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國際化和多元化成為時代主題的背景下,文化教學的意義已經成為外語教學中的共識,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已經勢在必行。從文化意識滲透的必要性、文化差別意識和文化平等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文化意識滲透的方法出發(fā),探討文化意識對英語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旨在優(yōu)化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目標。
關鍵詞:文化意識;英語思維模式;大學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周瑩(1979-),女,遼寧遼陽人,沈陽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張鈮(1974-),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遼寧沈陽110870)
中圖分類號:H3#8195;#8195;#8195;#8195;#8195;文獻標識碼:A#8195;#8195;#8195;#8195;#8195;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6-0152-02
在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多元發(fā)展的今天,對外交往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問題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英語的學習和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因此學習英語的過程也必將是在新的文化體系中自我提高的過程。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文化差異已然成為困擾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障礙,嚴重地阻礙了二語習得的進程。因此,通過文化教學為先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對于大學英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英語公選課程及文化課程的不斷增加,探討英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必要。
一、文化意識滲透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內的一群人所普遍認可的、一系列相對穩(wěn)定的內在價值觀和信條,對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有著深遠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人們的實踐活動、認知行為以及思維方式上,文化都充當著一個集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的角色。正如許多文化人類學家指出的那樣,文化具有廣泛的范疇。每一種文化在其準則、規(guī)范、行為模式的表面下,都有著整套的價值系統(tǒng),對這個社會群體是容易理解的,可對另一個社會群體卻不一定能自覺地理解。[1]就大學英語教學而言,就涉及了外國語言習慣、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等諸多語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們的說話方式或習慣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交流和深層次了解對方意圖時,就應該盡量了解對方所處的文化背景以減少所產生的沖突和矛盾。
語言本身也屬于文化范疇,是文化的載體,反映著文化的特點,也具備深刻的文化內涵。從語言和文化的關系來看,其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既是整個文化的產物或結果,又是形成并溝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它既反映著某種文化,同時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2]如果英語學習對學生來說只是單調地記憶詞匯和機械地掌握語法規(guī)則,而對于所學語言背后豐富的文化背景不去做深刻了解,特別是缺乏一種文化差異意識,那么這無疑是教育的一種失敗。因此,這也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英語教學應該轉向英語教育,即不僅培養(yǎng)人才的英語語言素質還要培養(yǎng)其文化素質,根據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認知能力的高低、興趣點的分布循序漸進地擴展文化背景知識的范圍,有意識地開闊學生文化視角,提高學生對外國文化的好奇心和敏感度,逐漸向學生滲透文化意識。
二、文化意識滲透的培養(yǎng)
英語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學而不是教。傳統(tǒng)的外語課堂教學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是受體,不參與教學活動任何環(huán)節(jié),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這種教學活動剝奪了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自由交流的機會,也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而語言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交際各方主動參與的相互交流的雙向甚至是多向的活動,顯然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格格不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文化意識進行滲透,重視文化差別意識、文化平等意識的指導。
1.文化差別意識的培養(yǎng)
根據受眾和交流目的的差異,有學者認為跨文化交際的環(huán)境主要分國際化語境和多元文化語境兩種。國際化語境主要指留學生的國際交流情況或者跨國公司和機構的人員工作中的交流合作;多元語境側重多元文化社區(qū)中來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員如何交流聯(lián)絡。在國際化語境中,由于人們普遍認為自己具有全球視野,文化差異的影響不太重要,故而應增強他們對文化差異的認識;在多元文化語境中,由于人們對文化差異通常過于敏感,總是刻意地維護自己的文化身份,故而需要敦促人們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存在,和平共處。[3]因此,若想保持良好的溝通、成功的交際,交際者無論是處于那種環(huán)境,都需要首先認同彼此存在的文化差異,進而有意識地了解對方的文化習慣,這樣才能做到以尊重為前提開展有效的文化交流。
