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陳忠實的《白鹿原》是現(xiàn)代文化意蘊深厚的長篇小說,文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本文通過對小說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其難以逃脫的悲劇命運,揭示女性悲劇命運的原因,對女性的悲劇形象進行文化反思,引發(fā)人們對女性生存狀況的思考和關注。
[關鍵詞] 白鹿原;女性;悲??;文化沖突
“悲劇就是叫美好的東西毀滅給別人看”。悲劇通過表現(xiàn)人生價值被否定來喚醒人們對被否定的人生的惋惜、同情和珍惜。黑格爾說:“悲劇的結局不是單純的否定,而是通過否定重新達到肯定?!闭嬲谋瘎?,追求在痛苦磨難中的自我超越,從而展示人性的崇高和美好。陳忠實的《白鹿原》就刻畫了這樣一批富有深刻內涵的悲劇人物形象,本文從女性研究的角度,主要分析《白鹿原》中的三個女性形象的悲劇命運,對女性的悲劇形象進行文化反思,從而引發(fā)人們對女性生存狀況的思考和關注。
一、《白鹿原》女性悲劇命運分析及原因
《白鹿原》中的女性演奏了一曲在奮斗中掙扎,在掙扎中毀滅的悲歌,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在這個男權至上的封建宗法社會里,她們處于社會邊緣地位,永遠擺脫不了被侮辱、被損害、被毀滅的悲慘命運。這里試從悲劇意識的角度來審視《白鹿原》中田小娥、白靈和鹿冷氏三位典型的悲劇女性人物。研究她們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環(huán)境中的悲劇形象,分析其悲劇產生的深刻原因。
1、封建禮教的叛逆者——田小娥
在傳統(tǒng)家族文化下,隨著道德觀念的強化,性禁忌與性羞恥感也一步步被強化。人的性本能被殘酷地壓抑與束縛著,尤其是對女性,她們又比男性更多一層的壓抑與束縛。這在田小娥的身上可以說得到了深刻的體現(xiàn)。出生于秀才之家的田小娥,模樣嬌好,“那黑油油的頭發(fā)從肩頭攏到胸前,像一條閃光的黑緞……寬寬的衣袖就倒捋到肩胛骨,露出粉白雪亮的胳膊”。然而,如此年輕漂亮的田小娥卻被其父親下嫁給一個70多歲的老舉人當妾。“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封建傳統(tǒng)禮教迫使小娥不得不維持這種屈辱的婚姻,也就是在這種人性的壓抑下,田小娥成為了封建的叛逆者。
2、現(xiàn)代女性形象——白靈
白靈美麗善良、活潑開朗,極富同情心和正義感,同時白靈也是一個游離于傳統(tǒng)家族文化之外的新女性。她是封建族長白嘉軒的女兒,雖是舊時期的女性,但她接受新式教育、受到了先進思想熏陶,痛恨腐朽死寂的舊式生活而向往新生活。白嘉軒試圖用囚禁和安排婆家的方式來規(guī)范她,但白靈一張便條便退掉了父親為其包辦的婚事,這使白嘉軒在族人面前丟了臉面,不懲罰自己的女兒,他的威望在族人面前就會大打折扣。因此,他沉靜如鐵地宣布:“白姓里沒有白靈這個人,死了。”白靈掙脫了家庭的束縛,獲得了一定的自由。離家出走后,白靈參加了革命軍,又因政治觀念的不同,放棄了兆海,與兆鵬結合。然而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劇的結局——犧牲在以男性為主體的政治斗爭漩渦中。
二、從女性悲劇看《白鹿原》中文化沖突的意義
通過對《白鹿原》中代表女性形象的悲劇分析,我們可以感受到封建社會傳統(tǒng)文化的殘酷和冷漠,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文化是造成女性悲劇的根本原因,白鹿原中的女人們對其斗爭過,反抗過,但最終都在反抗的過程走向毀滅。
1、女性悲劇與中國封建傳統(tǒng)文化
中國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體系,有著極為特殊的性質,它以儒家文化為基本準則,直指人的內在心性,倚重人的道德自覺,且以家庭倫理關系為基礎模式,從而在整體上構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即:所謂三綱五常。田小娥、白靈、鹿冷氏三位女性的悲劇命運的產生與儒家文化、宗法制觀念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2、女性悲劇形象的文化反思
《白鹿原》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了某種程度上受到了波伏娃女性主義思想的影響。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成的”這一著名論斷。即女人作為妻子和母親的命運,是男性用來限制她們的自由而硬性安在他們身上的。波伏娃在《第二性》中這一吶喊一新我們的耳目,波伏娃對女性的處境和女性的出路的探討,對父權制文化中女性作為“第二性”概念的提出,引我們做如下思考:
從田小娥和白靈、鹿冷氏這幾個女性身上我們看到了封建傳統(tǒng)文化給那個時代底層的人們造成的深重災難,尤其是以婦女為主的受害者,小說中眾多的女性不管是順從傳統(tǒng)觀念的還是勇敢反抗的,她們無一能逃脫悲劇命運。像小娥和白靈敢于為自由和自己而打破傳統(tǒng)世俗觀念,不顧世人的譴責??上В饨ㄎ幕膫鹘y(tǒng)早已根深蒂固,尤其是在這個男權社會里,女性反抗的力量是那么微弱,注定了只能走向封建的深淵,走向死亡的命運。
其實,與在舊中國有很多田小娥、白靈、鹿冷氏一樣有著悲慘命運的婦女。其悲劇命運深刻地昭示著封建傳統(tǒng)文化非人性的一面,也傳達出生命存在難以承受的歷史之重。而作為“善良而真實的女人”,她們的人生遭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參照系,一方面讓我們認識到了那個時代的道德狀況與民族傳統(tǒng)道德境界存在著巨大差異;另一方面,又讓我們意識到物質時代的道德失范與精神困境與民族傳統(tǒng)道德的蕩然無存不無關聯(lián)。法律條文上的男女平等并不意味著女性命運的真正解放,政治上的口號也不意味著女性地位的真正上升。我國女性的根本解放在于從根深蒂固的男權意識中擺脫出來,確立自己獨立自主的人格,這也是內涵豐富的?!栋茁乖诽峁┙o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個沉重啟示。
作者簡介:陳海疆(1975—),女,福建仙游,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文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