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分政事、德行、言語、文學等三十六篇,記錄了漢末至東晉的軼聞逸事,其中以魏晉名流的言行最多。本文將從《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入手,去看塵封在歷史背后的中國貴族生活。
關(guān)鍵詞:世說新語 貴族 上流社會
英劇《唐頓莊園》展示了沒落時代英國貴族的最后一場華麗,有激進者言道,“《Gossip Girl》動用了各種頂尖大牌來詮釋上流社會的生活,英國人只用一座老房子就打敗了他。這就是擁有歷史的老牌貴族和暴發(fā)戶的區(qū)別?!蹦撤N意義上的確如此??墒牵斘覀兂磷碛诠诺鋭≈秀紤惺骈e的貴族式格調(diào)時,卻不免陷入沉思,作為擁有最悠久歷史的中國,我們的貴族在哪里?
許多人言貴族必稱《紅樓夢》,諸如世家所用器物務(wù)須古舊,一應(yīng)桌椅擺設(shè)必要“半舊”的為佳,正如西方上流社會客廳所鋪設(shè)的“磨出線的東方地毯”;或者要看你懂不懂區(qū)別軟煙羅與霞影紗,好像如今上流社會的華人將“San Francisco”稱作“三藩”,而下里巴人如你我只會固執(zhí)的說“舊金山”一樣。更為直接的是與《唐頓莊園》中如出一轍的傭人們各司其職,地位低下的傭人不能踐履主人居所的涇渭分明的等級。誠然,《紅樓夢》唱響了清朝貴族的挽歌,但是卻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國貴族。賈家以軍功起家,最高的爵位也僅至“國公”而已。遑論滿清以鐵騎入關(guān),游牧民族統(tǒng)治階層的“高貴”也不過是入主中原之后的東施效顰罷了。如果將《紅樓夢》當作是中國貴族的教科書,就好像將熨報紙當作西方貴族的必修課一樣可笑。貴族不止源于血統(tǒng)和傳承,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想要在汗牛充棟的典籍中找尋中國貴族的蛛絲馬跡,《世說新語》無疑比《紅樓夢》更有價值。
一、《世說新語》與劉義慶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述魏晉時期上流社會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之所以說它能夠展現(xiàn)中國貴族的價值觀與生存法則,首先因為其主編劉義慶就是個地道的貴族。
劉義慶(403年~444年),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赌鲜贰酚涊d,“義慶幼為武帝所知,年十三襲封南郡公?!焙髞硪驗槠涫甯概R川王劉道規(guī)無嗣,文帝親自下詔將劉義慶過繼給叔父,襲封為臨川王。據(jù)《南史》所載,“義慶為荊州,廟主當隨往江陵,文帝下詔褒美勛德及慈蔭之重,追崇丞相,加殊禮。鸞輅九旒,黃屋左纛,給節(jié)鉞,前后部羽葆、鼓吹,虎賁班劍百人?!?/p>
世家子弟講究清貴起家,平流進取,劉義慶正是其中的典型。京尹時期,劉義慶一路平步青云,十五歲掌管秘書監(jiān),十七歲升任尚書左仆射,可謂位極人臣。文帝非??粗貏⒘x慶,“每與義慶書,常加意斟酌。”后來,劉義慶因為朝野政治氣候突變,為避不測之禍,幾番請求外調(diào)。出為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加都督。在擔任江州刺史與南袞州刺史時,招聚大批才學之士,著書立說。當時圍繞在他身邊的有吳郡陸展、東海何長瑜、鮑照等,皆為文采斐然之士?!赌鲜贰贩Q其“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文辭雖不多,足為宗室之表?!?/p>
二、中國式貴族
(一)真正的貴族不是來源于血脈,而是來源于心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宗法制的社會,將“孝”提到了一個相當?shù)母叨??!缎⒔?jīng)》有云,“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弊鳛檎驹诜饨w系頂端的貴族,恪守孝悌之義,并不僅僅是單一的“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生活實踐,更多的是植根靈魂的精神崇拜。
《世說新語·德行》篇曾載:“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兒子視自己的父親為畢生追求的目標,并且自承難以望其項背,這不僅是一種禮儀上的遜避,更是一種內(nèi)心深處的向往。崇拜自己的父親,進而崇拜自己的祖先,引自己的家族、血統(tǒng)為傲。正如杜甫自稱“詩是吾家事”,這種驕傲不止來源于歷史,更來源于對這種歷史的傳承。所以,在貴族的稱贊中,“子生肖父”,是一種最高贊譽。
當然,除了子弟對父兄的推崇,長輩對晚輩也有很多稱譽。如《世說新語·賞譽》篇記載,“王平子與人書,稱其兒‘風氣日上,足散人懷。’”
李慈銘曾說,“晉、宋、六朝膏粱門第,父譽其子,兄夸其弟,以為聲價。”其實,這種風氣除了抬高身價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世家大族對于自身血統(tǒng)和姓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正是來源于悠久的歷史和嚴謹?shù)募绎L。
(二)要成為貴族,首先必須是獨特的
袁耿的《世說新語序目》中說,“晉人樂曠多奇情,故其言語文章別是一色,《世說》可睹矣”。“奇”字,言特出之意,不同流俗。故曰,“言語文章別是一色”。
英語中有一個單詞叫做commonplace,意為“平庸的”,從構(gòu)詞法而言,common共同的,再加place地方,大家都在同一個地方就變得平庸了。很多人說,西方文化追求“unique”,而東方文化講求“中庸之道”。這固然不錯,但是卻絕非全部。
