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從中西文化交流的現(xiàn)狀出發(fā),運(yùn)用了多種翻譯方法,盡可能保留了中餐的傳統(tǒng)性和豐富性,同時更重要的是,必須讓西方食客看到英譯菜單后有食欲,對中餐感興趣。由此可見,中餐英譯是商業(yè)目的很強(qiáng)的信息傳達(dá)和文化傳播行為,它對中餐菜名的“大膽”保留或“狠心”刪減都是事出有因的。本文將用德國功能主義理論分析中餐最新英譯的翻譯特點(diǎn),總結(jié)出翻譯方法、翻譯策略,以期從事中餐英譯的工作者從中領(lǐng)悟到“如何譯?”,“為何這樣譯?”。
關(guān)鍵詞:功能主義理論 翻譯特點(diǎn) 翻譯方法 翻譯策略
0 引言
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西方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認(rèn)識也在不斷加深,中餐英譯是向西方傳播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渠道,如何保留歷史悠久的中國飲食的傳統(tǒng)性和豐富性,同時又能夠讓西方人樂于接受和品嘗?這正是2008年北京市旅游局編寫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初衷。飲食翻譯是實(shí)用英語翻譯的一部份,它為餐飲業(yè)服務(wù),最終目的是能引起西方食客的食欲。對于目的性如此明確的傳播飲食文化的商業(yè)行為,我認(rèn)為用功能主義理論去解讀它是可行的。本文將以功能主義理論為依據(jù)分析《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翻譯特點(diǎn)、翻譯方法、探討其翻譯策略,總結(jié)出當(dāng)前中餐菜單英譯的翻譯規(guī)律。
1 用功能主義理論解讀中餐英譯
德國功能學(xué)派翻譯理論源于翻譯實(shí)踐,原創(chuàng)人,Katharina Reiss,有過多年的翻譯實(shí)踐經(jīng)驗(yàn),她發(fā)現(xiàn),對等翻譯是不可能的,有時甚至是費(fèi)力不討好的,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是譯文的目的不同于原文的目的。她借鑒Karl Buhler的“功能模式”(organon model)理論,根據(jù)文本的功能將文本分為三類:“1. 注重內(nèi)容型文本(content-focused texts),例如,新聞、商務(wù)信函、官方文件等;2. 注重形式型文本(form-focues texts), 例如,小說、戲劇、詩歌等;3. 注重吸引型文本(appeal-focused texts),例如,廣告、諷刺散文、競選演講等 ”(Honig 1998: 8)。文本類型分類是基于主導(dǎo)或等級概念區(qū)分的,“有的是內(nèi)容重于形式或形式重于內(nèi)容或者吸引力重于形式和內(nèi)容”[3](Honig 1998:8)。飲食翻譯應(yīng)該屬于廣告一類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吸引西方讀者來享用中餐,商業(yè)目的很強(qiáng),其形式與內(nèi)容都服務(wù)于吸引力這一主要目的,因此可以對原文內(nèi)容“大膽”增刪修改。
1978年,Hans J. Vermeer 比 Reiss 走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建立了功能學(xué)派的核心理論,目的論(skopos theorie),“他將翻譯堅定地置于社會語言語用學(xué)這一語境下,認(rèn)為翻譯是一種有目的活動”[5](Honig 1998:9)。他認(rèn)為原文的作用只是提供信息(information offered),“翻譯的目的主要是由譯文讀者決定的,對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作的決定設(shè)定了標(biāo)準(zhǔn)”[6](Nord 1992: 39)。飲食翻譯的目的是由譯文讀者,即西方食客,決定的。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他們的文化背景及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熟悉度和接受度,把他們難以理解的或難以接受的內(nèi)容刪去,以避免造成文化沖突,叫人家還沒來及吃就先倒胃口,必要時加注釋,讓人家知道自己要吃的菜里到底是什么食材。
