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xiàn)代德育既要立足于當前,又要著眼于未來,直面社會開放和價值多元的現(xiàn)實??梢哉f今天人們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tài)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要復雜。本文筆者利用一些間接的教育方式來幫助和引導學生比直接的說服和批評更為有效。根據(jù)我?guī)О嗟膶嶋H經驗和對教育心理理論的探求,總結了一些間接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群體約定,使不符合規(guī)范的行為再出現(xiàn)時會受到群體的壓力;控制和把握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教育學生,先成為學生信賴的人;認可學生的優(yōu)點,樹立起其自信。
[關鍵詞] 引導;群體約定;德育教育
教師在從事班級管理、德育教育中要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在一個班級中總有一些行為不規(guī)范、對自己要求不嚴、不思進取的學生,這些學生會引起教師更多的關注。實際上,利用和探索一些間接的教育方式來幫助和引導學生比直接的說服和批評更為有效。根據(jù)我?guī)О嗟膶嶋H經驗和對教育心理學理論依據(jù)的探求,總結了一些間接教育的方式方法,這些方法回避了對學生的否定,更加具有人性化的教育特點。以下就我個人的淺見談幾點間接引導的教育方式:
一、引導多數(shù)學生,形成班級的凝聚力,利用群體約定
在班級形成之初,教師不應在這個集體中只抓個別行為不規(guī)范的學生,更重要的是首先幫助所有學生對道德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保持共同的認識和評價,形成認同感。這些可通過品德教育課或組織班會以及平時的授課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其次吸引每位學生在情感上融入集體,對集體形成榮辱感和責任心,在集體中找到歸屬感,如通過參加活動等可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當集體凝聚力形成時,群體規(guī)范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越來越有效,教師為班級成員提出規(guī)范要求,并制定出班集體的共同努力目標,這一目標需要每個學生的努力,當一個小階段的目標實現(xiàn)時給與學生以鼓勵和肯定。當個別不符合規(guī)范的行為再出現(xiàn)時會受到群體的壓力,這時心理學中的從眾行為會得到體現(xiàn),迫使他們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而采用與大多數(shù)人一致的約定性行為。當這些改變的行為受到肯定和鼓勵時,他們會適應良好的行為,在集體的幫助下一些存在不良行為問題的學生會逐步向好的方向轉化。
二、控制和把握學生間的人際關系
職業(yè)學校學生正處于品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層次也不相同,有些學生品行觀念較為成熟,而有的比較動蕩,在這一關鍵時期給予正確的引導非常重要。在這一時期,同齡人間的交往增加,因此相互之間的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難免的。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擇友觀,幫助學生認識朋友身上的優(yōu)、缺點,提醒學生如何學習他人優(yōu)點而避免相互沾染缺點。教師可通過一些無形的手段來干涉學生對朋友的選擇,如有些學生過度活躍,在課堂上不遵守紀律,教師應把他與性格沉靜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形成性格的互補。實際表明,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有關系比較好的同學,除了有共同點而結為好友外,座位的安排等都能影響他們的人際關系。一個愛遲到的學生和一個時間觀念強的同桌或好友結伴,可能會逐漸改變遲到的毛病。此外,教師在分配小組、制定任務,學生在相互協(xié)作完成的過程中,使他們的能力得到鍛煉,行為相互影響。對于品德發(fā)展較為成熟、能夠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幫助后進生,形成同齡人之間的行為引導。
三、教師要首先成為“學生”信賴的人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引導、教育、說服或批評過程中,如何做到更為有效,我認為要讓學生感到對教師的信賴性,一些后進生,總認為老師不喜歡他們,和他們是對立的,因此教育效果不理想。作為教師要讓學生感到老師是關愛和理解他們的,教師和學生從來不是對立的,做到這些包括教師體現(xiàn)出的對學生真摯的關愛,教師處理問題時的公平與公正,教師對學生思想的關注和傾聽。在學生認可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說服和教育。不管采用哪種教育方式,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關愛與理解。防止學生一犯錯誤教師就居高臨下地批評指責或懲罰的簡單做法。
四、認可學生的優(yōu)點,樹立起其自信
職校很多學生往往是在遇到問題時不是拿鏡子照自己,而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他們總認為教師批評他,就是看他不順眼。他們從沒想過自己犯的錯是如此令人氣憤,如此不合規(guī)范要求。但每次詳細分析他們,又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特別重視與教師的關系。這就更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影響力。試想一下一個學生知道他在教師心目中是個差生的話,那很自然他就對自己沒信心,對教師也會有偏見。教學中常見學生由于某種“不給面子”原因而對某位教師不滿,進而對他的講課也不感興趣,嚴重的還會對教師采用對抗方式。因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實事求是,以正面評價為主,要敢于對學生進行正面表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進步??梢哉f,職校學生最需要的是教師的肯定。
所以說,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他們肯定與鼓勵,把優(yōu)點擴大,讓學生樹立自信,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其他方面也能做好。對學生行為的轉化給予不斷的鼓勵,鼓勵與肯定勝過批評與懲罰,使學生身上一個“點”的優(yōu)秀擴大為一個“面”的優(yōu)秀。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就能夠逐漸規(guī)范起來。
這些間接的引導學生的方式,看似無形,實際上在轉化學生行為上卻起著很大的作用,學生存在的問題會逐步解決。當然,這里所說的間接引導不是對直接的批評等教育方式的否定。而是把間接的引導和直接的教育手法配合實施,兩者相互運用,把握其中的分寸,定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嚴厲的批評指責也許能在短期內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但在教育思想上很難得到學生的“內化”理解接受。教師應不斷地探索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用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使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正確的為人處世態(tài)度。
作者簡介:吳月,張家港市職業(yè)教育中心校,研究方向:中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