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日新月異。一個人如果只依靠在學校中獲得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一生中工作、生活的需要。所以有識之士提出了“終生教育”的口號。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把學法指導列入教學目標之中,這些已成為我國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的問題。
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呢?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前提。孩子生來對學習、對游戲是充滿興趣的,成人把“學習是一種艱辛的勞動”這種觀念灌輸給兒童,才使得他們被動的學習,對學習產生了厭倦心理。如果我們能“撥亂反正”,讓孩子始終保持對學習的興趣,那么他們就會積極地接受學習任務,主動地探索知識的奧秘,就會自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一 建立和諧、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
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它既可以制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和諧、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厚;在緊張壓抑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思維遲鈍,學習比較被動。而制造學習環(huán)境的關鍵就是教師。我們應該怎樣為學生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環(huán)境呢?
1.調整教師在課堂中的位置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活動。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知識技能,掌握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從“權威”的位置“退下來”,給學生“動”的機會,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留下更大的空間。
2.發(fā)揮好教師的導向作用
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多了,會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力;“引導”少了,又會使學生不知所措,完不成教學任務。因此,要求教師在課下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找準知識的切入點,要“導”得恰到好處,這樣才能把傳授知識與訓練學法結合起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自己對學生的態(tài)度,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回答出錯的學生也不妄加批評,要給予安慰,鼓勵他,使學生感到老師的信任,減少他們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
二 給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有一句格言是: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筆者認為,在學習過程中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我曾有這樣一位學生,他數學成績并不突出,卻非常喜歡數學,只因為他在小學三年級時曾答對過一道難題,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便喜歡上數學,并且始終努力,希望得到更多這樣的機會,從而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個例子說明,小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好勝心、表現欲,他們渴望自己的才能受到肯定,得到認可。如果教育者能夠很好地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就可以很輕松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把課堂變成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變成學生智慧碰撞的場所。如把課堂上部分講解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充當主角,充分表現,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并會全力以赴地去爭取成功。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小競賽,出一道思考題,對參與的同學進行表揚。使學生從心理上得到滿足,使其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加大他們學習的熱情,使他們有信心去爭取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
三 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激勵他們勇敢地去爭取勝利
聰明的人未必就是成功者。能力只是成功的一個條件,興趣是成功路上的原動力,頑強的意志品質是原動力穩(wěn)定下來取得勝利的保證。
1.要樹立他們的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保證。只有有信心的人,才會樂觀地對待一切困難、挫折,才會在學習工作中,勇往直前,取得成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凡是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教學內容,就要讓學生在“跳一跳”中增強信心。同時要注意因材施教,既不能讓學生盡力去跳也摘不到果子,望果興嘆,失去信心,也不能讓學生輕輕一跳就摘走了桃子,因為這樣也不利于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在活潑、嚴格的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相信,只要努力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這樣就可以讓每位學生都對自己充滿信心,使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能夠勇于進取,爭取勝利。
2.采用延遲評價法,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
教師對學生的表揚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鼓舞,但如果過早地肯定一個學生的答案,就會使其他學生很快放棄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因此在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過早肯定正確的答案,給每個學生多角度思考的機會。在沒有答案的氣氛中,每個學生的思考機會都是均等的,即使回答過問題的同學也要積極的想,我的答案對嗎?有沒有其他的答案呢?這樣,就使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中,對他們的意志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
四 鼓勵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造精神
時代呼喚創(chuàng)新型人才。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給學生自由思考的機會,鼓勵他們求異。教師對那些不附和別人答案,能“獨辟新境”,提出不同意見的同學,不管對錯,都要肯定他們求新、求異的精神,使學生原有的創(chuàng)新性、主動性得到保護和發(fā)展,使他們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斷嘗試新的解題方法,逐步養(yǎng)成不迷信權威,不附和大多數的創(chuàng)造意識。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天生的,他們從待哺的嬰兒,到走進校門,已經歷了無數的學習過程,他們對學習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以激發(fā)和引導,使這種興趣由不自覺轉化為自覺的、穩(wěn)定的、持之以恒的興趣,使興趣成為學生獲取知識,開闊視野,豐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的動力,從而推動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停地學習、探索……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