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知識在現(xiàn)行語文教材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以漢語知識、讀寫聽說知識和文學知識為三大系統(tǒng),其中附錄是貫穿于教材中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從新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所編排的附錄探討語文知識教材編寫的發(fā)展與改進。
關鍵詞:人教版初中教材 語文知識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教科書中語文知識的提取原則作了明確規(guī)定,即“精要、好懂、有用”[1]。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及體現(xiàn)這個原則,反映新《語文課程標準》呢?本文就從新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附錄的編寫展開思考。
一、漢語知識的系統(tǒng)化,全面化
在“課程階段目標”中,要求7~9年級學生“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2]。并且在《語文課程標準》的“附錄三”中對語法修辭知識的作了規(guī)定。
除了《語文課程標準》附錄三中所言,新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在漢語知識方面還增加了“標點符號的用法”這一專欄。標點符號雖然在平時經(jīng)常用,但許多學生卻用得不規(guī)范。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常常被考生忽略,被認為是小事一樁,沒必要那么認真。但在中考作文中,書面整潔、書寫美觀、字體規(guī)范、行款正確是一篇文章的臉面,是讀者的第一印象。學會規(guī)范的使用標點符號,能夠好的幫助讀者準確地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寫作分數(shù)。新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共講解了句號、問號等十六個常用的標點符號,其中對頓號、冒號等十個符號作了重點講解,如“7.冒號;7.1冒號的形式為\":\" 7.2用在稱呼語后,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們,朋友們:...;7.3用在...表示...例如...;7.4...7.5..”[3]從形式到多種作用及例子詳細卻不繁瑣,實用好理解。
二、漢字書法的加入
筆者注意到新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對漢字書法進行了強調,七年級(上):硬筆書法,寫好硬筆行楷字;七年級(下):臨摹、欣賞顏體書法;八年級(上):欣賞王羲之書法;八年級(下):欣賞唐人草書。然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如今的教育使學生從剛開始學習就步入了少紙乃至無紙時代。有很多學生的坐姿和執(zhí)筆姿勢都不正確,若認真看看學生的書寫過程,筆畫筆順的錯誤很多,根本談不上間架結構的正確[4]。
人教版初中教材在七年級(上)強調硬筆行楷書,七年級(下)和八年級(上)附錄書法欣賞,顏體、王羲之、唐草,各種風格,讓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如七年級下冊的“臨摹、欣賞顏體書法”,首先介紹了“臨”與“摹”的區(qū)別,顏真卿等四大書法,學習基本的書法知識;而后從結構、筆畫、章法方面欣賞顏體楷書行書書法,尤其是筆畫方面,較詳細地講解了橫豎撇點折基本筆畫的書寫;最后附上了顏真卿書法作品《祭侄文稿》、《顏勤禮碑》給學生欣賞。再如草書,重點介紹了“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的米芾和“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的張旭,介紹了他們草書的特點及草書的發(fā)展。
漢字書法加入到附錄中及時反映了《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及“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的要求,是教材編寫中的亮點。
三、文學知識的擴展
九年級(上):怎樣讀詩,談談小說,九年級(下):談談散文,談談戲劇文學。人教版結合課文特點在課后練習或補白中,附錄則比課后練習與補白更為詳細,講解了課文中比較少見的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種文體,既增長了中學生的文學常識,也用助于解決他們對閱讀這些問題課文的困阻,更好的抓重點的理解課文。如“怎樣讀詩”中教學生“詩偏重于抒情言志”,讀詩要體會詩中的情感內涵;要“抓住詩的意象”“注意詩的比喻、象征內涵”抓住這種情感[3]等。這些知識簡要好懂,增長了學生的語文知識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讀能力。
總之,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附錄在編寫上總體體現(xiàn)了符合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精要、好懂、有用”原則,符合中學生心理特點,但筆者個人認為還可以從以下方面進一步完善。
1、可以增加一些內容。
如在《語文課程標準》“附錄三”中關于“詞的分類”還包括語氣詞,而人教版初中教材沒有語氣詞,有擬聲詞,筆者認為應該增加語氣詞這類虛詞。語氣詞是表示語氣的虛詞,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頓處表示種種語氣,常見的語氣詞有:的、了、么等。語氣詞是常見的一種虛詞,增加對語氣詞的了解有助于加強對文章語句的情感理解,如“爸爸,你走吧?!保ㄖ熳郧濉侗秤啊罚┮粋€“吧”字把作者當時對爸爸送別的無奈之情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出來。
此外,還應增加“修改病句”知識?!墩Z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寫作教學的階段目標有一條要求學生“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讓學生懂得如何修改作文。很多學生即使了解語法修辭等知識但仍是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病錯誤,因此,還應該為學生提供一點如何辨析和修改病句的知識。
2、附錄中有些知識解釋仍有些抽象,不好理解。如八年級(下)“短語結構類型表”中對“偏正短語”結構特點的解釋如下:“由名詞、動詞或形容詞與它們前面起修飾作用的詞組合而成,其中名詞、動詞。形容詞是中心語,名詞前頭的修飾成分是定語,動詞、形容詞前頭的修飾成分是狀語”。實詞在七年級(下)附錄中,尙不是信手拈來的熟悉,筆者認為中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困難,應改善。
注釋:
[1] 顧黃初,顧振彪 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九年級)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 張俊先 淺析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 教研論壇 2011-03
[5] 杜廣銀 王 春 都來關心初中語文教材建設[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 2011.
作者簡介:曾淑蓮(1989.01—),女,漢族,江西撫州人,南京師范大學2011級碩士,從事語文學科教學的學習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