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教學思想、方法,是中外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通過歌唱實踐和聲樂教學實踐取得成功后,總結出的寶貴經(jīng)驗。通過對這些聲樂文獻的學習、研究,結合自己聲樂學習實踐、聲樂教學實踐的體會,我認為在聲樂教學的實踐中,注意整體性的聲樂教學方法,才能使聲樂教學和學習聲樂的學生在聲樂訓練的實踐中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謂的“整體性聲樂教學方法”,就是在聲樂訓練中,把生理、心理、情感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講,唱歌是整體的活動,正確地歌唱是呼吸、共鳴、發(fā)聲器官與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對音樂準確表達等諸多因素共同協(xié)調、配合而成的。它們之間互相制約、互相促進,所以,只有把它們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歌唱的整體性配合協(xié)調,也就是達到歌唱的最佳狀態(tài)。
在聲樂教學的實踐訓練中,如果教師只強調局部調整的重要性,而忽略局部調整只有在整體歌唱的正確狀態(tài)下去調整局部的原則,就會造成“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割裂其他,只重片面”的現(xiàn)象。學生越學,方法越多,越學越困難,教師費了很大的勁,又不見教學效果。下面,就整體性聲樂教學方法試從幾方面作具體闡述。
一、歌唱心理與生理
心理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動都是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協(xié)同活動為物質基礎的。整體性聲樂教學方法首先關注的是使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即全身心整體歌唱的正確狀態(tài)。
我國普通高等院校音樂系聲樂專業(yè)的學生入學水平起點普遍較低,多數(shù)出于上述第一階段。他們除了自身學習上的心理障礙外,還存在心理與環(huán)境的適應。例如新教師,新教學方法,學習規(guī)律的變化,這些都易使學生產生心理失衡。表現(xiàn)在聲樂學習中,多為該拉緊的肌肉如:聲帶、咽壁以及產生有彈力、富有彈性氣流的肌肉放松了,該放松打開的腔體如: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不能完全打開。整體發(fā)聲器官的協(xié)調配合差,聲音的整體貫穿更為困難,這些現(xiàn)象是由于心理狀態(tài)不平衡所致,因而這是聲樂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聲樂教學要著眼于“松、通、情、表”這四個方面。我認為,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在“松”字上下功夫。所謂“松”,應當主要是心態(tài)、心理的放松,即要有一個舒暢的心情,一種美好的歌唱欲望。在整個聲樂學習過程中,必須建立這樣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這是我們上好聲樂課學習好聲樂技術的前提。也就是說,只有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下,妨礙發(fā)聲的肌肉才能放松,幫助發(fā)聲的肌肉才能積極拉緊,放松是一個手段,拉緊才是目的。只有把妨礙發(fā)聲的肌肉全部放松,相關的歌唱器官,有關的肌肉、肌肉群,才會積極有彈性,有合理的緊張度,聲音才能松弛,表情才能自如。有些人常常會被歌唱家們聲音松弛的演唱,表情自如的表演所蒙蔽,因為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因為他們放松了才有這樣的好聲音。其實,這是歌唱狀態(tài)正確,發(fā)聲歌唱的各個器官整體協(xié)調配合的結果。如果不了解這一點,不解決好心理狀態(tài),從一開始就盲目地要求學生放松,追求效果,無疑對于一些心理素質不佳的學生來說,就容易產生不良的效果。像有些學生為了放松,就虛著唱,躲開聲帶唱,聲音都是虛的假的,長期這樣唱的結果是聲帶小結。也有的學生追求明亮結實的聲音效果,喉嚨沒有放松打開,拼命喊,發(fā)出來的聲音沒有音量、音色、高音無法上去。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于教師忽視了學生心理與生理系統(tǒng)所致。要解決學生不正確的心理狀態(tài),使學生的聲音放松、通暢,就要隨時調解,消除學生產生的心理不平衡,使之在正常的狀態(tài)下去練習。我曾嘗試授課前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談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欣賞感興趣的演唱,幫助學生理解歌詞,講述歌曲(?。┑膭?chuàng)作背景以及故事內容,討論歌唱家的演唱風格和特點,針對學生的問題,分析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的感受等等,首先使學生心理得到放松,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準備,同時我們師生間也產生了心理共鳴,這些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還有,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準確幽默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可制造一個良好、輕松的課堂氣氛,這對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在這個階段,我認為,不能過多地給學生講聲樂理論,這樣容易把學生的思想認識弄亂,要給學生最直接解決問題的辦法,更多地通過一些難度較小、易掌握、旋律優(yōu)美、蘊情豐富的聲樂作品來培養(yǎng)學生建立良好的“內心感覺”,即培養(yǎng)學生能夠具體認識與感受的、并不復雜的訓練狀態(tài)與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相結合。這時,如果學生感覺到了,唱對了,再給學生講方法,使他明確怎樣做對他有好處,使學生在理論認識上和歌唱實踐上都能鞏固住。萬一有什么不順利的事發(fā)生,他們的心里會有個判斷能力,心中有數(shù)。為今后的順利發(fā)展鋪平道路。
二、聲樂的藝術與技術
音樂是用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形式。音樂是表演藝 術,是通過演唱、演奏為聽眾所感受而產生的藝術效果。在聲樂表演中,音樂藝術與技術的關系是:藝術是目的,技術是手段。在聲樂教學中也同樣如此。對于藝術與技術之間的矛盾,初學者往往很難將兩者統(tǒng)一起來,不是有情無聲,就是有聲無情。這就需要教師從整體歌唱出發(fā),幫助、指導學生進行調整、協(xié)調。好的歌唱應該具有生命力,而不是枯燥、機械地練習,因而我們必須用藝術帶動技術。我國傳統(tǒng)聲樂所講的“以情帶聲,聲情并茂”很好地解決了藝術與技術之間的矛盾,也正是這種“聲情并茂”的練習,才能使歌唱更有魅力,使藝術更加感人肺腑。
三、整體性歌唱的教學原則與方法
綜上所述,整體性歌唱教學原則,就是要求學生在歌唱中做到“局部服從于整體,整體服從于內心,內心服從于音樂?!闭w性歌唱教學的方法就是把生理、心理與音樂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有效地平衡、協(xié)調學生各部分歌唱的技能。整體性歌唱教學的方法,在全面提高學生聲樂藝術素質方面有著突出的優(yōu)點。學生們把握了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使自己得到全方位的提高,還可以把它運用到今后的教學之中,這對提高廣大愛好聲樂的學生整體藝術素質是大有裨益的。同時,這種整體性歌唱教學的方法,不僅僅在聲樂,在器樂、舞蹈等音樂學科內也可廣泛進行嘗試。所以,整體性歌唱和教學的方法,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同行們對教學的整體性進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推廣運用,更好地服務于我們摯愛的聲樂教育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