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喜歡漢字,如何調動學生識字的愿望,怎樣省時又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等,都成了我們低段老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識字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到漢字的魅力。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地把握教材,進行有效而富有情趣的識字教學。
[關鍵詞]:課堂是快樂識字的根本,生活是快樂識字的源泉。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喜歡漢字,如何調動學生識字的愿望,怎樣省時又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等,都成了我們低段老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識字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到漢字的魅力。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地把握教材,進行有效而富有情趣的識字教學。下面我就談談自己近幾年來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課堂——快樂識字的根本
課堂是識字教學的立足點,要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深切感受有趣識字的快樂,思維創(chuàng)新的快樂,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的關鍵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語文課堂應是情趣和夢幻的棲息地,讓課堂充滿情趣?!边@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識字教學的需要。而漢字本來就難學難記難寫,特別是低年級有大量的漢字,在有限的時間內識記這些字,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的確是個挑戰(zhàn),但漢字本身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的,孩子的識字過程也有一定特征的。因此,只要遵循漢字的規(guī)律和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開創(chuàng)多樣的識字方法,孩子們就可以在快樂中大量識字。
(一)多樣的教學活動,讓識字過程充滿情趣
1、字理識字法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很感興趣。每次涉及到分析漢字字理時,他們總是表現(xiàn)出異樣的熱情。因此,在教學中,我有選擇地抓住一些典型漢字滲透字理識字知識,作為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教“爭”時,我先板畫“爭”的古文字。再讓學生思考字形所傳達的意思。解說上面的角字頭是由“手”變來的,下面部分也是“手”的古體字加一橫而成的。兩只手代表爭奪的雙方。一橫代表爭奪的一根木棍。爭的本義就是“爭搶、爭奪”。學生聽了恍然大悟,我及時提醒學生中間的那根木棍要寫長一些。再如教“牧”時,我先書寫反文旁的古文字,再進行解說:像手里拿著棍棒一類的東西,反文旁的字大都跟棍棒打擊有關系。大家想想怎么記住“牧”字。學生說:是一個人拿著棍子在放牛。這樣加入反文旁的字理知識有助于學生觸類旁通。在學到別的反文旁的字時便會運用字理知識,分析字形字義。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探索漢字規(guī)律的興趣,學生在識字時會經常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解讀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如在學“?!弊謺r,他們會說:“因為水是人類的母親”,所以“?!弊质且粋€“水”加一個“人”,再加一個“母”。學到“睡”時,他們會說“睡覺時眼皮會垂下來,所以‘睡’的右邊是一個‘垂’字”。多么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此時,一個個漢字,在孩子的眼里全然不是枯燥的符號,而是一幅畫,一首詩,一個故事,使他們樂此不疲,并在渾然不知中,沐浴著祖國文化的璀璨光芒……
2、編故事
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大膽想象,把一個字編成一個故事,使他們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達到主體識字的目的,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我在教“警”字時,有個學生就編了個故事:一人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一位警察走過來,向他敬了個禮,說了一句話,提醒他以后再也不要這樣了。所以‘警’是‘敬’加‘言’”。在記“轉”時,有位學生這樣編:一個人開車,一定要專心,否則在轉彎時就有可能會撞到墻上?!倍嗝从袆?chuàng)意,多么豐富的想象力,在他們的口中、心中,這漢字不再枯燥乏味,而充滿了鮮活與靈動。這些孩子在老師的肯定中,越發(fā)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也激發(fā)了其他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欲望。
3、編順口溜
在識字過程中,為了突出形近字的不同之處,我常把易混淆的字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識字,讓學生在興趣盎然、輕松愉快中掌握生字。我在教“照”時這樣編:“上邊日刀口,四點在下頭,陽光湖面照,荷花清香透”。當“青”作為聲旁,加上不同的形旁,就變成了許多形聲字,學生一下子記不住且分辨不清,于是我就編了個順口溜:“有水方說清,有言去邀請,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濃,日出天氣晴,有蟲是蜻蜓,有米有精神。”平時,我常鼓勵學生自己編順口溜,他們在這種以創(chuàng)新表達中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變魔術
