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國學生的課堂口語練習遠遠不足以使他們達到說流暢英語的程度。本文以克拉森的“可理解的輸入”為理論指導,結合中國學生英語口語鍛煉的實際情況,探討幾種切實可行的課外英語口語練習的方法。
關鍵詞:可理解輸入理論 課外英語口語練習
一、引言
學生英語的重要性可稱得上人盡皆知,如何有效的學習英語,如何準確流利地用英語進行交流一直是廣大英語學習者所熱衷的熱點問題。但在現實英語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由于聽說訓練不足,語言環(huán)境匱乏,測試機制的不合理等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中國大學生,特別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發(fā)音不標準口語表達不暢且聽力太差,還存在著英語口語中式思維化,書面語口頭語混淆不清,英語口頭表達令人費解等等問題。所謂的“聾子英語”,“啞巴英語”應運而生。教育部早前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語和書面的信息交流……”。由此可見,如何有效提高中國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已經上升到了一個理論高度,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但在現實教學中,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來鍛煉學生的口實遠遠不夠的,利用豐富的課余時間來練習口語已成為一種十分必要的學習手段。
二、“可理解的輸入”理論簡介及其特點
“可理解的輸入”理論是Dulay, Burt 和Krashen首先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這一理論的基本公式是“i+1”。“i”代表習得者現有的語言知識;“1”代表略高于習得者已有的語言知識部分。該理論認為:決定習得者是否能從一個等級向更高一個等級邁進的必要條件是輸入的內容要為習得者所理解,但卻不能完全是習得者已有的知識。因為如果輸入的內容全部為習得者的已有知識,習得就不能前進。相反看,如果輸入的內容完全不為習得者所理解,習得也不可能發(fā)生。(陳曉,2004)
根據Krashen “輸入假設”,語言輸入必須具備四個特點:1、可理解性。如果輸入的信息是讓學者感到晦澀難懂的甚至是無法理解的,那么這樣的信息輸入將是無效的輸入。Karashen認為語言輸入材料的難度必須遵循如上所述的“i+1”的原則,不能過于簡單或者過于難懂。2、足夠的信息量。語言的學習需要大量的知識積累,只有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進行有效的輸出。對學生的信息輸入不僅要多渠道,并且輸入的內容應該具備多樣性。3、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語言材料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為進一步加工處理信息提供條件。(陳慧,2009)4、考慮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在語言輸入的過程中,語言材料的選取固然重要,但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即態(tài)度、情緒、動力、自信心等)同樣應引起重視。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是達到有效輸入的必要條件。
三、語言輸入理論對課外英語口語練習的啟示
Karashen 的“可理解的輸入”的理論盡管在學術界還有一些爭議的,但它的積極意義是值得肯定的。這一理論的四個特點對英語口語教學,特別是課外英語口語練習有著深刻的啟示:
1.參與到豐富多彩的英語口語課外活動中
多渠道和多樣性的輸入以及如果使得語言輸入的材料和過程充滿趣味性是有效輸入的重要條件。課外組織類型繁多的口語活動將有助于調到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經久不衰的課外“英語角”活動是中國學生口語訓練的重要手段。在“英語角”,參與者可根據所提供的話題或者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與人交流,用已學過的詞、詞組組成話題所需要的句子內容,從而將已學的理論內容付諸到實際應用中。這樣一來,不僅鍛煉了口語,還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內容。
還有一種“英語角”活動的延伸版就是“英語日”?!坝⒄Z日”就是某一個集團的口語練習者選取每周的某一天或某幾天作為全英語交流的時間。在這一天或幾天里,英語不僅作為學習語言,還是生活語言。較之“英語角”活動來說,“英語日”中所需的語言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所營造的場景也更為逼真。這種活動將英語口語練習與實際運用聯系得更為緊密。
除了常見的“英語角”活動和“英語日”之外,應常參與到一些英語興趣活動中,比如英語口語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話劇表演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學習者增進興趣,提高口語水平。
2.營造寬松和諧的口語環(huán)境,克服學生口語鍛煉中的羞怯心理
有的學生對自己不夠自信,羞于在“英語角”或其他的英語興趣活動中表現自己。鑒于這種情況,我們更應該考慮到學生的情感因素,幫助學生減少學習壓力和焦慮,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種情況下,“自言自語”法是提高英語口語交流能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學習者可以通過幾種具體的方法來運用“自言自語”法。首先,每日可堅持自己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把一些日常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情,所看到的景物用英語描述出來。這種方法隨時隨地可憑自己的喜歡來運用,不受環(huán)境和題材的約束。另外,堅持口譯漢英對照(或英漢對照)的小說或其它讀物來練習,然后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也可先學習英語課文,通篇理解透徹后,再來看漢語譯文,把漢語譯文口譯回英文。這樣等于既作了復述,又作了口語練習。長期運用此種方法,既能有效提高口語水平,還能鍛煉翻譯的能力。
解決個人羞怯的另一方法是通過網絡語音聊天來練習口語。這種形式的好處在于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自由地把握交流的對象。既可以大眾聊,也可以二人聊。既娛樂,又學習,何樂而不為?隨著學習層次的提高,還可以通過網絡與英美等國的人進行地道的英語交流。
3.通過有聲音像來練習口語
英語電影和其他的一些音像資料不僅是用來鍛煉聽力的好途徑,也是練習口語的好方法更。通過觀看有聲音像,學習者首先有了一個內容上的輸入,然后在輸入的基礎上,對所看內容進行一定的復述或通過關掉聲音,學習者根據圖像將聲音補出等等方式進行鍛煉。這種方法不僅可以鞏固聽力內容,還可以有效練習口語,可說得上有據可依,有題可談。但不同層次的學習者應注意所選音像的難易程度。對于口語基礎欠佳的學習者來說,應選擇速度和內容適中的有聲讀物。如果一開始就選擇難度較高的內容不僅適得其反,還會打消練習者的積極性。對于材料的適當選擇其實就是“可理解輸入”理論中可理解性這一特點的充分詮釋。
四、結語
總言而之,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短短的課堂口語練習是不夠的。在“可理解輸入”理論的指導下,課外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口語練習是非常必要的。無論是哪一種方法個,歸根結底看,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學習者可以借鑒以上的幾種方法,摸索出自己的課外練習口語的好方法,以課外鍛煉促進課內學習,從而達到說一口流利英語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慧.輸入輸出理論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9(3/4).
[2] 陳曉.克拉森的“輸入”理論與英語教學[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6).
[3] 董衛(wèi),付黎旭.背誦式語言輸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界,2003(4).
[4] 王大偉.“輸入”新論[J].外語界,1997(4).
[5] 楊連瑞,張德祿.二語習得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萬呈惠(1976—),女,湖北浠水人,黃岡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外語教學法和翻譯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