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行,我國的教學要求也發(fā)生了跨越性地變化,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成為關鍵問題。本篇文章主要是針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這幾點建議:課前教師精心準備教學內容,為學生準備教學討論內容;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情境,提高學生的歷史情感;組織學生進行自由討論,提高學生的史史學習興趣;同時,還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資源。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效果 歷史教學
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在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因此,歷史教學也變得尤為重要,讓學生了解歷史,才能提高他們的愛國、愛家之情,讓學生理解歷史,才能讓學生更加珍惜今天得來不易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更加努力學習。那么,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本人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一、精心備課,合理規(guī)劃課堂討論內容
如果教師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安排教學內容,那么上課時,學生要么不能跟上教師進度,要么沒有興趣聽講。只有精心安排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吸收教學內容。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講解方式和導入方式。歷史是一門綜合學科,它集政治、文學、科學等學科知識于一身,因此,在講解時,教師要把它們綜合起來講解,以便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面貌。例如,在講解到“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要分析晚清政府的政治面貌、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狀況、人民生活水平、中國當時的國力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國力的差距等方面,綜合地分析和具體地講解才能讓學生理解為什么會發(fā)生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在設計課堂討論問題時,也要緊扣學生學習中容易接觸到和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相關問題。例如,講到“宋詞”這一歷史文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語文課堂詩詞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這一時期宋詞的特點、宋詞反映的社會現(xiàn)象,還可以將宋詞同唐詩結合起來進行討論,看看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將歷史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學習,而不會片面地了解歷史。
二、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情感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其中戰(zhàn)爭史也是在教材中常見的內容。戰(zhàn)爭是殘酷的,戰(zhàn)爭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出現(xiàn)許多救國救民英雄。因此,在講到關于戰(zhàn)爭的歷史時,教師可以利用生動的、形象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的歷史情感。例如,在講到“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這樣形容黃海戰(zhàn)役“雖然致遠艦在海戰(zhàn)中遭到多處重創(chuàng),但是卻頑強抵抗,在敵人的炮火和槍彈掃射中,沒有士兵表現(xiàn)出畏懼,只有滿懷的愛國情懷,最后致遠艦不幸被日本人的魚雷擊中,艦上所有的戰(zhàn)士都壯烈殉國,血水染紅了黃海海面,他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身軀捍衛(wèi)祖國的權益。”在描述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用眼神同學交流,還可以運用恰當?shù)闹w語言,營造濃厚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設計辯論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辯論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歷史知識,而且可以將所學的知識脈絡清晰地整理出來,把容易混淆的內容區(qū)分開來,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興趣和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對于當時人民的生活產生直接的影響,對后代也產生一定的間接影響,只有認清歷史事實,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面貌,才能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為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提供借鑒。學史的目的才能達到。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秦始皇的是與非、功與過”這一主題,組織學生討論秦始皇對歷史做出的貢獻,秦始皇的過錯,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這一歷史人物。進而間接地讓學生正視自身存在的優(yōu)缺點,并不斷地克服自己的缺點,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人生觀。
四、將教材內容同多媒體教學資源結合起來,攻克教學的重難點
多媒體教學具備了視頻、音頻、圖像等生動、形象特點,屏幕可以將文字、圖像、動畫共同顯示出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選擇最更夠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講到比較抽象、理論性強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圖像、視頻等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重難點知識。講到《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這一章節(jié),其中的難點內容之一就是偽滿洲國政權的傀儡性質,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于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播放影片(《末代皇帝》)的形式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偽滿洲國,偽滿洲國的性質是什么。影片放過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薄依算是清末的皇帝嗎?日本建立偽滿洲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集體討論讓他們得出結論,如果有欠缺之處,教師亦可作補充。
學好歷史可以使學生更加明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判斷是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愛家情懷,亦可以讓他們?yōu)檎衽d中華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歷史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支流之一,教師有責任將它們傳播和延續(xù)下去,因此,歷史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那顆熱愛歷史之心,讓學生充分地掌握歷史內容,讓歷史得以發(fā)展和延續(xù)下去。
參考文獻:
[1]韋夢菲.淺談討論式教學在歷史課中的作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0(36).
[2]劉麗娟.討論式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09(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