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對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經驗深刻總結的基礎上,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fā),對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領導干部的執(zhí)政能力,是我們黨執(zhí)政以來常抓不懈的一個根本性的任務。提高領導干部的執(zhí)政能力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實踐和監(jiān)督是其重要環(huán)節(jié)。鑒于這兩方面已多有論述,筆者就不再贅言,謹從以下方面作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
一、提高理論武裝能力,打牢思想理論功底
重視理論建設、理論創(chuàng)新和理論武裝,是我們黨的一條重要政治經驗和根本特點,是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素質的靈魂。
提高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的能力,就要注重抓好領導干部自身的學習。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增強與時俱進的學習意識,把“講學習”擺在重要地位,把學習當作一種責任、一種素質、一種覺悟、一種修養(yǎng),當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領導水平的現實需要和時代要求。
提高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的能力,就要密切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理論武裝的根本目的在于運用。注重理論武裝,要進一步改進學風,要做到學以致用,把學與思、知與行結合起來,學用相長、融會貫通;把學到的新理論新知識充分運用到工作中去,把理論與當地的具體實際、當前的工作和社會矛盾聯系起來,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真正把理論水平轉化為執(zhí)政能力。
二、提高發(fā)展經濟能力,把實現富民強國作為首要任務
提高加快發(fā)展經濟的能力,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鄧小平同志講的發(fā)展是硬道理,就是在認真總結國內外歷史經驗,充分認識經濟發(fā)展重要作用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論斷。當前,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解決這一矛盾,必須發(fā)展經濟,加快富民強國的步伐。
提高加快發(fā)展經濟的能力,關鍵是遵循客觀的經濟規(guī)律,確保對經濟建設的領導取得成功。各級領導干部在制定發(fā)展經濟的政策、措施和目標時,要善于把握領導發(fā)展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殊規(guī)律,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而不是憑長官意志甚至是頭腦發(fā)熱來制定。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把執(zhí)政行為執(zhí)政方式納入法制軌道
依法執(zhí)政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準則,是完善黨的領導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途徑和法制保證。依法治國是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的實現形式,依法執(zhí)政是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的重大轉變。各級領導干部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就必須善于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tǒng)一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有機地結合起來,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程序、內容和手段行使職權,真正把執(zhí)政行為和執(zhí)政方式納入法制軌道。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必須增強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成效。黨領導人民制定了憲法和法律,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自覺帶頭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人都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各級領導干部應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識,不斷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帶頭學法、懂法、用法,不斷提高自己依法辦事的能力。
四、提高民主決策能力,確保決策正確性科學性
決策是領導工作的核心和基礎。而民主決策,則是作出正確決策的生命線,是集體領導的組織原則。提高民主決策的能力,就要求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的群眾路線,貫穿于領導決策的進程之中。
提高民主決策的能力,重要的是堅決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目前,在決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都可以從民主集中制貫徹不力上找到原因。提高民主決策的能力,就要認真貫徹“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十六字方針。凡是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要經過黨委集體研究決定,不能倉促決策,也不能久拖不決,更不能違背集體領導的議事程序和規(guī)則擅自決策。特別是在決策熱點敏感問題時,更要強化集體領導的作用,堅持沒有調查研究不決策、未經咨詢論證不決策,自覺把自己置于集體領導之中。要善于把不同意見和矛盾化解在會下,切實使醞釀過程成為學習政策規(guī)定、溝通不同意見、比較各種方案的過程,在思想碰撞中尋求最佳決策。
五、提高群眾工作能力,不斷鞏固和擴大執(zhí)政根基
善于做群眾工作,提高群眾的覺悟,激勵群眾為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執(zhí)政的根本問題和基礎。
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就要把自己擔負的工作與黨的歷史使命聯系起來,正確看待和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真心實意實現好人民的切身利益。
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密切聯系群眾,是各級領導干部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根本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各級領導干部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就要牢固樹立執(zhí)政為民、國以民為本、黨以民為基、萬事民為先的觀念,堅持相信群眾毫不動搖、依靠群眾堅定不移,把人民群眾緊緊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時刻關注群眾生產生活、群眾創(chuàng)造和群眾情緒,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斷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水平。
六、提高選人用人能力,造就高素質領導干部隊伍
千秋基業(yè)在用人。能不能以戰(zhàn)略的思維、前瞻的眼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高起點上培養(yǎng)和造就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隊伍,對于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至關重要。
提高選人用人的能力,應建立一整套科學完善的干部制度,做到選賢任能。制度建設是根本建設。只有建立一整套科學完善的干部制度,才能用制度的規(guī)范不斷提高選賢任能的水平。在和平建設時期,應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要求、干部崗位職責、選拔的標準統(tǒng)一起來,當作“賽場”,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要在建立健全有利于國體政體根本建設、有利于事業(yè)發(fā)展、有利于干部成長的機制上下功夫,研究、探索、制定出良好機制,才能用“馬場賽馬”的辦法選好人。要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用科學的制度、民主的方法、嚴密的程序、嚴格的紀律,把干部選準用好,把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建設好。要堅持把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標準。
提高選人用人的能力,需要樹立責任意識,保證使用好、管理好干部。實踐證明,搞好干部的經常性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要注重抓好干部的實際鍛煉和思想教育,為干部的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把干部放到環(huán)境艱苦、矛盾集中、困難突出的地方去磨煉,以實踐為課堂、崗位為平臺,在實際工作中培養(yǎng)、選拔和使用干部,真正做到既管思想又管作風,使黨的領導干部隊伍始終保持健康和活力。
七、提高修身從政能力,增強執(zhí)政凝聚力感召力
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是社會的代表,是國家權力的象征,是集體的靈魂和人民的標桿。修身從政,樹立良好形象,是領導干部執(zhí)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其影響力的基礎。
提高修身從政的能力,應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是把人民賦予的權力視作為人民服務的手段,還是把它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這是衡量權力觀正確與否的分水嶺。權力觀問題解決不好,就談不上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提高執(zhí)政能力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