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xiàn)狀,摒棄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重視預習環(huán)節(jié),通過良好的預習能夠提高學生自學水平,提高對語文課程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在預習的過程中,重視讀順課文、讀懂文題和讀厚教材等,使課堂活躍性不斷提高。
[關鍵詞]:語文課堂 預習 作用 方法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夠提高對課程的理解水平、提高自學能力、提高預習課文的目標性,教師對學生預習的方式進行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感知,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疑問、解決疑問,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等。
1、語文課堂預習的重要作用
預習在語文課堂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首先,能夠方便進入課程,很多經驗豐富的教師會針對學生的學習背景進行教學,但是很多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無法跟上講課進度,在對舊知識應用的過程中,會產生遺忘等現(xiàn)象,導致學生無法在頭腦中產生知識序列,預習能夠為提高課堂效率打下扎實的基礎。第二,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水平。學生通過預習能夠對新課文框架進行掌握,了解重點,明確自身的弱項,將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連接,減少在聽課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針對性,使課堂的注意力不斷提高。第三,學生通過預習,能夠迅速對教師講授的內容進行判斷,了解哪些內容課本上有,哪些內容是教師結合課本進行補充的,針對自身不了解的知識,在聽課的過程中記筆記,了解重點,有較多時間進行思考,在學習小組中,針對預習過程中的心得,進行交流。第四,預習能夠提高學生自學水平。學生自己了解課文,通過閱讀、思考、判斷和檢驗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獨立思考等習慣,最終形成自學能力。
2、語文課堂預習的有效方法
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應該針對自身水平,建立預習目標,減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障礙,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初中生對新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應該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進行指導,使其通過多種方式掌握信息資源,提高對資料的占有水平,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預習方式進行指導。預習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充分使用教材,了解課文的相關知識和故事,教師針對教學目標,安排學生大量閱讀,使學生能夠準確分析人物特征,使用新視角了解信息,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和自主性思維。對課文內容進行猜測,加深對主題的了解,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問題入手進行預習,教師結合課題向學生提問,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學生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應該了解相關背景,通過工具書對新詞和生字進行了解,明確字和詞語的用法、意思、字音,提高自學水平。
第二,提高學生對預習重要性的認識,教師通過指導,提高預習的效果,針對自我約束水平較差的學生,應該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進行互相監(jiān)督、互相交流,最終實現(xiàn)共同進步。學生對查找的知識進行記錄,同時,記下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針對課文主旨進行批注,通過上述方式,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表現(xiàn)自身觀點,實現(xiàn)思維和思維的碰撞,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能夠使用通順的語言,提高表達能力,將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變?yōu)橹鲃訉で笮轮R的過程,充分發(fā)揮語文課堂主體性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反饋,及時關注學生的預習水平,激發(fā)學生的預習動力,表揚積極預習的學生,創(chuàng)造樂于預習的學習氛圍,同時,結合學生的預習水平對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進行調整,實時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出發(fā)點,在課堂中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第三,通過預習能夠培養(yǎng)學習習慣。初中生通過預習能夠提高自身對知識歸納整理的水平,了解重點,掌握課堂討論的主動權,在進行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使學生靈活使用新知識,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實現(xiàn)教學任務。但是,很多教師沒有對預習的重要性產生足夠認識,因此,為了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應該將預習過程和整個教學過程相結合,教師在上課之前布置預習的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預習對課程的重要性,教師在剛開始要求學生預習的時候,學生無法掌握正確的方式,因此,應該明確預習范圍,首先閱讀自然段,之后閱讀一篇課文,通過基礎性預習,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教師應該結合教學資源,提高預習效率,將預習的問題以提綱的形式發(fā)給學生,學生針對提綱的內容,了解文章重點,提高師生互動水平。
第四,教師重視對預習的指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通讀,明確基本內容,加深對語境的體會,在遇到生詞的時候,應該首先結合語境,對詞義進行猜測。在學生預習之后,及時進行評價,使用隨堂抽查、檢查筆記和讀課文等方式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監(jiān)督,同時,在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的基礎上,將預習的整個過程總結為五個過程。第一個過程:讀,通過輔導書的幫助,對課文通讀,結合注釋,學習課本中的練習題部分,對課文和單元有全面的印象。第二個過程:查,查詢工具書,學生通過查詢的過程,了解課文每一句話的含義。第三個過程:思考,學生對練習題思考,對句子、段落和文章含義進行歸納。第四個過程,批注,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對不清楚的地方進行標記,提高聽課效果。第五個過程:記筆記,將和文章相關的人物按照姓名、出生時間、地點、評價和成就等進行歸納。
3、結束語
總之,語文預習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預習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使價值感、情感、思維水平和表達水平等得到提高,最終提高課堂效率,實現(xiàn)教學目標。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夠所有感悟,體會到成功的感受,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讓學生認識到預習不僅僅是學習的準備過程,更是對直接經驗的收集和整理,將課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擴大知識面,提高對知識的認識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雅.讓高年級語文課堂活躍起來——淺談高年級語文學習中預習環(huán)節(jié)[J].教師TEACHER,2008,10(11):112—121.
[2]劉海清.課前預習——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J].文科教學探索,2008,12(11):116—125.
[3]盧曉麗.預習是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基礎[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11(10):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