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稱呼語能夠反映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地位和社會關系,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獨特的稱呼語體系,因此它能夠反映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近年來,“美女”作為一種稱呼語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被使用的越來越寬泛。
關鍵詞:美女 稱呼語 詞語泛化 交際
稱呼語是人類社會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形式。它的使用是社會文化、語用功能、心理情感等多種因素與語言符號的融合過程。稱呼語能夠反映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地位和社會關系,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獨特的稱呼語體系,因此它能夠反映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近年來,“美女”作為一種稱呼語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被使用的越來越寬泛。
一、“美女”稱呼語的含義
美,《說文解字》卷四上云:“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美,好同義。《說文解字》卷十二下:“好,美也。從女、子?!迸?,《說文解字》卷十二【女部】“女,婦人也。象形。王育說。凡女之屬皆從女。尼呂切【注】,古文?!?/p>
美女,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被解釋為:美貌的年輕女子?!懊琅币辉~的出處是:《墨子·公孟》:“譬若美女,處而不出,人爭求之?!薄妒酚洝ね馄菔兰荫疑賹O論》:“美女者,惡女之仇。豈不然哉!”可見,“美女”一詞,在歷史上和二十一世紀前就是一個很具贊賞性的詞語。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中國古代的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這主要是古代對于女性外貌特征的評價。但就目前來看,似乎在任何場合都能聽到“美女”的稱呼。
二、“美女”稱呼的適用范圍和效果
“美女”自古以來就有它的標準。在中國漢代之前,對于女性人們只注重她的面部形象,到了魏晉時期,開始著重于女性外表的裝飾之美。唐朝是一個比較開放的社會,它崇尚的女性的體態(tài)美是額寬、臉圓、體胖。但是唐朝之后沒有定論。在宋朝,由于統(tǒng)治者大都是崇尚佛學,大致是以女相觀音菩薩的形象作為女性美的最高標準,這也是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希望。而現(xiàn)代“美女”一詞多用于形容外貌美麗的女性。隨著社會文化的進步,又擴展出了更多的意義,比如贊許心靈美的女性、舉止端莊的女性等等。
當今社會,“美女”的稱呼波及面已經(jīng)越來越廣泛,相當于原來的具有較強政治色彩的“同志”的稱呼。而“美女”這一稱呼已經(jīng)取代“同志”“女士”,不再僅僅局限于稱呼外貌美麗的女性,成為時下最流行的稱謂。而大概年齡在四五十歲以下的女子都可以被稱為“美女”,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例如:“美女,請到這邊來!”,“美女,您需要些什么呢?”然而這些女子卻并不位于人們心中可以稱之為“美女”的標準之列。更多的時候稱呼“美女”的是人們對彼此并不熟悉或者認識打招呼或者吸引眼光的一種手段。
根據(jù)筆者的了解,大多數(shù)女性都被叫做“美女”,初聽之時,可能會沾沾自喜,略感羞澀,因為凡是美的東西都能引起人們向往和追求。但是聽多了,看到被叫做“美女”的人多了,后來一想,也就覺得不是那么順耳,是否是美女自己心里最清楚,再被稱為“美女”的時候就有一種被嘲弄的感覺。例如,在一對中年母女同行的時候,兩人同時被叫“美女”,對于年長女性來說,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這個內心世界是由語言組成的,因此,語言運用不當,就有可能造成各種各樣的誤會。而現(xiàn)在“美女”一詞的使用已經(jīng)成為大街上所有女子的統(tǒng)稱。可見,“美女”作為美貌的年輕女子的稱呼已經(jīng)成為過去,這一詞語的內涵和對象都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外延逐漸擴大。
三、“美女”稱呼產(chǎn)生的原因和背景
詞語的泛化,通常是指詞義的泛化,就是把本適用于甲事物的詞語推演到乙事物或其他多種事物上,或者把本適用于個別事物的詞義演進到用于一般事物。換言之,也就是詞語在保持越來越少的原有語義特征的情況下不斷產(chǎn)生新的使用方式,將越來越多的對象納入到自己的指稱范圍。詞義的泛化是詞義發(fā)展變化的方式之一,隨著社會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社會變化折射于其中,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出發(fā)來看這個世界,都離不開語言。在語言的諸要素中,詞匯是最敏感、最活躍的,語言的演變和發(fā)展首先表現(xiàn)在詞匯的變化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語言影響著的社會,語言不僅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且影響著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當今社會,新事物、新思想層出不窮,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知識更新變化快,反映在語言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概念被采用,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詞新語出現(xiàn)并且在極短的時間內為大多數(shù)人接受?!懊琅币辉~就是在適應社會不斷的變化中產(chǎn)生的,在社會生活的逐漸發(fā)展中被社會群體廣泛接受并深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詞語泛化不斷地充實著漢語的詞義系統(tǒng),豐富著漢語詞匯的發(fā)展。
四、現(xiàn)代“美女”的社會意義
語言是形成社會的基礎,同時,語言也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體現(xiàn)。在開放的現(xiàn)代社會,隨著文化的發(fā)展,觀念的更新,技術的進步,各種新觀念和新思潮的層出不窮。從“美女”稱呼的常用地點來看,主要是在服務行業(yè)居多,雙方都用“美女”一詞來稱呼對方。由于“美女”具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適用于具體的交際環(huán)境中,通過女性愛美和追求年輕貌美得到別人的認同這一心理,激發(fā)人們愉悅的心理體驗,從而拉近交際雙方的距離。這一方面說明人們的心理受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日益密切的人際交往促使人們能夠較快地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們固有的語言心態(tài)發(fā)生變化,對于詞語的運用走向泛化。
對于詞詞語運用來說,語言的活力在于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但是如果說全民皆“美女”,那么也就沒有了所謂真正的“美女”,正如“小姐”“同志”“師傅”等詞語一樣,從最初的比較嚴肅認真的稱呼語到被人曲解并逐漸淡出我們的社會生活,無疑是一種悲哀。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2010.8重?。?/p>
[2].王志明.古人的美女情結[J].文史雜志,2004(02)
[3].和琳.美女:流行稱謂分析[J].現(xiàn)代語文,2006(07)
[5].王勁松.“美女”稱謂語泛化的原因及文化意蘊[J].科技咨詢導報,2007(24) [4].曹煒.現(xiàn)代漢語中的稱謂語和稱呼語[J].江蘇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02)
作者簡介:張蕾(1986.5—),山東菏澤人,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規(guī)范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