
政治人物都需要佈局,也都在佈局。但是從馬英九與蘇貞昌忙佈局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出兩人的格局。格局不同,所佈的局也就不同。馬英九玩的是真佈局,蘇貞昌玩的佈局充其量只能叫算計。
有人說,馬英九一路走來並沒有什麼佈局,全靠他「命好」、「運好」,無論是當選臺北市長,還是如今身居大位,都是因為遇到了「命中貴人」陳水扁——沒有貪腐的陳水扁,就沒有馬英九的政治光環(huán)。但是,很多人2013年農(nóng)曆新年過後忽然發(fā)現(xiàn),如今的馬英九已經(jīng)不是昨日的馬英九了,特別是他的政治佈局,讓很多藍綠政治人物眼睛忽然一亮。
「被民調(diào)」的馬英九一直在佈局
自2012年以來,馬英九的民調(diào)一直是臺灣媒體詬病的內(nèi)容,聲望一度在「被民調(diào)」情況下低檔徘徊,特別是稅改和年金改革,讓馬英九的聲望更加受創(chuàng),甚至跌倒13%最低點。就在馬英九「被塑造成」人人都想唾罵的對象時,蘇貞昌似乎是看準了馬英九罩門,認為對綠營至少有二大利基:第一,馬英九支持度低有利民進黨;第二,藍軍鐵票將因軍公教退休福利改革而流失,即便不流給民進黨,也會減少藍營票源。蘇貞昌還看到,馬英九的民調(diào)越低,為蘇貞昌提供的舞臺就越廣,他能乘機撈取的政治資本就越多。
正因為如此,蘇貞昌的算計開始隨民調(diào)起舞——他先是搞「全民火大」大遊行、大示威,調(diào)動全黨力量,用攤派名額的手法,把很多民眾從中南部「運輸」到臺北,以滿足他「運動群眾」的政治慾望。但是,這個「運動群眾」的遊戲玩的並不漂亮,既沒有掀起「反馬火大高潮」,也沒有對馬有實質(zhì)性的「大火燒身」感覺。相反,很多民眾開始對蘇貞昌專搞「政治運動」的手法心生厭煩,對蘇貞昌領導的民進黨的監(jiān)督表現(xiàn)越來越失望,2012年12月底有50%的人認為民進黨監(jiān)督無方,2013年2月對民進黨「不滿」的人又增加6%,上升為56%。滿意民進黨表現(xiàn)者,由36%降為32%,減少4%。蘇貞昌的聲望不僅沒有因為「打馬」上升,反而因為「打馬」算計而下挫。對他不滿的民眾,一個月時間就由38%變成43%。
蘇貞昌並不認為「打馬」算計是「損人不利己」,相反,他可能認為是「沒有打到馬的痛處」。於是,他又掀起了「罷免」和「反核四公投綁2014七合一選舉」活動,由於蘇貞昌玩的是「換湯不換藥」的「拚政治」遊戲,而不是端出臺灣現(xiàn)在最迫切須要的「拚經(jīng)濟」牛肉,這兩個方案一出臺就遭到社會普遍反對,很多人認為,臺灣經(jīng)濟縱然有馬英九施政和國際大環(huán)境帶來的問題,但是作為反對黨的民進黨黨主席,蘇貞昌整天在那「唯恐天下不亂」「搞東搞西」,讓不景氣的臺灣經(jīng)濟更加雪上加霜。
蘇貞昌的媚日算計很失分
蘇貞昌精心算計過的這兩項政治活動,都因為得不到民眾和黨內(nèi)普遍響應只能無疾而終。當外界對蘇貞昌的這些算計不屑一顧時,一心夢想代表民進黨參加2016年大選的蘇貞昌仍樂此不疲,在越搞聲望越低的情況下,又把戰(zhàn)場算計到日本頭上——搞一次徹頭徹尾的「親日行動」,以示他和馬英九提倡「主權不可分割,和平互惠、共同開發(fā)立場」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蘇貞昌在日本的一番媚日表演,被新黨主席郁慕明直指:「訪日會見日方大老,未表明捍衛(wèi)釣島立場,才是『賣臺』例證?!勾箨懮踔涟阉诵卸ㄐ詾椤竼适褡鍤夤?jié),甚至曲意逢迎,這種言行令人不齒?!?/p>
蘇貞昌上任以來的各種表現(xiàn),皆是源自於他對自己「2016年前途」的算計,他認為「馬英九落難」對他是天降大任於其身,機不可失,只要集中火力攻馬;只要他能緊緊把握「馬英九民調(diào)」不高機會,就有機會順利登上2016年的大選舞臺。儘管蘇貞昌步步算計,但是從半年來的結果看,他確是「步步算計步步輸」,每一次算計都沒有贏得掌聲——既沒能打趴馬英九,也沒能拉抬自己聲勢。相反,他的民調(diào)也沒有因為馬英九的民調(diào)下跌而提升,反而下降了5%。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算不如天算」,「天算算不過人心」。
馬英九成功佈局國民黨接班隊伍
