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人口壓力一直是制約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雙刃劍。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至今已有30個年頭。當下社會被人們廣泛稱作的80后,90后就是實行此政策的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一代。如此全國性,強制性的生育政策在國際社會是從未有過的。在政策施行之初并沒有太多的學者專門的針對獨生子女一代的教育問題進行探討,更不用說他們的音樂教育了。30年過去了,獨一代們已經(jīng)進入社會,并且逐步接替了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科技建設的重任,他們已經(jīng)逐步成為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中流砥柱。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在不久的未來也必將左右我國發(fā)展的方向。所以對如此龐大的群體特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作為教育的分支學科,音樂教育也是有義務對我國如此大的獨生子女一代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的,以便在當前音樂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對獨生子女一代產生的特點、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進一步有針對行的深化音樂教育改革,促進下一代獨生子女的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獨生子女 家庭音樂教育
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人口壓力一直是制約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雙刃劍。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至今已有30個年頭。當下社會被人們廣泛稱作的80后,90后就是實行此政策的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一代。如此全國性,強制性的生育政策在國際社會是從未有過的。在政策施行之初并沒有太多的學者專門的針對獨生子女一代的教育問題進行探討,更不用說他們的音樂教育了。30年過去了,獨一代們已經(jīng)進入社會,并且逐步接替了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科技建設的重任,他們已經(jīng)逐步成為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中流砥柱。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在不久的未來也必將左右我國發(fā)展的方向。所以對如此龐大的群體特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作為教育的分支學科,音樂教育也是有義務對我國如此大的獨生子女一代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的,以便在當前音樂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對獨生子女一代產生的特點、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進一步有針對行的深化音樂教育改革,促進下一代獨生子女的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一、獨生子女心理特點
作為當下已經(jīng)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我們能夠看出他們與非獨生子女心理之間的差異較明顯。
1.以自我為中心
從小,家長就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使孩子在潛意識里就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定位。唯我獨尊,唯我獨大。孩子在家庭中的到的只是長輩們的關愛和照顧,只有親情的交流,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的很多錯誤的不到及時的發(fā)現(xiàn)以及糾正。長此以往下去,很容易助長其為我獨尊地位,產生第一思想模式。
2.性格孤僻,專斷。
在家庭當中,缺少同齡的伙伴,家長給予他們的是多于非獨生子女家庭中的同齡個體更多的親情式的忍讓和關愛,一切一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環(huán)境會讓其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說的算,自己的決定是一定正確的,在進入社會中后就顯現(xiàn)出其專斷的性格特質。同時,成長環(huán)境中缺少與同齡孩子的接觸,自我中心思想的膨脹容易使其在成年后表現(xiàn)出孤僻的性格特征。
3.抗挫能力差,嬌氣,缺少主見,過分依賴。
家庭當中只有這一個孩子,是全家的希望,從小家長就會集全家的經(jīng)濟實力盡可能的去滿足孩子的要求,害怕孩子受一點苦。這是現(xiàn)代家長所共有的一個心理特征。這種家庭下成長出來的孩子必然表現(xiàn)出其面對挫折容易放棄,缺少不愿去挑戰(zhàn)困難克服困難的勇氣。有什么問題家長會為他們解決,造成其過分依賴與家長,而缺乏主見的性格特征。
