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廣西財經(jīng)學院為例分析了廣西新建本科院?!按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的學生滿意度情況,從中探索建立特色鮮明、高效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思路方法。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心理教育;必修課;學生滿意度
作者簡介:余東芳(1984-),女,瑤族,廣西平樂人,廣西財經(jīng)學院學工部(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助教。(廣西南寧530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廳2011年高校安全穩(wěn)定立項研究課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桂教安穩(wěn)[2011]26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8195;#8195;#8195;#8195;#8195;文獻標識碼:A#8195;#8195;#8195;#8195;#8195;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6-0085-02
2011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11]1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等重要文件。廣西財經(jīng)學院作為廣西7所新建本科院校之一,積極深入貫徹中央文件精神,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將原來的選修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大一新生必修課,第一學期修學該門課程的學生約700余人,由9名具有相關專業(yè)技能和經(jīng)驗的老師擔任主講。為進一步完善該課程體系建設,在課程結束時對學生進行了滿意度調查。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生滿意度調查
1.調查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采用通過開放性測試編制而成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生滿意度調查問卷,經(jīng)過初測、重測、專家評審,問卷具備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問卷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指導語,主要向被試介紹本次調查的目的、內容、測試方法及注意事項,以便獲得被試支持和有效回答;第二部分為人口統(tǒng)計學信息,包括被試性別、民族、政治面貌、生源地、所屬二級學院、任課教師性別、年齡、職稱、學歷等;第三部分為問卷主體部分,從13個指標反映學生滿意度情況,分別是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與評價、師生互動、教材建設、教學手段、教師水平、教師語言、教師魅力、教師態(tài)度、教學效果、其他因素。13個指標又通過40個問題體現(xiàn),問題的措辭和語氣經(jīng)過初試進行了修正,力求通俗易懂、定義準確。每個題項分為期望值和實際滿意度兩部分,采用likert五點量表,期望值分別為很高期望5分、較高期望4分、一般3分、不太期望2分、很不期望1分;滿意度分別為很滿意5分、比較滿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滿意2分、很不滿意1分。調查以廣西財經(jīng)學院為例,共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74份,有效率為94%。
2.學生期望分析
學生期望值是學生對課程的預想和期望,它代表學生希望通過學習課程得到積極影響,反映了學生的內心需求。在開通心理學必修課之前,本校心理學選修課選修率極高,是最熱門選修課之一。
調查顯示,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較高期望,總體期望值平均水平達到4.19,超過“較高期望”的標準;61.44%的學生是“較高期望”,4.79%的學生是“很高期望”,32.18%的學生是“一般期望”,1.6%的學生是“不太期望”。而從各指標來看,學生對教師魅力、教師態(tài)度、教師水平、師生互動、其他因素的期望值較高,其次是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效果。
從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期望表現(xiàn)來看,學生對該門課程任課教師的預期和期望非常高,從訪談中獲知,個別學生“慕名而來”旁聽心理學課程。學生對心理課程的極大期望一方面始于任課教師魅力,另一方面源于對心理學知識的好奇和貧乏。
3.學生滿意度分析
“學生滿意度即學生接受教育服務的實際感受與其期望值相比較的程度?!睂W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平均滿意度為4.0432,超過了“比較滿意”水平,48.53%的學生評價為“比較滿意”,4.29%為“很滿意”,43.16%為“一般滿意”。95.98%的學生評價為“滿意”以上。從各指標具體表現(xiàn)來看,學生對“教師水平”最滿意,其次是教師魅力、教師態(tài)度、師生互動、教學方法、教師語言、教學內容、教學效果、考核評價、其他因素、學習目標、教學手段、教材建設。
調查顯示,學生對該課程的任課教師予以較高評價,這反映了廣西財經(jīng)學院心理教師隊伍素質高、教學能力強,深受學生喜愛,同時也反映了學生心理學知識的需要和貧乏。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學習和掌握心理知識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主體需要
心理知識和技能在引導大學生學習生活、幫助其成長發(fā)展、提高生活滿意度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同時大學生迅猛發(fā)展的主體意識激發(fā)了他們更多地關注自身內心世界的變化。大學生對掌握心理知識的極大需求或許是期望值較高的主要原因。
2.教材體系建設應逐步完善
該門課程的授課對象屬于非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教材以淺顯易懂、結合實際、載體豐富為特點,較能被學生接受和喜愛。
3.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動機一方面來自外部世界,如教師激發(fā),另一方面來自學生內部動力,即內部動機。它是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內部動機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較強的主動性、獨立性、持續(xù)性。
4.完善第二課堂活動
在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悟心理知識,提高心理調節(jié)技能,發(fā)揮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互相促進作用,更好地培養(yǎng)人才。
三、討論
在新的經(jīng)濟政治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各級政府和教育機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新建本科院校雖然面臨師資薄弱、資源分散、機制不健全等發(fā)展困難,但借初創(chuàng)之際建立特色鮮明、高效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則是發(fā)展機遇。廣西財經(jīng)學院本學期首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必修課就受到了學生的高度評價。學生反饋也給我們以啟示,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開展參與式教學、第二課堂活動、建設立體化教材等多管齊下更好地發(fā)揮培養(yǎng)人才作用。
參考文獻:
[1]潘柳燕,劉惠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初探[J].高教論壇,2007,(5).
[2]余東芳,潘柳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生期望值與滿意度比較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1,(9).
[3]韓玉志.學生滿意度調查在美國大學管理中的作用[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3).
[4]陳洪濤.廣西“兩課”教師工作滿意度狀況分析[J].高教論壇,2005,(5).
(責任編輯: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