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一直以為孔老夫子的這句話在現(xiàn)實中是空談,對于教師、學生,在教學上只能是水中花、鏡中月。聽了張載錫先生的報告,讓本人有了“一語驚醒夢中人”之感,對語文教學的一貫認識頓時有了別樣的看法。
《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都是文情并茂的文章,意境優(yōu)美、構思精巧、語言精妙、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這幾篇課文,是提高讀、寫、聽、說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筆者利用這一有效資源,在教學中采用“美嗎?——喜歡哪里?——怎樣寫?——比一比”的教學思路。上課前精心準備,教學中不斷改進,終于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完成了單元目標,即:把學生帶入作品的意境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整體感知);注重品味語言(語言感受);以學生為主體,既傳授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能力培養(yǎng));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價值觀)。
一 美嗎?——感受文本
語文教學,要注重文本,讓學生與文本直接接觸,“文本是作者生命運動的結果,是作者價值觀、生命觀、審美觀的體現(xiàn),生命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它綜合地包含在文本中,自然又會多層次、多側面地折射出來?!闭嬲拈喿x是與文本作者進行精神的對話與心靈的溝通。從文本的言語中去傾聽偉大心靈的搏動,感悟言語世界的奧秘,打好語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優(yōu)秀作品其魅力很大程度上在語言文字之中,在課堂上,學生只有與文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才能真正感受領悟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魅力,也會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才能對文本有個性化的理解和獨特的感悟。通過師生、生生間的思維碰撞、交鋒,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xiàn)了陽光明媚,春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讓學生走進《春》。徜徉在春的美景中,感受花兒的萬紫千紅、風兒的細膩溫柔、雨兒的清悠細密、雨霧彌漫中的江南水鄉(xiāng)、喜迎春光的勃勃生機?!稘系亩臁芬徽n,筆者以北方特有的寒冬引入,遐思濟南冬天的別樣魅力。帶領學生閉眼傾聽老舍為我們娓娓敘說、感受冬的“溫情”,領悟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断母小分校汉飧矣诼男律嫫妫瑥娜怂蜒蕴幯灾??!按舐曎澝肋@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卻帶給了我們這些農(nóng)村孩子深刻感受生活的機會,再次回到農(nóng)忙時節(jié)?!肚锾臁窞槲覀兙幙椓巳k麗的秋景圖,讓學生的眼光重新回到生活中,去領略大自然的賜予。
二 喜歡哪里?——揣摩語言
大自然是一幅美麗的畫,我們每天都在享受著自然所賦予我們的美麗。你注意到自然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了嗎?你欣賞到其中所蘊含的無限風光和勃勃生機了嗎?你感悟到文章帶給你的震撼了嗎?請看以下文字: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p>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大小小的蝴蝶飛來飛去?!?/p>
“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p>
“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p>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安適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p>
文字需要學生親自去品讀、去咀嚼、去揣摩、去感悟,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以此來感受語言文字的律動,以此來打動自己的內(nèi)心,以此來激發(fā)自己的情感。與文中人物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激起情感的波瀾。因而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進而與文本真實平等地對話,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求知的欲望。
三 怎樣寫?——能力培養(yǎng)
第一,按照景物特征分類描繪,逐層展示。例如,《春》的第一、二自然段總寫了春天的景象之后,用三至六自然段分別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四幅畫面。從草、花、風、雨四個方面分類描繪,不僅把春天萬物蘇醒、生機勃勃的景物特征全面地展示出來了,而且層次清楚,條理井然。當然,寫景的層次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春》的分類描繪以外,還可以按空間順序(如《濟南的冬天》)來描寫。
第二,全方位觀察,多角度感知。例如,課文第五自然段描繪“春風圖”,作者先從觸覺方面寫春風的和煦,再從嗅覺方面寫春風的芳香,后從視覺方面寫春風中的美景,最后從聽覺寫春風里和悅的聲響。作者調(diào)動多種感官,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地描寫春風,從而把難以捕捉的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所以,在寫景狀物時要注意全方位的觀察,調(diào)動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從而得到不同的感受,體現(xiàn)景物不同的內(nèi)涵,以此使讀者產(chǎn)生如臨其境、如睹其形、如聞其聲的體驗效應,讓讀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第三,情感濃郁地描寫,生動形象地表達。《春》的結尾三個自然段渾然一體,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三段段式基本一致,形成段間排比,讀來整齊有力,朗朗上口。三個比喻形象新穎,把春天的美麗附于“剛落地的娃娃”的勃勃生氣美、“小姑娘”的艷麗容貌美和“青年”的健壯身姿美,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對春天無比熱愛和熱情贊美的深沉感情。正如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敝挥谐錆M感情的準確生動的描繪景物,做到以景物形象感人、以情動人,才能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和美的感受。
四 比一比——啟發(fā)競爭意識
學生甲:鄉(xiāng)村的傍晚,村口的老樹下,男人們席地而坐,他們談論著今年的收獲,計劃來年的種子,就著激情飽滿的話頭,一碗老酒在他們的手上傳遞,就如傳遞著沉重的希望。晚霞悄然停歇在她們淡雅的睡衣上,微風拂動下,宛若顫抖的蝶翼。孩子們是夜的精靈,他們騎著竹馬木牛,馳騁在黑暗自由的創(chuàng)意中。
學生乙:清澈,明亮的小溪緩緩地流向山的深處,婉轉、歡快的叫聲直沖那云霄深處,活潑、熱烈的瀑布歡快地躍入潭水深處……這一幅幅的美景無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就如一位畫家,他自如地揮灑手中的筆墨,描繪出一幅幅人間奇景;大自然又如一位鋼琴家,他盡情地敲擊手中的琴鍵,彈奏出一支支美妙的旋律;大自然又如一位魔法師,他盡情地發(fā)揮無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一次美的洗禮,一次與大自然親密的接觸,一次精神的愉悅。讓我們把語文課堂變成與文本的交談、與學生的交流,讓我們在此成長,讓學生從此走進語文課堂,走入大語文的世界。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