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學習識字始。”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有主動識字的欲望”。但是,漢字數(shù)量繁多,既難認又難記,再加上低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如果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是老師說得口干舌燥,學生學得索然無味,結(jié)果事倍功半。如何把這枯燥、乏味的識字課變得有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識字活動中去呢?我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shù)在視覺、聽覺效果方面的獨到優(yōu)勢,從“樂學”入手,取得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一、感官觸及,激發(fā)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研究證明,要取得理想的識字效果,學生和生字第一次見面時就要給學生以強烈的刺激,使學生對要學的生字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和興趣,也就為學習開了一個好頭。例如,在教學《小小的船》這一課時,我在引入課題后,馬上展開課題畫面:藍藍的夜空中,掛著閃閃的星星,一個小姑娘坐在彎彎的月亮上,猶如坐在小船上劃著槳。精美的畫面首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玩耍中轉(zhuǎn)移到課堂上來,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隨著小船的移動,響起童聲朗讀《小小的船》,一句句詩文也在屏幕上循序出現(xiàn)。文中鑲嵌著一顆顆小星星,需要認識的生字綴在星星上光芒閃爍。艷麗的色彩、生動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使學生立刻產(chǎn)生好奇心,尤其是星星上的生字,吸引了部分學生主動開始跟著朗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知不覺地被激發(fā)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體驗著識字的樂趣。
二、了解規(guī)律,破解難關
漢字筆畫復雜。因此,記憶字形成為一年級識字的難關。其實,漢字的構(gòu)成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遵循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感優(yōu)勢,運用拆開或者合并、變形等形式,引起學生注意,能夠有效突破記憶字形的難關。
1.象形字的教學——展示演變過程
在低年級識記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象形字。如“鳥”,可以形象地把鳥頭上的翎毛,鳥頭和鳥身、鳥眼變化成“鳥”字。讓生字與圖像復合,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鳥”字與生活中的鳥是一脈相通的。他們看著課件中那可愛的小鳥,手寫著由鳥演變而來的“鳥”字,內(nèi)心充滿了新發(fā)現(xiàn)的喜悅,從而加深了對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記憶字形的效率。
2.形近字的教學——比較兩者形義
漢字中的許多形近字,低年級學生感知起來模糊,不容易區(qū)別。而動畫的使用卻將這一難題迎刃而解。如,“亭”和“?!弊x音相同,字形相似,如何區(qū)分呢?我采用多媒體圖像出示一座六角亭,打出生字“亭”,再將一小人移至亭旁停駐,打出生字“停”,簡單的兩幅圖畫將兩個字的形、義加以區(qū)分,讓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難記字的教學——動畫激發(fā)想象
如,“播”這個字,比較難記,我運用課件,將右半部用拆字法拆成“丿”“米”“田”,讓學生觀察,再將這幾部分合起來。頓時,小手林立,有的說,“播”是把帶殼的米撒在田里;有的說,“播”的右邊是由“丿”“米”“田”三個部分組成的……運用課件將字的幾部分拆開與合成,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遇到了難記的字,學生就會用拆字法來幫助記憶了。熟字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等記新字的方法也都可通過課件來演示,使學生直觀地了解組字規(guī)律,便于記憶。
三、多次復現(xiàn),有效鞏固
崔巒在《課程改革中“識字與寫字”問題解答》中指出:“識字教學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計讓學生和生字多次見面上,力求做到當堂認識,當堂鞏固。”心理學研究表明:復現(xiàn)的形式越多越新,識記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我們在識字課上利用信息技術(shù),想方設法通過各種形式讓生字反復再現(xiàn)。如,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我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復現(xiàn)生字:在學生讀準、讀通課文后,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一個個可愛的小葫蘆在屏幕上搖曳,上面是帶拼音的生字詞。教師說:“生字寶寶從課文中跑出來了,你還能認識它們嗎?”學生躍躍欲試,大聲說:“能!”于是,孩子們在自由練習讀、開火車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多種形式中反復與生字寶寶見了面。根據(jù)兒童的遺忘規(guī)律,在認字后的兩三天內(nèi)進行復習鞏固效果最佳。我經(jīng)常把兩三天中教完的生字制成有趣的課件,定期進行識字大闖關游戲,比一比,誰最先認完所有的字。這樣既鞏固了生字,又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提高了識字效率。
四、動態(tài)演示,指導書寫
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加強寫字教學,指導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學生學習寫字的過程中,字的筆順、筆畫是否規(guī)范到位,占格是否正確是教師重點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傳統(tǒng)的寫字教學或是教師寫一筆說一筆,學生坐在座位上進行效仿練習,或是一名學生站起來說筆畫順序,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使課堂氣氛枯燥,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高耗低效。針對這一難點,我在教學中制作具有動畫效果的寫字教學課件,利用課件演示筆順,動態(tài)的筆頭以及悅耳的背景音樂使學生在放松的心情下直觀地感知了筆畫的走勢和布局,一目了然地看清書寫要領,在興趣盎然中對漢字的筆順掌握得更加牢固。
五、及時反饋,體驗成功
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信息交流活動,通過反饋信息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中,突出矛盾,有利于學習難點的解決,而且反饋越及時越有利于學習。然而,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難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評價。這時,運用多媒體就能夠解決這個難題。如,在書寫評議時,可挑選學生書寫的優(yōu)、中、差三個層次的字在屏幕上顯示出來,讓學生評議其筆畫、結(jié)構(gòu)是否恰當。這既滿足了兒童的競爭心理,又有效地進行了書寫指導。實踐證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比不了解積極性要高。通過反饋,他們既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他們自我激勵,獲得“獨立發(fā)現(xiàn)的愉快體驗”,從而不斷提高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
總之,小小的漢字,奧妙無窮。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shù)手段,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結(jié)構(gòu),使識字教學變得豐富、活潑、愉快,并且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贏得了時間,大大提高了識字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河南省許昌市古槐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