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物理閱讀能力這一問題,提出了利用提綱式閱讀法和閱讀類試題的專項訓練作為教學手段,同時結合高中物理實際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閱讀能力 提綱式閱讀法 閱讀能力類試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6-0152-01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解答有關聯(lián)系實際或涉及現(xiàn)代科技方面的物理應用問題時,由于敘述題目情境或插圖用的篇幅較長,過程相對復雜,不少人無法快速提取題中的有效信息,因而無法下手解題。其實有時并不是問題本身過難,而是考生在快速閱讀后不知題中所云,無法找出解決此題的關鍵信息,這與考生自身的閱讀能力有很大關系。由《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理科綜合考試說明》的物理部分可知,高考要求考生掌握五種基本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運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及探究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包含學生對于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及應用,且能通過閱讀圖表找出該問題的主要信息及特征的能力。同時也應包含對于物理語言,科學描述,信息提取,材料取舍等一系列相關能力的考查。由此可見,教師如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在物理學科中的閱讀能力是尤為重要的。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究其根本無外乎就是幫助學生解決兩個棘手問題,分別是“閱讀什么”和“讀出什么”,以下便是筆者的闡述。
一 選擇恰當?shù)拈喿x內容
“閱讀”二字可分為“閱”和“讀”來理解。
首先,是讀教材。以閱讀課本作為閱讀能力的基礎性訓練是最簡單易行的。
其次,是側重于訓練學生在閱讀類試題中的快速閱讀能力。通常此類習題起點高,落點低。解決這類題目的關鍵是要有耐心,能否快速篩選出有效信息,不能被長篇的敘述、新的名詞和公式所嚇到。學會類比轉換,將實際問題轉換為理想的物理模型,將新情境下的問題與學過的知識相關聯(lián),很多問題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最后,學生可閱讀與科技前沿密切相關的報道性文章,以及與社會、科學、人文相關的物理材料。
二 編制閱讀提綱指導閱讀
在學習新課之前,讓學生先行閱讀教材(應在課前進行)。在教師精心編制的提綱的指導下,首先訓練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編制閱讀提綱的原則如下:
第一,目的性明確。在提綱編制過程中要在較大程度上突出本節(jié)課的主干知識,但不能以定義或規(guī)律的簡單填寫作為問題答案。問題設計應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即問題雖易但仍需思考。進行閱讀時不怕學生不讀就怕學生不想,因此鼓勵學生盡量用自己的語言作答,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對該問題確實已經做過思考,并且內化為自身的語言。同時,訓練學生邊讀邊想,將問題層層深入,使閱讀既走“眼”更走“心”,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三年一盤棋”,筆者認為提綱式閱讀法可以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適當加大難度。比如,高一是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初期,教師可根據本節(jié)課的中心內容設計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閱讀。但在高二階段,可嘗試讓學生獨立閱讀。即放手讓學生以模仿老師編制提綱的方式,自己去找本節(jié)課的主干知識。同時,教師從旁指導,不斷修正學生在閱讀時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而完成學生從教師主導到自主閱讀的能力過渡,最終使學生能夠在讀完一段文字后,可以快速篩選出文章的有效信息、主要信息。
第三,嚴格控制閱讀時間。閱讀一節(jié)新課一般要求在20~25分鐘之內完成,要求學生閱讀既有質量又有效率。
第四,用語可適度親切,照顧學生的情緒,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完成學生從被動完成作業(yè)到自主地習慣性預習新課的過渡。有時也可適度采取獎勵措施,表揚那些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物質獎勵,激勵他們。
第五,提綱式閱讀法應與高三學案式復習法實行區(qū)別對待。筆者所設計的提綱式閱讀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是一個由不會到會的過程。而學案式復習法旨在復習學生已學過的知識,是系統(tǒng)化和深加工的過程,是一個由會到熟練的過程。二者訓練目的不同,提綱編制原則不同,不可一概而論。
三 側重于對閱讀能力類試題的分析
常有學生反映,當拿到閱讀量較大的試題時,看到題目那么長,心理就發(fā)慌,讀后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講的是什么,無從下手。因此遇到這類問題時往往得分率很低。解決的辦法是:
第一,抓關鍵點。文字雖長但對解題不一定都有用。訓練學生能否迅速地提取出題中的有效信息,能否分析出題目所涉及的應用范圍、成立條件、物理現(xiàn)象等,能否理解某些詞語中的言外之意,如“恰好”“勻速狀態(tài)”“運動最長時間”“剛好運動”等詞的深層含義。
第二,抓聯(lián)系點。情景陌生不代表未見過相似的情景。訓練學生能否將已學過的知識與該問題進行遷移,能否找到恰當而熟悉的物理模型表述題意,能否把物理過程分析明白,并結合題意轉化為形象而直觀的示意圖,進而使問題“化難為易”,這都是值得教師重視的。
教師教得好,學生不一定學得好。很多時候有些問題教師雖講過,但稍加變化學生就不會,原因何在?就在于學生聽得多想得少,哈師大附中教師楊慧這樣說過:“你講得越多,學生就越懶?!苯處熞皇职k的時代早已過去,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如何讓學生在快速閱讀中獲取到有效信息,如何讓學生在閱讀訓練中學會知識的遷移與思維的發(fā)散,這仍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筆者相信,只要教師能在教學中付出自己的智慧,難題終會被解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敝灰覀円徊⑴?,一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