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教育部相關(guān)的文件精神,結(jié)合當前形勢的特點,南昌市中考思想品德學科也作出了相應(yīng)改革,最大的特點就是最后一題改為時事點評題。為了適應(yīng)這一新變化,作為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師,我們有必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這一內(nèi)容的訓練,把它作為常規(guī)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提高學生對時事的認識,提煉出令大家滿意的觀點。以下是筆者對時事點評的一點思考:
一、時事點評的時間安排
筆者選擇的是用上課的前五至十分鐘進行,這樣主要是考慮不影響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wù)。
二、時事點評的方式
筆者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是這樣做的,按照學生花名冊的號碼順序,從一號開始,每節(jié)課點兩名學生進行近期的重要時事播報,播報完后學生可自己點評,或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三、時事點評必須從七年級開始,直至中考前
也就是說,學生進入初中,就必須每堂課要進行時事點評。通過專門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解這一題型的能力,做到熟能生巧,心中不慌。
四、時事的內(nèi)容要求
1,注重它的時效性。
時事素材不應(yīng)時間過長,而應(yīng)當選擇近期國際國內(nèi)大事,或生活周圍的事情。
2,注重它的新穎性。
這主要是讓學生有新鮮感,激發(fā)學生點評的興趣、欲望,便于課堂上這一教學的開展。
3,注重它的實效性。
如在七年級講《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時,讓學生在報紙上精選有關(guān)初中生不珍愛自己的生命的時事,讓學生明白道理:生命是第一位,沒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貴的;生命是頑強的,也是脆弱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權(quán),同時也要珍愛他人的生命健康權(quán);等等。如在九年級講到責任時,讓學生尋找一些勇?lián)熑蔚臅r事素材,如郭明義的事跡。對學生進行責任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
4,注重時事素材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
盡量從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尋找素材,這樣學生對所選擇的素材既熟悉,點評起來又有想法、有觀點、有火花。
五、時事點評應(yīng)注重差異化,不同年級應(yīng)有不同的要求。
七年級,筆者對學生在尋找時事素材時要求較少,只要大家感興趣的都可以;也不要求點評時有政治術(shù)語、觀點,從一方面點評就可以。
八年級,筆者就有意識地告訴學生,在尋找素材時一定要與最近學過的政治知識點有聯(lián)系,應(yīng)從多角度去點評,而且必須用到書中的知識點。
九年級,選素材要求較高,最好是初中政治知識幾大模塊中的一塊。點評時應(yīng)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且觀點必須是政治術(shù)語,簡明、精煉。
當然,畢竟時事點評是一個新生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筆者也有一些困惑的地方:如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總是不愿意播報時事,造成課堂上冷場的尷尬;學生點評的觀點不盡如人意,有時有些牽強;有時又過于主觀性;有時又過于口語化等等。
總之,要提高時事點評教學的質(zhì)量,教師必須在時事點評教學上下功夫,克服存在的主要困難,采取相應(yīng)對策。同時,學生也要積極參與,主動配合教師的時事點評,提高課堂學習質(zhì)量。只有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時事點評教學才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