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已有的紅砂巖路基填筑試驗經(jīng)驗,我們在××道路施工實踐中通過進一步試驗和總結(jié),以擁有的技術能力、技術裝備等,密切配合,成功完成了道路路基的填筑施工。
【關鍵詞】紅砂巖;填料;路基填筑;處理;應用
一、工程概況及施工實踐的意義
1、工程概況
本合同段所經(jīng)地區(qū)主要為剝蝕丘陵地貌,相對高差大,表層覆蓋層為強風化紅砂巖及少量低液限粘土,下部有一小部分為強度較大的黃砂巖。
2、施工實踐的意義
本道路工程中沿途有大量的紅砂巖挖方。剛開挖或爆破出的紅砂巖強度較高,但由于其具有極強的風化崩解、遇水軟化等強度降低快等特點,施工中一般不宜作為路基填筑材料使用,否則將會出現(xiàn)路基沉陷、邊坡滑坍等嚴重的工程質(zhì)量問題。若將施工沿線開挖的大量紅砂巖棄之不用,而遠借其它材料填筑路基,則會大大增加工程造價,同時還會破壞植被及占用耕地,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
為在確保工程質(zhì)量的前提下有效處理和利用紅砂巖,降低工程造價,我們在集合和借助本單位及社會技術力量,有計劃地對紅砂巖進行處理和利用,取得了確保工程質(zhì)量,縮短施工工期和提高工程經(jīng)濟效益的較好成果。
二、施工工藝
1、確定試驗段
確定K×+××-K×+××段為摻砂試驗段,K×+××-K×+××段為強夯試驗段。
(1)通過試驗段確定下列參數(shù):a路基填筑松鋪厚度及松鋪系數(shù);b紅砂巖場外預崩解所需的時間及灑水量;c拌和、整型、壓實設備的類型及最佳組合方式、速度、遍數(shù);d合適的質(zhì)量控制檢測方法及標準。
(2)試驗段施工過程中,設專人進行技術資料的收集及整理。主要有:a紅砂巖室內(nèi)試驗檢測資料,包括土工試驗資料;b預崩解用水量及時間;c顆粒級配;d松鋪厚度;e摻砂數(shù)量;f碾壓速度、碾壓遍數(shù);g沉降值;h標準灌入值;i彎沉值;j天氣情況等。
2、摻砂試驗段施工方案
紅砂巖中摻25%河砂,松鋪厚度40-50cm,按路基一般填筑方法進行碾壓處理。
a下承層準備:對下承層進行標高、寬度、沉降量等項目檢測,檢測結(jié)果符合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后,于原地面以下設置沉降及位移觀測樁。
b控制點布置:布置合理控制點,檢測松鋪厚度、標高、相對沉降量,以便進行控制。
c填筑材料準備:紅砂巖來自路塹開挖,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填筑路基層厚的2/3。為減緩紅砂巖崩解、風化造成的路基不穩(wěn)定的隱患,對爆破后的紅砂巖進行場外集中預崩解。預崩解場地選定在K×+××左側(cè),場地平坦開闊,水源較近。預崩解采用反復灑水的方式,每天灑水×-×次,預崩解天數(shù)不少于×天。
河砂來自×××河。為防止河砂中的水對紅砂巖產(chǎn)生新的浸潤,影響紅砂巖的穩(wěn)定性,對河砂進行攤晾除水。
d包邊施工:路基邊部采用粘性土包邊,包邊寬度為×m,包邊土分兩層攤鋪碾壓,每層厚度為1/2紅砂巖填筑厚度,質(zhì)量標準符合規(guī)范設計要求,包邊應成臺階填筑。包邊土采用劃格上土,推土機初平,平地機整型,碾壓時粘性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圍內(nèi),采用20T振動壓路機滅振碾壓2遍,然后帶振進行碾壓,碾壓至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為止(用灌砂法檢驗包邊土的壓實度),記錄碾壓遍數(shù)及松鋪系數(shù)。
e攤鋪石料:在檢驗合格的下承層上放樣標出路基中線和邊線,然后根據(jù)松鋪厚度(按40cm控制)和運輸車的裝料數(shù)量計算每車的鋪筑面積,在下承層上放樣劃格,由專人指揮卸料,保證每個格網(wǎng)內(nèi)填料一致。
用推土機粗平,嚴格按松鋪厚度布料,對于填料中少量的超粒徑硬質(zhì)巖應剔除或人工破碎,以保證路基壓實的均勻性,記錄推土機整平后的松鋪厚度。
