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戴季陶認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學習模仿研究他民族,所以在歷史上的騰飛發(fā)展也完全離不開學習他民族。正所謂知己知彼,所以要認清日本民族,對日本人性的剖析也是有必要的。本文重點研究處于日本歷史上重要轉(zhuǎn)換時期的明治時代的日本人論。由于經(jīng)歷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的轉(zhuǎn)變,隨之而來的影響數(shù)不勝數(shù)。包括封建制度的遺留和保守,對西歐的崇拜,對中國由古代的學習轉(zhuǎn)向近代以后的輕蔑。正由于以上復雜要素的共存,日本人自己開始審視自我,思考國民性,掀起了研究日本人論的熱潮。本文基于這一時期的日本人論,分析日本人自身如何認識自我的優(yōu)劣感。
關(guān)鍵詞:明治時代 封建制度 西歐崇拜 日本人論 優(yōu)劣感
一、時代背景
19世紀60年代,由于黑船來航的影響,日本被動開國,為了避免淪為歐洲強國的殖民地,開始實行一系列的改革,使日本逐漸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開始全面學習西方,而在日本人眼里,世界這個詞的范圍,也由中國變?yōu)闅W洲。日本成為第一個邁入近代化的亞洲國家,這在日本人看來是值得驕傲的,這種驕傲既可以蔑視鄰國中國和朝鮮,也可以使自身有信心的加入到西方國家的行列里去。但是讓日本人不安的是,日本畢竟處在亞洲,它對于西方人來講,就如養(yǎng)子一般,不被正視。所以不斷有日本人論的著作問世,都旨在認識自我,與西方相比較,究竟有哪些異同。從日本人論中分析較多的莫過于日本人的優(yōu)劣感,企圖找到與西歐人的相同之處。
這一時期的外交政策上全面學習西方,推行全盤西化,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鹿鳴館的建立,使日本的風氣完全追隨歐洲,崇拜歐洲,日本也進入到歐化主義的頂峰“鹿鳴館時代”。
二、日本人論中的日本人優(yōu)劣感
1、從地理上來看,這一時期的日本人論關(guān)注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觀的居多。開創(chuàng)了以地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人性的寫作手法。與中國相比,日本面積狹小,山地眾多。但是卻也造就了日本獨特的國民性。志賀重昂的《日本風景論》認為,日本風景洵美,是一個資源豐富,氣候宜人的國度。作者認為眾多的火山巖,火山巖灰,火山湖口是構(gòu)成美麗的日本的主要因素,并通過與火山較少的中國和朝鮮相比較,凸顯日本的火山之美,把火山的代表富士山更是捧為世界名山,并以此成為名山的標準。志賀重昂如此贊美日本風景,目的是在歐化主義盛行的當時,喚醒日本民眾對祖國的熱愛,增強對日本國粹的自信。對于志賀重昂的夸張贊美,基督教徒內(nèi)村鑑三卻予嚴厲批判。他認為,志賀重昂所說的世界上一切美的東西都在日本是一種夸張的說法。日本只是一種園藝式的公園國家,缺乏偉大的美,能讓人陶醉,當卻不擁有使人忘卻自我的美。同時,他也站在和平主義的立場,對志賀重昂的殖民擴張論予以抨擊。在愛國心高漲的今日,他的言論也被當做是作為一個批評家的真情流露。
2、從人種上來看,眾所周知,日本人屬于亞洲,是黃色人種。人種本沒有優(yōu)劣之說,但是這一時期的日本人開始學習歐洲,盲目崇拜歐洲。所以關(guān)于黃色人種劣于白色人種的言論學說層出不窮。高橋義雄在《人種改良論》中指出,歐洲人不僅智商高,身體素質(zhì)也高。所以他認為,首先要改良日本的人種,修養(yǎng)身心,提倡加強體育鍛煉,因為人體的智育和德育都依賴于強健的身體。他的學說很著名的一點就是提倡雜婚說。他認為如果劣等人和優(yōu)等人通婚,可以使日本人遺傳到歐洲人的身高,提高,智商等。并且雜婚并不會失去愛國心。他的學說在當時遭到眾多批判。而鈴木券太郎在《人種體質(zhì)論及日本風土》中,卻對日本人種大肆贊揚。認為日本大和民族的體質(zhì)容易適應(yīng)外國的氣候,適合對外征戰(zhàn)。同時日本的風土也適合白人居住,日本能夠成為白人的樂園。天皇制度極善極美,人文景觀純善純美。日本是人種界的優(yōu)良者,有長處,特性和能力。
3、從語言上來看,日語是在古代借用漢字音,形,漢字與假名相結(jié)合發(fā)展起來的獨特語言。而在明治維新以后,卻有學者主張廢除日語,用英語作為日本人的國語。森有禮在 《英語國語化論》中指出,應(yīng)該馬上停止?jié)h字教育,以英語作為國語,廢除日語。但是美國言語學家建議他只是采用羅馬字作為日語文字,并不贊同他的日語廢除論。。雖然森有禮的提案并沒有得到實施,卻反映出那個時代對歐洲的狂熱崇拜。