4.懶惰、浪費、自制能力差。
獨生子女從小在過于充足的條件下成長,體會不到獲得成果前的辛苦,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環(huán)境會不自覺的養(yǎng)成其不知努力,不知到珍惜的生活工作習慣。家長的過多包辦,物質條件的過于優(yōu)越式其缺乏對未來參加社會生產的認識和準備,易產生奢侈浪費、自制能力差、不努力的不良之氣。
二、獨生子女家庭音樂心理特征
1.父母對音樂教育認識不足
首先現(xiàn)代父母由于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將音樂教育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至于不重要的地位,總是認為只有數(shù)理化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條件,殊不知現(xiàn)代社會要求的是人的全面發(fā)展,主科目是科學知識的培養(yǎng),而音樂、美術等科目注重的是對其性格、審美的培養(yǎng),一個人要成長成健康的對社會有用的人,須各科目相互配合共同教育,不可厚此薄彼。2011年《全國家庭教育調查報告》顯示,孩子在放學后的課余時間當中97.5%是做學?;蜓a習班的作業(yè),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1)做作業(yè)(2)在家看電視或影碟(3)看課外書(4)跟同學或伙伴一起玩耍(5)體育活動。
可以看出當代家庭的孩子的課余時間安排上在音樂欣賞或實踐方面微乎其微。排于前三位的都是孩子獨自進行的課余活動,做作業(yè)成了他們放學回家后的主要任務,長此以往可以想象,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只會更易導致其極端孤僻的性格的形成。眾所周知,音樂是情感藝術,是人們表達情感與人交流的載體,當代中國家庭,孩子緊靠學校音樂教育進行心靈輔導是不夠的,更何況實在應試教育的音樂課可有可無的教育環(huán)境下,我們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音樂課經(jīng)常會被主科老師所占用。學校音樂教育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氐郊抑械暮⒆蛹议L對其的音樂教育干預也是微乎其微,甚至十分反對。長此以往下去,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性別觀念作祟。很多家長都認為音樂是女孩子的專利,男孩子應該進行一些競技教育,如跆拳道、網(wǎng)球等,覺得男孩子學習音樂是“娘娘腔”的表現(xiàn)。反觀鋼琴或古箏培訓中心,清一色的女孩子,當下成長起來的“80后”們在義務教育階段,男同學基本都是五音不全,真正能夠在學校文藝匯演是上臺表演的男生是少之又少。藝術節(jié)成為了女生的節(jié)日,而在校體育運動會上則較多展現(xiàn)的則是男生。進入專業(yè)音樂院校學習的男女比例有些竟可達到1:7這更說明,在家長的心目中總是認為,音樂是女生學習的科目,培養(yǎng)女生的修養(yǎng),陶冶女生的情操,男生學習音樂不會有太大出息并且影響學習會讓男生缺少陽剛之氣。這樣的性別觀念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客觀的,他沒有看到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需要多重因素所決定。
最后,家長音樂觀錯誤。很多家長認為家庭音樂教育就是為孩子報名各種樂器班,其實不然,家長完全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家庭音樂會邀請鄰里或親戚來參加,在表演的過程中讓孩子體會到籌備時的責任,音樂的樂趣以及與人交往的方法,同時也能增進各家庭成員的關系。當下的校外音樂輔導班遍地開花,縱觀其多是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輔導班,與此相比,我們的民族樂器輔導班規(guī)模和數(shù)量是大大不如,就連招生情況也不容樂觀。這主要是由于很多家長對傳統(tǒng)音樂的認識不夠所造成的,很多家長認為學習西洋音樂更加培養(yǎng)孩子的氣質,更加與國際接軌,在其思想中定式的認為西洋的先進,民族的落后。這種想法直接影響了下一代對民族音樂乃至民族文化的認識。
2.過分以孩子為中心
作為獨生子女的家長,更加看重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些家庭一切以孩子為主的觀念也是不夠科學的。獨生子女由于生長環(huán)境的優(yōu)越性必然造成其懶惰,浪費,自制能力差的性格特點,如果家長任由孩子的意愿進行教育的話后果是十分嚴重的。例如:曾有位家庭條件十分優(yōu)越的家長帶著6歲的女兒找我學習古箏,剛開始孩子對這門樂器表現(xiàn)出了濃烈的興趣,又是彈撥,又是撫摸,家長與孩子十分的開心,但是沒過幾分鐘后孩子對樂器的新奇感漸漸消失了,不在想學,拉著家長就要回家,并且對家長說“彈一會兒,手就疼了?!奔议L就表現(xiàn)出無比的擔心,對我說:“這會不會把手彈壞啊,彈壞了可怎么辦啊。還是在考慮一下吧。”這樣的家長明顯過分以孩子為中心進行教育,孩子說不想學就不學,孩子說不想練就不練,這樣的教育觀念在當代家長中比比皆是,“由著孩子的性子來”的教育觀念是不能長久的教育理念,長此以往只會造成孩子“3分鐘熱度的”不能持之以恒性格的加重,將來走入社會也會養(yǎng)成其軟弱,不愿出苦,不愿直面挫折以放棄的性格。
此外,還有些家長由著孩子的興趣進行音樂培養(yǎng),今天孩子想學鋼琴,就去學鋼琴,過兩天孩子不想學鋼琴想學長笛,就學長笛,再過兩天孩子想學畫畫,家長就給他報畫畫班,到頭來任何一樣興趣班都沒有培養(yǎng)出他的興趣只是造成的大量教育資源的浪費,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容易養(yǎng)成孩子不知珍惜,隨意浪費的生活習慣這樣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是十分的不利的。
