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不可或缺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同人文素質教育內容相融、目標相似、功能相同、形式和途徑可相互借鑒,是高職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主陣地的作用,要利用社會實踐和青年志愿者活動增強人文素質教育實效性,要利用校園文化活動內化人文素質教育的成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質教育;高職院校學生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要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職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成為高職教育中不容忽視的課題。
一、高職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人文素質教育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為目標,將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通過人文知識的傳授、環(huán)境的熏陶,使其內化為學生的氣質、人格和修養(yǎng),成為學生內在的相對穩(wěn)定的品質的過程。高職院校不能只教授“何以為生”的知識和技能,忽視“為何而生”的思想引導。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學校應該永遠以此為目標,即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是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所以,人文素質教育應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不可或缺的內容。
1.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本質與核心,也是高等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目標。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提到,“要針對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xié)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就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求高等職業(yè)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yǎng)時,既要注重對學生職業(yè)能力的訓練,又要高度重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可以使高職學生具備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品質,擁有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力量。
2.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形成高職學生科學三觀的應然選擇
人文素質是人的一項基礎性的主體素質,它包括人們的政治信念、知識水平、道德情操、社會意識等方面,其核心是人的價值取向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當今世界,由于各民族社會發(fā)展條件不同,同時出現(xiàn)了不同的社會模式和發(fā)展道路。高職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要樹立科學的社會理想和堅定的政治信念。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職學生才能科學地認識現(xiàn)實、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價值,才能從中國和世界的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出發(fā),去理解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才能樹立和堅持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增強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從而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事業(yè)的生力軍。
3.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提升高職學生核心競爭力的現(xiàn)實需要
“核心競爭力”最早來源于管理學領域,近年來被引入高職教育領域,演化成職業(yè)核心能力,是指職業(yè)生涯中除崗位專業(yè)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yè),能適應崗位不斷變換,是伴隨人終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同時,核心競爭力還被稱為“人的一種可感覺的綜合素質”,即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高,其核心競爭力就強。而人文素質則貫穿于核心能力的主題與實質之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可以培養(yǎng)高職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養(yǎng),樹立嶄新的文明形象;可以改善高職學生的思維方式,使他們成長為個性充分發(fā)展、能創(chuàng)造、敢競爭的能力型人才;可以幫助高職學生擺脫“邊際人”心理,培養(yǎng)其對社會主流意識的認同感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良好人際關系和公共關系的能力,使其能夠成功地融入現(xiàn)代社會。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
1.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具有內在的統(tǒng)一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為目標;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有關人類社會的基本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情操和人文精神,從而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二者都是以幫助受教育者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為最終目標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是相融的。就廣義的人文科學來說,它本身就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人文素質教育包括語言文字修養(yǎng)、文學藝術修養(yǎng)、倫理道德修養(yǎng)、文明禮儀修養(yǎng)、政治理論修養(yǎng)、歷史和哲學修養(yǎng)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教育。二者在內容上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功能是貫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于啟迪思想、轉化意識、塑造人格和指導行為。人文素質教育的功能在于完善知識結構、提升文化品位和增強人性修養(yǎng)。
2.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是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是由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高職教育現(xiàn)狀決定的,同時,也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特點及課程建設需要密切相關。首先,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實現(xiàn)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是實現(xiàn)高職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貫穿人文素質教育,可以矯正學生的價值取向,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促進學生自由全面發(fā)展。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可以保障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時學分由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課時比較充足,且不可以隨意刪減,在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來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非??尚械耐緩?。
3.人文素質教育可以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卻存在著“實效性不強”的問題。在高職院校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可以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人文素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有選擇地汲取一切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可以為政治思想方向的選擇和價值取向打下文化基礎和審美基礎,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激起共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人文素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動力。人文素質的水平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沒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支撐,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一切精神價值的活動,都將沒有后勁,也難以持續(xù)。做好人文素質教育將會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強大的內在力量與堅實根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核心價值觀的可持續(xù)培育,有著不可替代的現(xiàn)實作用和深遠影響。
三、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1.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開展人文素質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課蘊涵著濃厚的思想性、知識性和科學性,是高職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利用思想政治課理論教學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引入人文素質教育理念,準確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結合點,在教育方向上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注重高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注重高職學生人格的完善,注重樹立高職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其次,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增加和拓展人文知識內容,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通過“減—增—加強”來達到“瘦身—強體—提質”的目的,幫助高職學生內化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再次,要改革教學方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人文教育功能。以師生的充分交流確保人文素質的不斷健全完善。轉變考核方式,以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思考社會和人生問題能力”代替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形成新的教學導向。最后,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人文素質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具備扎實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要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人文關懷,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風尚。
2.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開展人文素質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與完善,高職學生可以通過直接參與社會實踐或青年志愿者活動獲取經驗,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并將科學理論內化為自身信念與修養(yǎng)。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中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必須重視社會實踐活動。首先,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人文意蘊。可以利用當?shù)厝宋馁Y源,如紀念館、博物館、人文景點等,設計好實踐活動的主題和內容,開展傳統(tǒng)文化、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教育,讓高職學生在耳聞目睹中親身感知和體驗人文精神。其次,結合社團、學生會組織開展的社會實踐和青年志愿者活動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梢酝ㄟ^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三下鄉(xiāng)”活動等,讓高職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去看、去問、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諦,了解鄉(xiāng)情、民情、世情、國情,真切感受到人文精神和人文魅力并掌握人文方法。再次,結合專業(yè)實習與技能服務,深化人文素質教育。要求高職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將課堂學到的知識、理論、方法用于實踐,使之感到學有所用、學有所成,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通過接觸不同的人群,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做人,確立健康的思想感情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3.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開展人文素質教育
第二課堂和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人生追求、價值取向和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影響。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人文素質教育,要注意提升第二課堂和校園文化活動的人文品位,使第二課堂和校園文化活動成為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和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實踐教學最直接的載體。首先,可以通過開設人文素質類選修課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加以拓展與補充,讓高職學生接受文、史、哲、藝等人文知識,以提高其人文素質;可以通過指導組織人文社科類社團,讓高職學生主動學習、了解人文知識,讓高職學生在社團活動中主動感受人文精神。其次,可以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和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校園人文環(huán)境。第二課堂主要是組織開展專題講座、名著導讀、名曲名畫欣賞、影視評論、文藝會演、課外閱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而這些活動同樣可以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相融合,能夠使高職學生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再次,要大力開展生動活潑的網(wǎng)絡人文教育活動,使網(wǎng)絡成為傳EnLOjv7BEaSm98HoYHqUaMRPP0pZM5+CKt7B3IWyqT4=播先進文化、主流文化的陣地,讓學生在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fā)[2004]16號文.
[2] 徐杰玲,舒建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結
合機制研究——以理工科院校為視角[J].重慶三峽學
院學報,2010,(5).
[3] 譚曉燕.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提升學生人文素質
的實證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1).
[4] 王瑞蘭.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模式
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2,(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Research
QIU Zhi-hai
Abstract: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work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dispensable cont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content in harmony, target similar,the same function,form and ways to draw lessons from each other, 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carry out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an effective carrier.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main position effect,to use social practice and youth volunteer activities strengthen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effectiveness,we must use the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internaliz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results.
Key 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