Christiane Nord 把功能學(xué)派的翻譯理論進(jìn)一步完善,她提出了“功能+忠實(shí)”(functionality+loyalty)這一概念,“譯文應(yīng)遵循由翻譯發(fā)起人定下的翻譯目的所引出的要求,同時,它還應(yīng)尊重原文作者和譯文讀者的合法權(quán)益” (Nord 1997: 126 ‘functionality+loyalty’)?!爸笇?dǎo)譯者的翻譯綱要包括翻譯目的、譯文在目的語文化中的預(yù)期功能、原文、譯語讀者、譯文將存在的環(huán)境”(仲偉和 1999: 48)?!案鶕?jù)譯語文化標(biāo)準(zhǔn)對原文進(jìn)行調(diào)整或改編是每個專業(yè)翻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8](Nord 1994:8)。“ 在翻譯過程中,根據(jù)具體的翻譯目的,譯者可以專注于原文的某些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Nord 1992:40)。 飲食翻譯正是這樣,有的原文富有文化底蘊(yùn),但譯文卻只能避重就輕,單單譯出食材內(nèi)容,但是也有一些具有鮮明體現(xiàn)中國飲食特點(diǎn)的名稱被原“音”原味地音譯成“英文”。
2 中餐英譯翻譯特點(diǎn)與方法
2.1 音譯
在《中文菜單英文譯法》中,一些具有傳統(tǒng)特色的中國飲食的英譯直接引用了漢語拼音:
餃子 Jiaozi
包子 Baozi
饅頭Mantou
餛飩 Wontou
宮保雞丁 Kung Pao Chicken
豆腐 Tofu
麻婆豆腐 Mapo Tofu
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這些名稱已經(jīng)漸漸地被西方人知曉,本書譯者認(rèn)識到了這一飲食文化傳播的趨勢,及時抓住并希冀推動它,因而采用了最難以被目的語讀者接受的音譯法來翻譯這些名稱。 這種翻譯方法旨在向那些對中國飲食感興趣的西方食客在享用中國美食的同時傳播中國飲食文化。而像:
女兒紅12年 Nu’er Hong(12 years)
茅臺38度 Moutai(500ml 38°)
二鍋頭 Erguotou
這些中國酒的音譯名保留了傳統(tǒng)的中國特色,有助于在國際市場上增強(qiáng)中國酒的品牌效應(yīng)。
然而,仍有多數(shù)音譯詞不能被西方食客理解,需要我們先向之傳音,再解意,例如:
佛跳墻 Fotiaoqiang--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
鍋貼 Guotie (Pan-Fried Dumplings)
窩頭 Wotou (Steamed Corn Bun)
蒸餃 Steamed Jiaozi (Steamed Dumplings)
油條 Youtiao (Deep-Fried Dough Sticks)
湯圓 Tangyuan (Glutinous Rice Balls)
咕嚕肉 Gulaorou (Sweet and Sour Pork)
粽子 Zongzi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元宵 Yuanxiao(Glutinous Rice Balls for Lantern Festival)
驢打滾兒 Lǘdagunr ( Glutinous Rice Rolls Stuffed with Red Bean Paste)
艾窩窩 Aiwowo (Steamed Rice Cakes with Sweet Stuffing)
豆汁兒 Douzhir (Fermented Bean Drink)
通過反復(fù)地認(rèn)知,西方食客會漸漸地理解并接受這些名稱的。正如,二十年前,中國人對“起司”(cheese)、“漢堡包”(hamburger)、“吐司”(toast)這些名稱很陌生,但現(xiàn)在,我們已熟知它們了。
有人可能會質(zhì)疑,我們何不省去音譯名稱,只翻譯意思多省力!我切問你,“壽司”與紫菜包飯,那個給你的印象更深刻,更有地域文化特點(diǎn)呢?