f摻砂、拌和:在已初平的紅砂巖填料上,根據(jù)計算按25%的摻砂量劃格,用裝載機布料輔以人工攤鋪均勻,用推土機的三齒松土器勾松、翻拌,翻起時表層砂在自重的作用下流入溝內(nèi)填充紅砂巖間的空隙。反復拌和4遍后,挖溝檢查河砂與紅砂巖拌和均勻情況,拌和至均勻為止。
g碾壓:用凸塊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3遍,行駛速度控制在2-3 Km/h,凸塊振動壓路機振完后用平地機進行精平,自外向內(nèi)進行整平,整平后立即用擊振力達×T的×××型振動壓路機強振碾壓,行駛速度控制3-4 Km/h,從第三遍結(jié)束時開始觀測沉降量,碾壓至表面無明顯輪跡及沉降量滿足要求為止(沉降量≤2mm),記錄強振遍數(shù)及壓實厚度。
3、強夯試驗段施工方案
利用強夯對紅砂巖進行處理。紅砂巖松鋪厚度100cm。
a下承層準備:對下承層進行標高、寬度、沉降量等項目檢測,檢測結(jié)果符合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
b控制點布置:進行控制點布置,作為檢測松鋪厚度、標高、相對沉降量的控制依據(jù)。
c填料準備:紅砂巖來自路塹開挖石料,石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層厚的2/3。對紅砂巖進行場外集中預崩解。
d包邊施工:路基邊部采用粘性土包邊,包邊寬度為2-3m,即頂層寬度2m,底層寬度3m,包邊土內(nèi)側(cè)成坡度為1:1臺階填筑,包邊土分五層攤鋪碾壓,每層厚度為1/5紅砂巖填筑厚度,質(zhì)量標準符合規(guī)范設計要求。包邊土采用劃格上土,推土機初平,平地機整型,碾壓時粘性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圍內(nèi),采用20T振動壓路機滅振碾壓2遍,然后帶振進行碾壓,碾壓至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為止(用灌砂法檢驗包邊土的壓實度),記錄碾壓遍數(shù)及松鋪系數(shù)。
e攤鋪石料:在檢驗合格的下承層上放樣標出路基中線和邊線,然后根據(jù)松鋪厚度(按100cm控制)和運輸車的裝料數(shù)量計算每車的鋪筑面積,在下承層上放樣劃格,由專人指揮卸料,保證每個格網(wǎng)內(nèi)填料一致。用推土機粗平,嚴格按松鋪厚度布料,對于填料中少量的超粒徑硬質(zhì)巖應剔除或人工破碎,以保證路基壓實的均勻性,記錄推土機整平后的松鋪厚度。
f強夯:用自重10T、落距10m的強夯進行壓實,并觀測每遍的相對沉降量,夯壓至表面平整及沉降量滿足要求為止(沉降量≤2mm),記錄強夯遍數(shù)及壓實厚度。
三、施工中存在問題及注意事項
1、包邊用粘性土含水量大(天然含水量>25%),需長時間反復翻曬或進行摻石灰處理。
2、注意做好路基的防水工作,路基施工備好彩條布,下雨前及時覆蓋,避免雨水浸泡已成型的路基,從而產(chǎn)生路基沉陷等病害。
3、由于紅砂巖的崩解風化等一系列不良特性,紅砂巖處理利用填筑只能用于路床設計標高1m以下路基填筑范圍內(nèi)。
4、建立健全安全組織保證體系。逐級簽訂安全責任書,制定好安全規(guī)劃,做到消除事故隱患,實現(xiàn)安全生產(chǎn)。
5、制定詳細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中做到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6、加強各種機械維護,操作人員應熟悉機械設備性能和工藝要求,嚴格遵守各專用設備使用規(guī)定和操作規(guī)程。
7、施工前做好施工安全技術交底,施工過程中,安全員隨時檢查安全情況。
四、結(jié)束語
在施工過程中要確定質(zhì)量管理目標,制定質(zhì)量保證措施,確保路基壓實度符合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為防止路基出現(xiàn)整體下沉或局部下沉現(xiàn)象,應對工程地質(zhì)不良地段,會同設計、監(jiān)理人員進行現(xiàn)場查看,制定科學、合理的補充技術措施,并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