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價值、特點和在保護和開發(fā)中的難點,繼之引出了作為我國首批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蜀錦,并用SWOT方法分析了蜀錦當下的現狀。隨即,針對其優(yōu)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zhàn)提出了一些保護和開發(fā)的建議和措施,希望能夠更好地促進蜀錦的保護與旅游開發(fā)。以此為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一些參考,并樹立起對未來保護與發(fā)展的決心和信心。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蜀錦保護與開發(fā)
1.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1]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一種特殊遺產,這種特殊性反映了各地域、各民族文化傳統及其脈絡發(fā)展的獨特魅力,因此它成為研究各地區(qū)、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
2.蜀錦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分析
2.1蜀錦的歷史回顧
蜀錦是指漢代至三國蜀郡(今四川成都)所織造的錦,大多以經向彩條為基礎起彩,并彩條添花,其圖案繁華、織紋精細,配色典雅,獨具一格,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2]它與南京云錦、廣西壯錦、蘇州宋錦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錦,同時也是四大名錦中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的織錦。
2.2蜀錦現狀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種對企業(yè)或者產品的優(yōu)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風險(Threats)進行綜合分析的方法。[3]通過對企業(yè)或產品內部因素(優(yōu)勢和劣勢)和外部因素(機遇和挑戰(zhàn))的綜合分析,以此作為決策實施的依據,以達到平衡各因素取得最大效益。下面我們針對蜀錦現狀作如下分析:
2.2.1優(yōu)勢
(1)四川有悠久的織造傳統,有良好的產業(yè)基礎。蜀錦的織造技藝從漢至唐,不斷取得進步和發(fā)展,再經過宋、元、明、清歷朝歷代不斷傳承,其技藝水平和藝術價值也不斷提高,規(guī)模也同樣水漲船高。發(fā)展至今,蜀錦雖然無法與往日的輝煌并舉,但是其民間種子亦是廣播蜀地,蜀錦發(fā)展中逐漸形成的產業(yè)鏈條仍然起著特殊的作用,特別是近年來蜀錦發(fā)展呈現出的良好勢頭,證明了蜀錦深厚的傳統和基礎。
(2)四川蠶絲產量充足,原料豐富。巴蜀之地素有“蠶叢古國”之稱,千百年來,栽桑、養(yǎng)蠶、繅絲、織綢一直是農村的骨干副業(yè)。此后的數年,四川的繭絲產量出現了大幅下滑,但也并未因此退出市場,近10年來,繭絲的產量逐年復蘇,已經達到了相當可觀的數目。繭絲的復蘇也為蜀錦、蜀繡等絲織業(y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有利于蜀錦的長足發(fā)展。
2.2.2機會
(1)文化建設加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提高。國家軟實力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蜀錦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因此,時時抓住有利政策,必將促進蜀錦的保護與開發(fā)。
(2)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機遇。成都作為我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旅游業(yè)發(fā)展勢頭蒸蒸日上,吸引了全國各地、世界各國的旅游者,而蜀錦作為巴蜀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必然也能夠吸引廣大游客的目光,借此獲得長足發(fā)展。
3.蜀錦的保護與旅游開發(fā)建議及措施
3.1傳承人層面
保護和開發(fā)蜀錦,人才是關鍵。只有積極培養(yǎng)織錦藝人、技術人才,才能使蜀錦的織造技藝后繼有人,得到代代相傳,弘揚發(fā)展。離開人才的培養(yǎng),保護和開發(fā)都是空談。
3.2企業(yè)層面
(1)建立良好的企業(yè)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戰(zhàn)略目標。企業(yè)機制要適應市場需要成為股份制形式,這樣有利于吸收社會資金,解決蜀錦發(fā)展中資金匱乏的限制。
(2)分析市場需求,運用營銷策略,積極開拓市場。首先,企業(yè)必須找出自身優(yōu)勢,突出蜀錦特點,完成市場目標定位。蜀錦具有獨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又由于其制作加工程序復雜成本高昂,因此,大致的市場定位目標應是有較高經濟收入,注重情趣和精神文化消費層面的群體。其次,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因素相結合,在保持蜀錦原有特色基礎上適當加以創(chuàng)新和改造,滿足市場的多方面需要,以此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
3.3品牌層面
品牌是一種戰(zhàn)略性資產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是企業(yè)最寶貴的財富,在當代社會,品牌已經成為消費者選擇產品的主要依據。樹立品牌意識,打造蜀錦品牌形象,加大蜀錦旅游文化宣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4.蜀錦保護與旅游開發(fā)實例對于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的現實意義
蜀錦作為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保護與旅游開發(fā)研究對于整個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借鑒參考作用。由于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問題、危機都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傳承問題、人才問題、資金問題、市場問題等等,因此在保護和開發(fā)這類遺產時往往有許多共同的著手點。研究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應對該遺產的現狀進行全面分析,即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此作為依據,規(guī)避缺點,抓住優(yōu)勢,再落實到如何進行保護和發(fā)展。(作者單位:樂山師范學院旅游與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牟延林,譚宏,劉壯.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22)
[2]程惠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N].經濟觀察報,2006年6月,267期第042版:1—3.
[3]蔡豐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特征及其當代價值[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第14卷:64.
[4]李世濤.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點與性質[J].廣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3期: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