2.2 改譯
在翻譯中餐名稱時,我們時而遇到的難題不是“不會譯”,而是“譯不譯”。按照功能學(xué)派理論,翻譯是跨文化的有目的交際行為。我們此項(xiàng)工作的目的是讓譯文讀者知道自己將吃到的東西是什么,要引起食客的興趣,同時盡量避免使用引起其迷惑不安甚至反感厭惡的詞匯。正如Taylor所說:“沒有加、減法就沒有數(shù)學(xué),翻譯也是同樣道理” (Bayard Taylor, 1825-1878) (宋天賜,2005:102)。在中餐名稱里,有一些詞匯暫時不能被西方食客理解和接受,需要譯者變通。
有些辭藻在中文里華彩、高雅、吉祥,但在英語文化里,就未必是這樣了。 在西方人看來,“龍”是吐火的類似蜥蜴的惡魔;“鳳”是能涅磐的神鳥,“獅子頭”多嚇人;“太極”使人自然會聯(lián)想到太極拳(shadow boxing),“九王”不知是多大的官,“一品”不知是何等級,“翡翠”怎能當(dāng)吃的,還是刪改為好,把“鳳凰”、“翡翠”等詞所代表的內(nèi)容翻譯出來:
龍鳳琵琶豆腐 Steamed Tofu with Egg Chicken
鳳凰玉米羹 Sweet Corn and Egg Soup
獅子頭Steamed pork ball
太極素菜羹 Mixed Vegetable Soup
九王瑤柱羹 Scallop Soup
一品豆腐 Steamed Tofu stuffed with Vegetables
翡翠培根炒飯 Fried Rice With Bacon and Mixed Vegetables
地三鮮 Sautéed Potato, Green Pepper and Eggplant
什錦炒面 Fried Noodles with Meat and Vegetables
金沙玉米蝦 Fried Shrimps with Corn and Salted Egg Yolk
黃金玉米 Sautéed Sweet Corn with Salted Egg Yolk
當(dāng)然,若能有創(chuàng)意,就更好了:
田園素小炒 Vegetarian’s Delight
有些菜名中國人覺得有意思,直譯后,卻效果迥異?!肮治峨u絲”若用“strange-flavored”,人家會納悶“How strange is it?”;“口水雞”譯成“Chicken in Saliva”會讓人惡心;“螞蟻上樹”譯成 “Ants crawling up a tree”叫人起雞皮疙瘩, 如此譯法,談何食欲? 唯“變”能“通”吧:
怪味雞絲 Special Flavored Shredded Chicken
口水雞 Steam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
螞蟻上樹 Sautéed 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
2.3 借譯
中國飲食中的特產(chǎn)在歐美沒有,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讓讀者明白它們是什么,我們可以借用英語中已有的詞匯再冠以Chinese。 這里有個同理的例子,尼克松訪華期間,周總理陪同他觀看《西廂記》,翻譯講解了一番后,尼克松還是不太理解,周總理解釋說,這是中國的Romeo and Juliet, 尼克松立刻明白了?!吧剿帯?,“白菜”,“枸杞”,“紅棗”等中國特產(chǎn)在英語國家有類似的食材,我們可以借用過來,這樣,讀者會很快理解其意的:
桂花山藥 Chinese Yam with Osmanthus Sauce
冰鎮(zhèn)芥蘭 Chinese Broccoli with Wasabi
枸杞濃汁燴鳳筋 Stewed Chicken Tendon with Chinese Wolfberry
紅棗蒸南瓜 Steamed Pumpkin with Chinese Dates
2.4 意譯
多數(shù)中餐菜名都是有什么叫什么,沒有“玄虛”或蘊(yùn)含深厚文化(culture-laden)的辭藻,可以忠實(shí)地直譯成英語。一般來講,漢語是“頭輕腳重(重要)”,修飾限制語在中心詞之前;英語是“頭重(重要)腳輕”,中心詞在修飾限制語之前。中餐菜品的中文名稱是配料、醬汁在主料之前,譯成英語時,應(yīng)是 “主料with配料”、“主料in醬汁”,口味、形狀、烹調(diào)方法等放在英譯名的主料前面,出處放在最后:
泡椒鳳爪 Chicken Feet with Pickled peppers
皮蛋豆腐 Tofu with Preserved Eggs
西紅柿炒蛋 Scrambled Egg with Tomato
小炒黑山羊 Sautéed Sliced Lamb with Pepper and Parsley
南瓜汁百合 Lily Bulb in Squash Sauce
米醋海蜇Jellyfish in vinegar
鹽焗雞 Baked chicken in Salt