4、從國民性上來看,芳賀矢一在《國民性十論》中指出,日本的國民性有以下十種特質(zhì),忠君愛國,重視祖先家名,現(xiàn)世且實際,樂觀瀟灑,淡泊名利,細膩纖巧,清凈潔白,禮節(jié)作法,溫和寬恕。認為日本人是天生寬容,不具有侵略本質(zhì)的,神話,童話里面也很少有殘酷的場景。雖然江戶時代也有酷刑和鎮(zhèn)壓,但是整體還是寬容的。作者過于片面的贊美日本的國民性特質(zhì),卻忽略了國民性的兩面性和矛盾性。有賀長雄在《國家哲論》中片面的認為日本人勝過歐洲的地方在于,日本人天性風流儒雅,不管是誰都能夠作詩,與他人保持一樣的興趣,感情行為如出一轍。但是苦樂道人在《日本國民品性修養(yǎng)論》中指出,日本人喜歡多人聚集,對待公共物缺乏公德心,下車時爭先恐后,隨意折斷公園的花草,亂扔垃圾;在宴會上,狼吞虎咽,對地位低的人蠻橫跋扈,甚至連在國會議事堂也粗口大罵,特別是江戶時代猶如井底之蛙般敵視外國人。
三、日本人論中的冷靜派
但是,這一時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歐化主義般狂熱的追捧歐洲,也不是所有人都如國家主義般固步自封。有一些學者冷靜的分析,日本與歐洲的差距,旨在使日本人能夠減少隔閡的加入到歐洲的近代化行列中去。浮藻頑童的《隨感隨記之一》中就冷靜的分析了日本人與歐美人相比的優(yōu)缺點。他認為與日本人相比,歐洲人的優(yōu)點在于富于獨立,忍耐力強,團結(jié)能力強,善于整理資產(chǎn),重信用,重視體育所以身體強健,精通理論又重視實踐;同時,缺點在于過度尊重同情婦女,婦女忘記自己的本分,過度重視財產(chǎn)等。三宅雪嶺分別刊發(fā)了《真善美日本人》和《偽惡丑日本人》,細膩分析了日本人的本質(zhì)。真善美中的日本人,擔負起彌補白人缺陷,邁向極善極美世界的一大任務(wù);同時日本人有義務(wù)把極美的日本介紹到世界的義務(wù),贊揚日本氣候溫和,風物清純,獨特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得到外國人的高度贊美。但是在偽惡丑的日本人種,作者也指出日本人智商水平低下,探究能力不及白人;批判奸商的丑惡嘴臉,以公謀私,抨擊鹿鳴館時代的歐化政策;美術(shù)水平低下,美術(shù)家卑陋賤劣。他的兩面性的日本人自我反省論在當時掀起巨大反響。
四、結(jié)論
不難看出,這一時期日本人論的背景舞臺,也就是比較的對象已由中國轉(zhuǎn)向了西歐國家,日本人論中的世界,其實是狹小的世界,他們的與世界相比的優(yōu)劣,只是單純的與歐洲人比較時的優(yōu)劣,所以是相對優(yōu)劣感。在他們眼里,歐洲就代表了世界,而中國,朝鮮,非洲這樣的在當時還沒有邁入近代化的國家,日本人論中只會抨擊和看不起他們。作為古代中國朝貢國之一的日本,把自己曾經(jīng)的崇拜對象抨擊的一文不值,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意識形態(tài)的機會主義,所以也能夠理解為什么日本在戰(zhàn)后突然那么快轉(zhuǎn)變態(tài)度,接受美國軍隊的占領(lǐng)。
在日本人論中,同樣也存在關(guān)于和平與戰(zhàn)爭的爭執(zhí),戰(zhàn)爭派認為日本與生俱來優(yōu)于他民族,優(yōu)良制度應(yīng)該覆蓋到到世界(特指中國與朝鮮等國家)每個國家中去,而和平主義卻對戰(zhàn)爭不持激昂態(tài)度,認為和平才是人類生存的根本。這個也是日本人論中關(guān)于自身優(yōu)劣擴展出來日本的外交政策應(yīng)該如何擬定,未來日本應(yīng)該何去何從。
但是不管是面對同樣是亞洲人的自豪感,還是自認為邁入歐洲國家隊伍里面的優(yōu)越感;抑或是不被歐洲人正視的挫敗感,被歐洲人當做養(yǎng)子的失敗感,日本民族在明治時代始終是一個不安的民族。也正因為這一時期的優(yōu)劣不定和不安,使日本兩度右翼軍國主義勢力抬頭,卷入世界戰(zhàn)爭中,給人類帶來歷史上的災(zāi)難浩劫。
參考文獻:
[1][日]志賀重昂.日本風景論[M].東京:巖波書店,1995
[2][日]南博. 日本人論[M].巖波書店,1995
[3][日]船曳建夫著. [中]蔡郭達譯.新日本人論十二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中]戴季陶著.日本人論[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陳紅娟(1984-),女,重慶豐都人。湖北民族學院外國語學院日語教師,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化。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