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意識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影視欣賞、課程研討等方式引導學生探究中西方在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宗教信仰、人文地理、思維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并通過對比揭示文化差異的存在根源,幫助學生透徹地了解不同文化現(xiàn)象。這種狀態(tài)不是自然達到的,只有意識到文化差異的存在,才能站在歷史的高點寬容尊重他國的文化,在交際過程中既不過分堅持自己的文化,避免固步自封;又不過分盲從對方的文化,否定自我,以致迷失自己的文化身份。
2.文化平等意識的培養(yǎng)
王宗炎在《自我認識與跨文化交際》一文中指出:在對待本國文化和語言及異國文化和語言的問題上,強國和強大的民族傾向于自高自大,這是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弱國或弱小的民族傾向于資本,這是懼外心理(xenophobia)。[4]民族自尊心強烈的交流者往往常以自己的文化為中心,以本民族的價值觀和標準去衡量一切,并對弱于自己民族的異族文化產生排斥甚至敵意。而對于本國文化自卑的學習者容易對異族文化產生盲目的崇拜。這兩種意識都在跨文化交流中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交際者應該力圖避免的。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提醒學生這兩種錯誤意識的存在,時刻提醒學生對本國和異國文化有清醒的認識,樹立文化相對論的觀點,向學生滲透文化之間只存在差異,并無高低貴賤之分。同時,也應明確的向學生指出這兩種錯誤意識對文化學習的誤導以及負面影響,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文化研討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批判并理性地汲取外國文化的精華。
三、文化意識滲透的方法
1.對比中西文化增強文化意識
在使用現(xiàn)行教材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中西方文化的比較意識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F(xiàn)行的大學英語教材已經不再是孤立的語言學習工具,而是將文學文化、科學技術、風俗習慣等知識融合在一起的綜合性教材,素材廣泛涵蓋西方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工業(yè)、農業(yè)、科技等信息,文本大多生動具體地體現(xiàn)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因此,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向學生闡釋語言現(xiàn)象背后所折射的深刻文化內涵。比如核心詞匯學習中除了要記憶詞匯的基本意義外,教師應拓展其引申用法、情感色彩、所涉及寓言故事等,逐漸幫助學生深化語言所蘊含的文化意識。在授課過程中做到傳授文化背景知識與詞匯語法教學相結合、傳授文化背景知識與翻譯文法教學相結合、傳授文化背景知識與課文講解相結合、傳授文化背景知識與本國文化對比相結合。在備課和上課時,教師若具備上述強烈的文化差異意識,繪聲繪色地引入文化背景知識,大學英語課堂上就會一改單純的英語語言學習過程局面,就可以提高學生在文化修養(yǎng)、價值觀、風土人情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識,從而從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入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提高對英語語言的深層次理解。
2.營造文化氛圍,滲透文化意識
提高語言的學習效果,關鍵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濃郁的文化氛圍會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不僅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制造英語學習環(huán)境,也要讓英語學習生活化,可以運用學校的廣播、影視欣賞設備、校報、英語標識等多角度多方位的模式來渲染環(huán)境氛圍。課外活動是課堂的延伸,對于鞏固擴展教學活動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外活動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解英語文化、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環(huán)境,如定期舉辦英語演講比賽、口語大賽、英語辯論賽、英語配音比賽、英語戲劇表演、英語文化節(jié)、英語文化周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還可以創(chuàng)辦英語角、英語沙龍,邀請知名英語專家教授舉辦專題講座,邀請外籍教師介紹外國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深入留學生群體了解英語國家學習、生活、工作方面的狀態(tài),舉辦外語音樂或影視欣賞會等,貼近生活地真實地感受西方文化。
四、結語
語言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的培養(yǎng)也需要一個長期熏陶積淀的過程。語言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必定會感染到目標語言國家的文化。大學英語教學過程和時間都有限,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對西方國家文化的學習熱忱,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有著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
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任重而道遠,其方式和方法也不應拘泥,多角度、多層次的嘗試和探索在現(xiàn)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值得鼓勵。教師只有意識到文化滲透的必要性,注重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掌握正確的文化意識滲透方法,才能真正實現(xiàn)以文化教學為依托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能力,才能培養(yǎng)出具備理念創(chuàng)新和全面文化交際能力的新型人才,真正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高層次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純.試論英語教學的跨文化導入[J].浙江旅游學院學報,2009,(9):
93-96.
[2]貢美芳.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0,(3):43-46.
[3]張紅玲.交流跨文化研究學術思想,推動跨文化研究學科發(fā)展[J].外國語,2010,(6):49-53.
[4]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孫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