醬燒排骨 Braised Spare Ribs in Brown Sauce
京醬肉絲 Sautéed Shredded Pork in Sweet Bean Sauce
糖醋排骨 Sweet and Sour Spare Ribs
玉兔饅頭 Rabbi-shaped Mantou
壽桃 Peach-shaped Mantou
北京炒肝 Stewed Liver, Beijing Style
北京炸醬面 Noodles with Soy Bean Paste, Beijing Style
客家小炒 Sautéed Pork and Squid with Dried Turnip and Garlic, Hakka Style
上海泡飯 Rice in Shredded Vegetable Soup, Shanghai Style
擔(dān)擔(dān)面 Noodles in Chili Sauce, Sichuan Style
擔(dān)仔面 Noodle Soup, Taiwan Style
2.5 一些詞匯的規(guī)范譯法
中國菜里有一些固定的詞匯,像“魚香”、“宮?!?、“剁椒”、“水煮”、“酸辣”、“鐵板”、“叉燒”、“八寶”、“三鮮”,它們的烹飪方法都是固定的,因此,《中文菜單英文譯法》把它們的翻譯方法規(guī)范化:
剁椒娃娃菜 Sautéed Baby Cabbage with Chopped Chili Pepper
魚香茄子 Yu-shiang Eggplant
酸辣鱔絲 Hot and Sour Shredded Eel
水煮魚 Sliced Fish in Hot Chili Oil
八寶飯 Eight Delicacies Rice
濃汁三鮮 Three Delicacies Soup
清湯鴨四寶 Four Delicacies in Duck Soup
3 結(jié)語
中國飲食歷史悠久、豐富多樣,能將它翻譯成讓英語讀者滿意的譯文著實(shí)不易?!吨形牟藛斡⑽淖g法》是最近出版的較權(quán)威的英文“菜譜”。功能主義翻譯理論能讓我們站在跨文化交際的高度,用寬容務(wù)實(shí)的眼光看待翻譯現(xiàn)象。因此,筆者從功能學(xué)派的翻譯視角,分析研究了中餐英譯的翻譯特點(diǎn)與方法,發(fā)掘其翻譯策略。在通過英文“菜譜”向西方傳播中國飲食文化的過程中,譯者必須考慮到譯文讀者的文化背景和對中國文化的熟悉度與接受度,服務(wù)于傳達(dá)信息和部分文化元素,使讀者對中國飲食文化感興趣,對中餐有食欲,所以必須把中國飲食譯“活”譯“好”。
參考文獻(xiàn):
[1] Honig, Hans G. 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C] Amsterdam: Rodopi, 1998:8-9.
[2] Nord, Christian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or training, in: Cay Dollerup, ed., 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2:39-40.
[3]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rocess of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in: Cay Dollerup, ed., 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2.[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4:8.
[4]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Mancherster, UK: St. Jerome, 1997:126.
[5]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18.
[6] 宋天賜. 英漢互譯實(shí)用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5:102.
[7] 仲偉合. 德國的功能派翻譯理論[J]. 中國翻譯. 1999(3):48.
[8] 中文菜單英文譯法[M]. Beijing Tourist Bureau北京市人民政府外辦..北京:北京市商務(wù)局,2008.
作者簡介:蔡麗莉(1977-),女,碩士,天津工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 翻譯理論與實(shí)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