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會給青少年帶來一些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又可能引起他們采取極端行為。如何通過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提高對挫折的承受力和抵抗力,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著重思考的問題。
一、中職生產生心理挫折的常見原因
筆者在與學生的長期交往中發(fā)現(xiàn),中職生產生心理挫折大概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目標過高,難以實現(xiàn)。如在入團、入黨、評優(yōu)評先、就業(yè)推薦等問題上,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而難以實現(xiàn)預期目標時,學生往往產生強烈的挫折感。二是學習方面的心理障礙。家庭壓力、社會壓力、同學間的激烈競爭以及教師不恰當?shù)慕逃椒?,都會使學生產生心理挫折。三是人際關系方面的心理障礙。一旦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或是被他人誤解時,一些學生會認為是別人對他有看法,從而造成自尊心受挫、情緒波動。四是意外刺激產生的心理障礙。主要是指遭遇重大家庭變故使學生產生心理挫折。
二、由心理挫折產生的行為反應
遭受心理挫折的學生通常情況下會出現(xiàn)兩種行為反應:
一是情緒性行為反應,指遭受挫折后個體所表現(xiàn)出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行為。常見的有攻擊、退化、固執(zhí)、幻想、焦慮等,嚴重的甚至會產生輕生念頭。二是心理防衛(wèi)反應,指一個人受挫后,采取一些暫時減輕受挫感的自我防衛(wèi)方式,以獲得一時的心理寬慰,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或減少焦慮的發(fā)生。其方式主要有:
第一,替代作用。當確立的目標受到條件限制和阻礙而無法實現(xiàn)時,制訂另一目標來取代原定目標。如有的學生因某種生理缺陷無法在運動上超越他人,因而在學習上加倍努力,期望在學習成績上超過他人以維護自尊。
第二,壓抑作用。指人在受挫后,壓抑住焦慮的情緒反應,表現(xiàn)出正常的情緒狀態(tài)。如有的學生受到老師的批評后,心里不服氣,但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得很謙虛。
第三,投射作用。將自己的失誤轉嫁到他人身上,以減輕自己的內疚。如有的學生上課不認真,課后不復習,結果考試不及格,他并不從主觀上認真檢討自己,而把原因全部歸咎于教師水平不高等。
第四,自慰作用。指人在受到挫折后想出各種理由原諒自己,或者為自己的失敗辯解?!鞍精神勝利法”就是典型的自慰反應。
三、戰(zhàn)勝心理障礙的對策
1.穩(wěn)定情緒,平穩(wěn)過渡
生理學認為,人在遇到挫折發(fā)怒時,腎上腺會大量分泌出一種腎上腺素,這種腎上腺素大量增加,會使人體內的糖和血壓升高,肌肉緊張,情緒激動,自控能力逐漸減退。在工作中,我們常遇到這種情況,個別學生在做錯事或遇到困難時會固執(zhí)起來與老師頂撞,拒絕接受批評教育。這種情況出現(xiàn)后,教師就不能還和平時一樣按部就班地和學生說理,而應講究教育的機智。教師應暫不和學生評論是非曲直,而是根據(jù)情況采取各種巧妙迂回的辦法,先使學生平靜下來。教師可用關懷同情的語言去勸慰,使學生感到教師是真心誠意關心愛護他,再通過說服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2.創(chuàng)造條件,拓寬心境
學生一旦受挫,往往擺脫不了苦惱心境,遭受的挫折與某種情境相聯(lián)系,又容易觸景生情,不時表現(xiàn)出愁悶、痛苦,由此而產生想擺脫困境的幻想。較好的方法是引導青年學生用積極的方式消除挫折感,使他們的身心得到鍛煉,個性得到發(fā)展。適時組織學生參加感興趣的活動,如演講、體育競賽、學習交流等,有條件地吸收他們參加各種課外活動。這樣做能沖淡學生的苦悶感,轉移他們的情緒,也能給群體和個體帶來穩(wěn)定感,使他們得到彼此間的情感交流。學生一旦掌握此法,就能在心理挫折面前自覺擺脫困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3.心理咨詢,了解苦情
針對前述受挫的基本原因,組織開展對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進行生理衛(wèi)生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對學生大有裨益。通過分層次講座等形式,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每一階段的心理變化及特征,正確對待自己和周圍環(huán)境,消除自我緊張感,同時,通過心理咨詢,使學生與異性交往公開化、協(xié)調化,破除神秘感。針對個別受挫折的學生,教師通過談心、家訪、溝通思想等方式讓他們把憋在心中的苦悶,向老師、同學、家長和親友盡情吐露,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獲得別人的理解,而且還可以獲得他人的幫助,使心里的疙瘩解開,從而減輕精神壓力。
4.分析現(xiàn)狀,調整目標
當學生在學習或其他方面屢遭失敗時,要引導他們提高認識、分析現(xiàn)狀、審視目標,分析所確定的目標是否符合主客觀條件,如不具備實現(xiàn)的可能,就應調整目標。同時要強化家庭和學校的學習氣氛,提高家庭和學校教育水平。
學校、班主任和家庭要主動分擔教育的責任,定期了解學生學習的全面情況和心理差異,及時根據(jù)學生在近期的情緒、行為表現(xiàn)做出判斷,調整對其的教育方式和內容,彌補其在精神上的失落感,使其實現(xiàn)心理平衡。此外,學校和家庭還應該讓學生通過社交場合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這對增強他們的容忍力和自控力,健全和完善學生心理素質機能,培養(yǎng)學生敢于直視人生的品質是大有裨益的。 (責編 陳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