三、獨生子女家庭音樂教育對策
1.正確對待獨生
獨生政策施行以來,在城市已經(jīng)得到了較認真的執(zhí)行。但是在我國傳統(tǒng)觀念及人們心理不平衡的雙重作用下,獨生子女家長將對眾多子女的愛都集中在家中的獨苗身上,同時,孩子也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時就更加顯得有恃無恐,這樣就使得獨生子女在一個過多溺愛的環(huán)境中長大。使其更容易形成其嬌縱、懦弱等不良心理問題。作為當代的獨生子女家長一定要認清這一點,改變原有的教育觀念,克制自己想要對于孩子過分溺愛的欲望,理性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勇于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說不,只有這樣才可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2.認識音樂的功能
音樂是美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人的成功標準是看他是否是個健康的對社會有益的人,這需要他的到全面的素質教育,即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不可偏重其一??茖W知識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條件,但是這也是基于心理健康完善的基礎上的,音樂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道路上是不可缺少的條件,他教會人們感知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同時他還是人們最好的情感宣泄工具。當今社會,生活壓力逐步加大,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人們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余有音樂的陪伴是保障其身心健康的基礎,所以作為當代獨生子女的家長,更應該正確認識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對子女進行全面的家庭教育才是更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長的。
3.重視家庭教育
孩子的成長過程接受三個緯度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觸也是其一生都在進行的教育,而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獨生子女家長不但要認清楚這一點,同時還應把家庭教育落到實處,父母在為孩子提供物質條件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孩子的成長教育,只有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兩者才能更好的發(fā)揮相扶作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4.解放觀念,進行多種形式的音樂教育
家庭音樂教育不能僅靠在外上些鋼琴課或聲樂課來進行,家長要解放原有的音樂觀念,鼓勵孩子走出去,多交流,多聆聽,多元化的,全方位的進行音樂欣賞和創(chuàng)作,多鼓勵孩子的音樂作品,可以通過家庭音樂會等形式對孩子進行不一樣的音樂教育,讓孩子能夠深入的、愉快的接受音樂,使音樂成為其生產生活的必須品。讓孩子自然的接受音樂,感受音樂,提升其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從根本上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健康的教育。
結語:
當今社會是一個飛速發(fā)展的物質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人的成長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音樂作為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以逐漸被人們認識到其的重要性。雖然我國已在2011年全面實行二胎政策,但是在當下的生活壓力面前,眾多的年輕人仍然會選擇一胎生活,所以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仍是我們長期應研究的課題,作為其子問題——家庭音樂教育,更是科學進行家庭教育的實際環(huán)節(jié)。當下家長要解放原有教育觀念,及時學習新興知識,從而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更家科學更加全面的家庭教育,以促進孩子的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獨生子女體育研究》 田雨普著, 2004年6月
[2]《獨生子女教育良策》 加藤一夫著, 1997年5月
[3]《全國家庭教育調查報告》 全國婦聯(lián)兒童工作部 編, 2011年4月
[4]《素質教育在美國》 黃全愈著,2010年8月
[5]《獨生子女教育問題與解決對策》 李文瓊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0年第一期
[6]《獨生子女教育的幾點思考》 孫曉燕 , 跨世紀 2008年10月
[7]《對獨生子女教育的一些探索》 魏貴平, 家庭的藝術
作者簡介:王瑩(1986—),女,河南洛陽人,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