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社會重要的人才來源,做好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證大學生以良好的思想狀態(tài)參加社會建設的基礎。在建設高校校園文化的大形勢下,如火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結合實際的工作經(jīng)驗,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了探討,以期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校園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園文化是指一所高校所具有的在學術和社會等方面的精神氣質,它反映出一所高效的教學理念和校園風氣,對于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建設基于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借助校園文化的優(yōu)勢,更好的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效方式。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社會群體,是形成穩(wěn)定的政治觀念以及政治心理的關鍵時期。注重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學生形成主流價值觀念并成為主流政治文化接受者的重要任務。高校政教要引導學生進行民主型的政治觀念的形成,不斷的提高政教的實踐和實效性,積極發(fā)揮黨團組織的重要作用,并構建政治實踐過程中的大學生保障體系,在最大程度上加強以及改進高等院校的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社會觀念,實現(xiàn)大學生的政治教育。
二、當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
(一)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加強
新形勢下的大學生處在一種思想自由以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下,他們在看待社會問題的過程中,更多是運用批判以及審視的態(tài)度從不同的角度去分辨和解析,脫離了盲目的服從以及個人崇拜的政治心態(tài);在對待重大的政治時事以及政治理論的問題上,具有明顯的獨立思考的意向,更多的通過理智對事物進行分析。
(二)大學生的政治價值取向更加偏向功利化
在市場經(jīng)濟進行轉型的今天,市場經(jīng)濟中存在的趨利性以及西方思潮的影響,加上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不足,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極大地變化,新型的利益觀念以及競爭觀念已經(jīng)形成,進一步追求物質利益。在當前的大學生中,大部分學生更多的是追求物質的實用性以及個人的喜好,在學習以及擇業(yè)和工作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從自身的利益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出發(fā),存在嚴重的自我傾向以及功利價值的傾向。
(三)大學生缺乏足夠的政治興趣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多元化思想的不斷沖擊,一部分大學生的政治理想出現(xiàn)了動搖的跡象,加之政治體制以及運作存在的一些問題,學生的政治理想信念出現(xiàn)了搖擺,主要表現(xiàn)在對政治的興趣大大減少,同時還產生了一部分公眾信任危機的負面情緒。
三、如何基于校園文化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建立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園文化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靠輔導員或者政治老師依靠自身素質、學識和教學來對學生進行感染和教育,老師和課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但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改變,僅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那以保證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各個方面的沖擊。因此,需要建設一個整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來加強教育效果,校園文化所具有的導向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對大學生思想產生影響和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在校園文化教育中假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用校園文化保證思想政治的爭取輿論引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時刻注意校園和社會上的輿論導向,對于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言論和思想要做好控制,防止其在校園文化的范圍內擴散。對較為偏頗的觀點進行及時的引導,尤其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下,當代大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避免這些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造成錯誤的引導。對于社會事件在校園文化中的傳播,要及時的闡明事實的真相和進行正確的觀點引導,在當代大學生普遍對社會事件較為關注的形勢下,對網(wǎng)絡信息和社會事件的輿論引導,顯的尤為重要。
(三)利用好高校隱性課程
高校隱性課程,即包含講座、班級活動、社團、社會實踐等校園活動在內的非正式教育課程。這些課程注重實踐,對于大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和融入到自己的言語行為具有重要的意。根據(jù)教學實踐的效果分析,學術講座和社團活動在大學生中受歡迎的程度很高,大學生對其內容也較為認可,在這些活動中假如思想政治教育,更利于大學生接受,起到的效果最好。非正式課程在一些學校不被重視,活動的過程漏洞百出,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引起大學的質疑和冷漠,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負面的作用。
(四)發(fā)揮校園文化的滲透和激勵作用
校園文化一旦形成,會存在于校園生活和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在校園文化中加入愛國主義的政治觀念,把愛國主義與學生對事實問題的討論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不但要對社會事件提出質問,還要從愛國主要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客觀分析和提出建議,履行一個社會公民的責任。校園文化形成之后,會成為一所高校的寶貴財產,每一位老師和同學都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和最踐行者,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激勵著大學生,以正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要求自己,成長為社會主義的有用之才。
總結:
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息息相關,借助校園文化建設的優(yōu)勢,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在校園文化之上,可以開辟除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之外更為廣闊和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間,為培養(yǎng)具有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的優(yōu)秀大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作者單位: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俊學. 淺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09(12)
[2]楊虎智. 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J]. 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 2011(04)
[3]朱琦. 略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湖北社會科學,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