《世說新語·棲逸》篇中曾道,“阮籍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孫登,遂與之游。康臨去,登曰:‘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p>
但當阮籍真的學會明哲保身,被迫寫了《勸進文》得以終其天年,竹林七賢中對其的評價又不如嵇康了。由此可見,盡管至圣先賢教導我們?nèi)磉h禍,但知識分子尤其是上層知識分子,還是在追求與眾不同的,即使遠邁不群的程度并不是最高的阮籍,依然放浪佯狂。據(jù)說司馬昭想與阮籍聯(lián)姻,籍大醉六十天,其末路名士的狷介疏狂與無可奈何,溢于言表。
(三)文學即生活
貴族好宴飲集會,三五好友,攜僮子出游,至山水大盛處,在歷史古跡前,飲酒燕樂,游戲唱和,射的流觴,撫琴聯(lián)句,頗具雅韻。除此之外,家庭中的雅宴會集也非常普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謝道韞詠絮的故事,此處不表。
《世說新語·言語》篇記,“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唬骸谥兌?,遠酋辰告?!^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世說新語·文學》篇中曾記,“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戶前,問:‘古詩中何句為最?’睹思未答。孝伯詠:‘所欲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為佳?!?/p>
由此可以看出,貴族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情趣,家族長者閑來無事與子女講論文義,品評前作,既是教育,又是娛樂。魏晉之前有孔鯉趨庭,魏晉之后,尚聞賭書潑茶之香,詩意即人生。書香門第,理當如是。
(四)敏于行而訥于言
《世說新語·品藻》篇記載,“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驮唬骸我灾??’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p>
這里有一個詞很有趣,叫做寒溫。看來,中外的貴族大抵是相似的。英國人見面的寒暄是“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大抵也因為只敘寒溫,不隨意褒貶他人是貴族的修養(yǎng)吧。
社交禮儀要求貴族學會沉默,但也要求貴族開口的每一句話都熨帖得體如沐春風,這不僅僅是對言辭的要求,更是對教養(yǎng)和急智的要求?!妒勒f新語》中專門有言辭篇,記錄那些有辯才有急智的妙人。
《世說新語·捷悟》篇載:王敦引軍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溫嶠為丹陽尹,帝令斷大桁;故未斷,帝大怒,瞋盛,左右莫不悚懼。召諸公來,嶠至,不謝,但求酒及炙。王導須臾至,徒跣下地,謝曰:“天威在顏,遂使溫嶠不容得謝?!睄谑窍轮x,帝乃釋然。諸公共嘆王機悟名言。
天威在前,能夠不卑不亢,敏言以對,也是貴族的風度。
上文提到的不過是貴族生活的皮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面。比如,古今中外的貴族都很重視雅潔,從屈原紉秋蘭以為佩到如今參加酒會前繁復的妝容;貴族也同樣在乎生活情調(diào),正如飲竹葉青須以琵琶佐酒,加冰的蘇格蘭威士忌也一定要盛在飾有帆船的玻璃杯里。但是,貴族之所以成為貴族,并不單純是因為出眾的才華和精致的生活,更因為出類拔萃的德行?!妒勒f新語》三十六章,《德行》為第一。
要成為一個貴族,首先要有遠大的志向:《德行》第一講到,“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钡诙?,要與賢德為伍,《賞譽》篇道,“謝公道豫章:‘若遇七賢,必把臂入林?!钡谌凶R人之明,《識鑒》篇記載,“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恨吾老矣,不見君富貴,當以子孫相累?!?/p>
三、貴族式的寂寞
綜觀整部《世說新語》不難看出,貴族都是矛盾的。他們追求老莊的自然之境,有一種特立獨行的高蹈飄逸與超然灑脫;他們推崇深容雅量,即使三軍大捷也不喜形于色;妻兒身逝不會哀毀慟哭;他們幽默,任何的風波都可以被精妙的言辭輕易化解;他們也固執(zhí),時刻恪守著屬于名流的清高。他們愛珠玉圓融內(nèi)斂的光華,也愛松柏挺拔不屈的氣度;他們的審美偏向古雅,他們的品格推崇簡傲。中國人大抵就是一直矛盾著的,可以窮途之哭,也可以鼓盆而歌,可以服散病酒,卻又清心寡欲。一本《世說新語》描畫了貴族的風情,卻也流露著貴族的無奈和寂寞。
古今中外,大抵所有的貴族都是寂寞的。所以,最后的貴族都成為了“看不見的頂層”,我們在沿岸的公路上看不到撒克遜貴族的古舊宅院,同樣,朱雀橋頭的憑吊,也不過只有一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參考文獻:
[1](唐)李延壽撰,《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06.
[2](南朝·宋)劉義慶撰,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M]. 北京:《中華書局》,2007.10.
[3](美)保羅·福塞爾,《格調(diào)》[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12.
作者簡介:李朝娜(1988—),女,陜西禮泉人,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前文學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