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優(yōu)化課堂教學,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已成為教學第一線老師們研究的課題。在此,本人將自己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淺談如下:
一 優(yōu)化課堂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第一,課堂教學要體現直觀性原則??涿兰~斯指出:“科學越是依賴于感官的知覺,就越可靠?!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演示實驗、模型、板畫、圖表、電視錄像、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把要學習的知識形象地表示出來,由豐富的感性認識出發(fā)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才能獲得對概念和規(guī)律的本質認識。直觀教具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得恰到好處,如果濫用,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阻礙學生順利接受新知識。從生動具體的內容出發(fā),上升到抽象結論以后,還需進一步得到更加豐富的具體內容。這里有一個螺旋式上升的規(guī)律。直觀、具體、抽象與概括在整個教學中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第二,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原則。教學活動是教師、學生共同進行的活動,教師是這個活動中的主導方面。因為只有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并培養(yǎng)能力,這項活動才能順利進行下去。從學的方面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教師的講解必須與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結合在一起,才能發(fā)揮最大效益。若教師單純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那么教學效率就低,而且學習質量不高。
第三,體現鞏固性原則,把時間還給學生。由于學生在短時間內要學習大量知識,就造成了新知識在頭腦中的“暫時聯(lián)系”很不穩(wěn)固的情況。所以教學過程中不能單單滿足于讓學生理解新知識,更重要的是牢固掌握和運用。有些教師生怕問題講不清、講不透,一節(jié)課講了四十分鐘還余興未盡,結果事與愿違。豈不知學生學習新知識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每個教師把消化吸收這一過程留在課下,還談什么減輕學生負擔,況且學生能吃得消嗎?我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嘗試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支配,發(fā)現問題,教師解答,實踐證明效果顯著。但這并不是說教師該講的問題不講,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上下工夫,研究教法、學法,掌握重點、難點,分清主次,力求做到言簡意賅。
二 利用課堂提問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課堂提問有其獨特的優(yōu)點:第一,課堂簡單易行,涉及面廣。教師可以依據設置的問題面向每一個學生,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指導教師的調整教學活動。第二,課堂提問能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聯(lián)系。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一個科學、恰當的評價,能大大增強師生感情。良好的師生感情是教師教好學生的一個重要前提。常聽學生說喜歡某一學科,而不喜歡某某學科,排除興趣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感情。學生喜歡學某某科,歸根到底是喜歡這一學科的教師。第三,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因為課堂提問能使同學們獲得成就感,能自發(fā)地在學生中展開學習競賽。大部分同學都希望老師能注意自己,給自己一次課堂表現的機會,以滿足自己對學習成就感的渴求,而學習成就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源泉。即使答錯了,若教師給予恰當的評價,也會使學生產生很強的學習動力。經常實施課堂提問的教師能控制每一個同學的每一分鐘,使其認真聽講,跟著教師的思路思索,避免了學生開小差,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利用率。第四,課堂提問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每答對教師的一次提問就會增強一份自信,而自信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基礎。只要學生沒有喪失學習的自信,在學習上就不會落伍。
三 有效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需掌握正確的方法
第一,課堂提問要做到有的放矢。這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師的每一個提問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并且對學生的回答盡量估計全面,避免造成教師的被動;另一方面,教師要本著什么層次的問題讓什么水平的同學回答,避免有意為難學生,力求讓每一個同學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當然,有時為了教學的需要,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有意讓學生答錯或具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讓學生產生一種“跳一跳能摘下果子”的意識,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開展學習競賽。一言以蔽之,提問必須為提問的目的服務。
第二,課堂提問必須做科學、恰當的評價。課堂提問不管學生答對或答錯,甚至是非?;闹嚨腻e誤,教師也必須做出科學恰當的評價。不能諷刺挖苦學生。一個不恰當的評價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自信心,甚至起到估計不到的負作用。每一位教師必須時時刻刻地想到每一個同學都有很強的自尊心,而學生的自尊是絕對不允許教師傷害的。
第三,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若有意注重優(yōu)生就會讓學生認為老師偏愛優(yōu)生,從而產生自卑感。而過分偏移差生,又容易讓差生產生老師有意為難的逆反心理。走向任何一個極端都是錯誤的。所以我們在實施課堂提問時必須把握科學的方法。
四 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
上活每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現談幾種具體的做法:第一,注重觀察和實驗。學生學習的內容中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調動學生的每一感官,讓學生眼、耳、口、鼻、腦并用,獲取各種實驗現象和信息,使抽象思維得出概念和規(guī)律。運用實驗教學是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一個成功的實驗,會給學生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激發(fā)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使學生向往探索新領域,進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第二,避免教師的包辦代替。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做,能讓學生動手的就讓學生動手。這樣有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幾年來我力求做到所有的實驗能讓學生動手的就讓學生動手。不能做的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讓學生做。在例題處理上我改變了以前老師單純講、學生單純聽的做法,而是根據題目難易程度分類處理,有的教師詳細講解;有的教師做簡單提示、引導,然后由學生完成;有的直接由學生獨立完成。這樣既加強了學生練習,又提高了學生獨立解題的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第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各種優(yōu)秀教學軟件的不斷完善,計算機及多媒體應用程序已逐步進入課堂教學,并必將得到進一步廣泛應用。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增大課堂容量,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的圖片、文字、聲音和動畫可直觀地演示復雜的、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并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感官來接受教學信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第四,運用一切可運用的方法、素材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我提倡學生即席提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課堂中出現的疑問當堂解決,并注重采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借助教材提供的一切有利素材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學習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的科學的學習工作態(tài)度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堅韌不拔的頑強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品質。避免只求知識不求育人的課堂教學,將學生真正培養(yǎng)成為合格加特長的跨世紀人才。
以上所談是本人在實施課堂教學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在此提出來,以求同仁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