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大學生的網絡依賴狀況逐漸增加,不當使用網絡給大學生帶來種種不利影響,成癮傾向明顯增加。本文問卷調查九江學院大學生,利用SPSS進行網絡成癮相關因素分析研究,探討各因素與網絡成癮之間的關系及顯著性程度,為今后對策研究提供比較準確的分析統(tǒng)計依據(jù)。
關鍵詞:九江 大學生 網絡成癮 調查
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2.98億,年齡在24歲以下的占53.8%,學生比例仍為最高,達到了36.2%(最新統(tǒng)計結果參見CNNIC近期調查報告)。如果使用不當,網絡會給身處人生發(fā)展關鍵期的青年學生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上網成癮者與日俱增。統(tǒng)計表明青年學生已成為使用電腦和互聯(lián)網的主力軍,也是網絡成癮的主體,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引起國內眾多學者的關注。
一、基本資料
本次調查對象為九江學院在校大學生,分文理科隨機抽取測試班級。調查采用筆者設計的網絡使用情況及相關信息問卷,調查九江學院學生網絡使用基本情況。共下發(fā)問卷1200份,回收問卷1135份,其中有效問卷1085份,總有效率達95.6%?;緮?shù)據(jù)如下:男生472人,女生 613人;文科619人,理科466人;新生729人,老生356人;平均年齡20±1.32歲;網齡3.6±1.5年;70%學生來自鄉(xiāng)村;32%的學生擁有個人電腦;近20%學生每次上網時間較長,超過4小時;46%學生在寢室上網,23%在網吧。此外,有52%的學生使用手機上網,其中的13%經常使用手機上網;另有約27%的學生有網絡購物經歷。
二、數(shù)據(jù)分析
在基本信息統(tǒng)計基礎上,筆者還使用了網絡成癮自評量表(IAT)、社交焦慮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SDS)來考察大學生上網習慣與社交心理及網絡成癮情況。把相關基本數(shù)據(jù)以及量表得分輸入計算機,然后利用SPSS進行相關統(tǒng)計和分析。
有些研究把成癮等項目分成正常、輕度、中度和重度多種情況來討論,為了簡便起見本文統(tǒng)一把各個量表的情況分成兩類即正常使用組和成癮傾向組進行比較分析。各量表平均得分及P值詳見表格1。從各表得分情況來看,正常使用組和成癮傾向組得分差別顯著(p<0.001),而且網齡長短的差別也較顯著(p<0.01)。此外,男女大學生在社交焦慮、SDS兩表得分情況說明性別差異不大。
利用SPSS的卡方(x2)檢驗,可以考察諸因素中,哪些與網絡依賴程度即成癮與否密切相關,具體結果見表格2。數(shù)據(jù)顯示,性別、學科、是否擁有電腦、生源和年級等因素與網絡的依賴程度明顯相關(P<0.05)。
上網時間對網絡成癮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ANONA)數(shù)據(jù)見表格3。結果表明上網時間越長,成癮概率越大。在類似的分析中,成癮傾向得分大體上呈現(xiàn)隨網齡增加而增大的分布趨勢(F=2.07,P=0.029),因而網齡也成為影響成癮概率的一個較明顯指標。
表格 3
三、結果討論
此次調查表明九江學院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比率為15.5%,而顯著成癮比例僅為0.37%,該數(shù)字與同一區(qū)域內中學生同類調查相較頗低 ,可能受到調查對象的主觀因素干擾,重點宜放在正常使用和網絡成癮傾向這兩大類。統(tǒng)計表明男女成癮傾向的比例和不同學科學生在成癮傾向上也具有顯著差異。在大學校園中,是否擁有電腦成為網絡成癮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誘因。在各種網絡使用環(huán)境中,長時間上網并不必然導致網絡使用狀態(tài)失常 ,但以上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成癮傾向組學生上網時間明顯偏長,說明在大學校園這個特定環(huán)境中,上網時長與網絡依賴程度密切相關,成癮傾向組社交焦慮和SDS得分顯著較高。
網絡成癮已經成為網絡時代一種新的心理疾病,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威脅。大學生上網人群中相當一部分出現(xiàn)了的網絡成癮傾向,并有逐步加重的趨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保證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最大限度地減弱網絡的負面影響,是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關心的問題。首當其沖的是大學生要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疏堵結合方為良策??傊灰翰呷毫?,對網絡成癮現(xiàn)象給予足夠的關注和及時的干預,引導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律性,就能從根本上抑制網絡成癮泛濫成災的態(tài)勢。
參考文獻:
[1]張明園主編.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2]黃少南等.九江市城區(qū)中學生網絡成癮狀況調查[J].山東精神醫(yī)學.2005(1)
[3]林絢暉.網絡成癮現(xiàn)象研究概述[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10)
作者簡介:蔡勇(1978.10-),男,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