學習漢字的過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有章可循的,給漢字加一筆、減一筆、換一個偏旁都會變成不同的字。通過“變魔術”游戲,在熟字的基礎上認識新字,有效地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如教師在“一”的基礎上逐漸加筆畫而變成另一字:一 二 三 王 主 玉 全 金。在變的過成中,隨時教孩子不認識的字。教師演示幾次后,會引起孩子很大的興趣,這時,讓孩子變給別人看,他就會努力記住要變的字的樣子、讀音,變幾次后,不但認識了字,而且基本上會寫了。這樣調動大腦積極性的方法增強記憶、識字效果很好。
(二)在表達中運用 使識字成果得以鞏固
識字的目的就是為了運用,不僅在閱讀中運用,還要在學生的自我表達中運用。
1、口語表達。教學中用的口頭組詞、說句子等教學活動,都是字義與字音,字形結合的好辦法。讓兒童用漢字記錄自己說的話,消除口語與書面語之間的障礙,有利于加深對字義的理解,鞏固音形義的內在聯(lián)系。
2、書面表達。單獨聽寫生字與學生主動的書面表達,在教學效果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在學生的書面表達中,可以看出抄寫或聽寫生字不能暴露出來的別字問題或用字不當?shù)膯栴}。雖然低年級寫字與識字不同步,識字量偏小,但也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學生用筆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起步階段,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用圖畫代替,或請教父母。在孩子們認字多了,閱讀量增大了,知識面寬了,自然思維開闊,寫作表達,妙語生輝。學以致用,學用結合是鞏固識字成果的重要策略,在孩子表達中體會漢字的運用,體驗識字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主動學習漢字、學習語文的愿望。
二、生活——快樂識字的源泉
識字如果局限于課堂40分鐘,局限于一本教材,其效果肯定是有限的。人人是學語文的主人,處處是識字的課堂。在學生學習生活中,我注重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將識字與生活結合起來。拓展識字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養(yǎng)成在校園、家庭、社會中識字的良好習慣。
(一)拓寬校園中的識字空間
語文提倡“提前讀寫”,這就要求學生早識字,多識字。識字教學需要課本,這是學習語文的憑借。然而識字僅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是因為課本能容納的東西實在是太有限了。盡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課本上多次出現(xiàn),但絕大部分仍達不到讓學生形成永久記憶的次數(shù)。至于生字的多義性,要在有限的課本中體現(xiàn)出來,更是不可能。因此,我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學校生活結合起來。
1、熟悉新同學的姓名
開學初,在每一位學生的桌角貼上其名字,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熟悉同學,認讀同學名字。要求學生每天認五個左右的名字,爭取在兩星期內會讀全班同學的名字。誰最早認識同學的名字就取得優(yōu)先發(fā)本子的權利。這樣,調動了每位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總是積極地認讀同學的姓名,不知不覺認識了許多字。
2、開展校園活動識字
學校的“九大板塊”是鞏固學生已學生字,增加識字量、拓寬學生視野的有力陣地。課堂教學的時間十分有限,那么多的生字往往很難在課堂上加以鞏固,這就需要提供給學生與生字見面的機會,學校的“九大板塊”就是強而有力的陣地。因為,“九大板塊”上的內容豐富多彩,富有極強的趣味性和時代感。這些內容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不僅增加了識字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為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提供有力的幫助。
(二)拓寬家庭中的識字空間
每個人從降生到人間就開始了學習。從熟悉環(huán)境、認識父母到學會說話,接觸漢字,無一不體現(xiàn)了人的學習過程。而據(jù)科學研究表明,家庭生活中有意識的識字教育,在兒童時記憶效果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三)拓寬社會中的識字空間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報紙、電視等媒體鋪天蓋地,多彩的世界中處處有漢字。生活在信息社會的小孩,無時無處的在跟文字打交道,他們的學習渠道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利用社會這一大課堂,培養(yǎng)學生們的觀察,勤學好問,隨時識字的習慣。在實踐中可幫助學生建立 “識字樂園”、“識字墻”、“識字儲蓄罐”等,定期開展“識字擂臺”、“識字記錄袋”、“識字小能手”、“今天我來教識字”等活動,不但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成功,體驗進步的快樂,而且激勵了學生不斷在生活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尋找更多的識字渠道,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成為一種習慣。
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興趣和積極探索的熱土。讓學生真正地領略到漢字那如詩、如畫的迷人魅力,也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