當然,蘇貞昌並不認為這是他算計的失敗,新的一年開始,他就邀集黨內(nèi)一級幹部,定調(diào)今年是「關鍵整備年」,為重返執(zhí)政做努力,表明他後面還有很多新的算計??墒钱旕R英九丟出江宜樺這張牌後,很多人才忽然看到「小馬哥的佈局原來很不簡單」。江宜樺走馬上任第一天,就給臺灣政壇帶來新氣象,不僅施政風格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藍軍新接班隊伍也開始出列,馬英九的佈局終於出現(xiàn)了端倪——原任教於臺灣大學政治系、進入政壇才5年的江宜樺被形容是搭直升機上來的「政治新星」,是馬英九展現(xiàn)國民黨隊伍年輕化的重要指標之一。從2012年開始,馬就開始將身邊的重要年輕幕僚一個個放出去接受歷練——王鬱琦出掌大陸事務、羅智強接任府副秘書長、範姜泰基轉(zhuǎn)任研考會副主委。府院黨發(fā)言人由一群驍勇善戰(zhàn)的娘子軍上場,包括府發(fā)言人李佳霏、副發(fā)言人馬瑋國、院發(fā)言人鄭麗文。年輕有衝勁是他們最大特色,馬英九的接班佈局對一直算計的蘇貞昌來說可謂是當頭一棒。
在國民黨擺出的接班隊伍裏,以朱立倫(1 9 6 1年生)、郝龍斌(1 9 5 2)、吳志揚(1969)最耀眼,江宜樺(1960)穩(wěn)坐行政首張第一把交椅後,宛如一張桌面四支腳,既平衡也相互支持。江宜樺與朱郝吳以及其他年輕幹部形成了國民黨未來新梯隊,無論藍軍誰拿到2016大選入場券,年齡都比蘇貞昌領導的高齡化的「美麗島世代」的民進黨具有競爭優(yōu)勢。
馬英九兩岸佈局也勝蘇貞昌
馬英九除了人事佈局比蘇貞昌棋高一著外,在兩岸關係發(fā)展佈局上,更讓蘇貞昌永遠望其項背。馬英九多次提出,未來三年兩岸政策的三大重點,分別是「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及「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兩岸關係和平發(fā)展是馬英九執(zhí)政以來的重大佈局,沒有兩岸關係和平發(fā)展,就很難有馬英九2012年的連任;沒有兩岸關係和平發(fā)展,就很難有臺灣經(jīng)濟發(fā)展的和平紅利。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的佈局,不僅有利於國民黨2016年選舉,更有利於臺灣未來發(fā)展。相較之下,蘇貞昌不僅在兩岸關係發(fā)展上無所建樹,而且還故意人為地製造民進黨與大陸的緊張關係,正如民進黨學者郭正亮所指出的,蘇貞昌選在中日保釣對峙最緊張的關鍵時刻訪日,試圖以「民主防中同盟」取悅?cè)毡荆坏珱]對日本率先把釣魚島國有化的挑釁作為表達抗議,反而倒果為因,把日本國有化釣魚島所激起的兩岸保釣行動,等同為「破壞區(qū)域穩(wěn)定」。如此脫離實情的媚日說詞,不但大陸無法接受,即使是臺灣人民也無法接受。
蘇貞昌在黨內(nèi)也失算
如今看來,蘇貞昌為搶占民進黨2016年大選制高點的各種算計之所以都不成功,關鍵在於他「太過算計」,不能緊緊把握臺灣民眾謀求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機遇,而是用「老舊」的政治思維算計自己的「未來」得失。他不僅對馬英九失算,對民進黨內(nèi)部也有很多失算。如他算計過的蔡英文。對於好不容易搶奪到黨主席位置的蘇貞昌來說,明明知道小英有可能參加2016年民進黨內(nèi)初選,卻不懂得「化干戈為玉帛」的道理,一心算計著如何壓住小英、邊緣化小英,沒想到,當他啟動「人民火大」遊行活動後,卻給小英平添了上下串聯(lián)、組織動員的機會。一番算計之後,民進黨內(nèi)對蘇貞昌的不滿增加了,喜歡小英的人更多了。這個讓小英團隊偷笑的算計,不知道蘇貞昌現(xiàn)在有何感想。再如謝長廷。本來是可以為蘇貞昌加分的「開展、互信、分享之旅」大陸行,硬生生地被蘇貞昌搞得「人財兩空」——蘇貞昌不僅親手把謝長廷推向小英懷抱,平添2016年黨內(nèi)初選小英的力量,而且讓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進退失據(jù)。如此等等,都再再顯示,蘇貞昌領導的民進黨,緊靠小肚雞腸的算計,是無法擔當臺灣未來大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